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约瑟夫·康拉德作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深受法国象征主义流派的影响。《奥尔米耶的痴梦》作为他的第一部小说,其题目本身就是他对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本文从象征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内容和主旨的解读,分析小说题目所传递的三重象征意义:夫权瓦解,父权破灭,以及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崩塌,以解读康拉德小说中独特的象征主义内涵。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小说《奥尔米耶的痴梦》 小说题目 三重象征意义
约瑟夫·康拉德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被誉为英国四大小说家之一。《奥尔米耶的痴梦》是他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荷兰人奥尔米耶在遥远的东方河谷丛林进行贸易探险的故事。尽管这部小说不是作家的巅峰之作,但作为“马来三部曲”之一,已充分奠基了他早期作品的主题:白人男性的殖民地生活。主人公为了追求金钱和名誉,娶了林格的土著养女为妻,孤身一人在遥远的异地苦苦抗争了二十五年,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从东方攫取足够财富,带着心爱的女儿尼娜回到欧洲,过上奢华体面的上流社会生活。但他的美梦却被现实无情击碎:尼娜最终和一个土著青年戴恩私奔了,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终日躲避在自己搭建的木屋“奥尔米耶的痴梦”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自灭。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康拉德受法国象征主义流派的影响较深,他认为小说通过运用象征手段激发人的联想是非常必要的,在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含有象征意义的,惟其如此,它们才取得了复杂性,感染力与美感”,其理由是“作品越接近于艺术,越需要有象征性”。[2]他认为对于许多小说而言,题目与主要事件、人物或地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题目的选定对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读者只看到表面意义,而无视深层意义,便不能充分理解康拉德的作品。《奥尔米耶的痴梦》这篇小说的标题本身就是象征主义的运用,从字面意义上指的是主人公搭建的小木屋的名字,他消沉时会自己躲进小木屋逃避现实。而在更深层面上,这个题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具有三重象征意义,代表着夫权的瓦解,父权的破灭,以及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崩塌。
一、夫权瓦解
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而来,于是从神话时代开始,女性便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她们没有话语权,往往是沉默失语、卑微顺从的,以“他者”“非完人”的身份存在于男人的视域之下。在婚姻关系中,“夫权至上”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妻子成了丈夫的私属物品,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这种观点在康拉德很多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黑暗的心》中的库兹的情人和未婚妻,无一不是以“他者”“失语”的状态存在的,她们没有思想和灵魂,对于白人丈夫的残暴表现得愚昧而麻木。由于对女性尤其是有色女性的这种态度,作家甚至曾一度被贴上了“厌女症”的标签。不论这个标签是否正确,都足以看出康拉德受夫权思想及其对女性幻想观念的影响颇深。
在《奥尔米耶的痴梦》中,奥尔米耶的土著妻子——林格船长的养女在整部小说中都没有出现名字,而是被“奥尔米耶夫人”“马来女孩”等称呼所代替,足以看出从一开始她便被剥夺了身份,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和边缘人物而存在。她被林格船长收养后接受了四年的白人教育,尽管表面顺从,心里却是极端蔑视白人所谓的“文明”和“信仰”的:“她平静而温顺地承受着这一切——约束和教育以及新的信仰——隐藏起她对所有这种新生活的憎恨和蔑视。”[1]但是“在想象中她仍然会勾勒出一个普通马来女孩生活的画面:繁忙的劳作,轰轰烈烈的爱情……以及土著女性所受到的强烈而神秘的影响”。她鄙视白人,不愿意嫁给奥尔米耶,但还是服从了养父的命令;而奥尔米耶对妻子也没有丝毫爱意,他娶她只是为了讨好岳父以获取财富和机遇,早日实现自己掘金梦,他从一开始就“暗自酝酿着在不久的将来摆脱这个漂亮的马来女孩”。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随后林格的处女航宣告失败,而他再次出发后又迟迟未归,杳无音信,这给了奥尔米耶不小的打击,竞争对手的出现更使得他孤立无援,愁苦不已,而他的失败又进一步加深了妻子对他的轻视:“他的妻子很快就从愠怒中表达了野蛮的蔑视,伴随着偶尔的洪水般的抨击和谩骂。他觉得她恨他,看到她的嫉妒的眼睛充满着仇恨……他发现与她共处一室很不安全。当她无故发怒烧毁家具,或是撕毁漂亮的窗帘时,他总会被她的野蛮行径吓到,在沉默中思考如何才能永远摆脱她。”奥尔米耶妄想着能够娶一位给他带来财富和地位,同时又对他言听计从的妻子,而奥尔米耶夫人的形象却与传统女性截然相反,她举止粗鲁,时常用咒骂和怒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她坚持采取原始土著部落的生活方式,丝毫不屈服于丈夫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在小说最后她更是帮助了女儿尼娜和戴恩私奔,她的这种行为给了男尊女卑的夫权制沉重的一击,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夫权制和西方文化入侵的反抗,同时她不愿女儿重蹈她的覆辙,坚定地帮助她追求真正幸福的婚姻。在富有反抗精神的妻子面前,奥尔米耶作为丈夫的尊严荡然无存,为了逃避妻子的侮辱,他唯有躲进自己的小木屋,仿佛那里才是最好的避世之所。而小木屋的名字——“奥尔米耶的痴梦”,恰恰象征着他们不幸的婚姻,是对男主人公虚无缥缈的夫权观念的最好讽刺。
二、父权破灭
从古至今,“父为子纲”的父权主义是除了夫权以外男性对家庭结构的另一种支配形式,父亲对子女的控制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爱的体现,而子女本身的需求和精神自由却被压抑,由此看来,父权主义也是一种霸权。小说中残酷的现实和粗俗的妻子让奥尔米耶束手无策,女儿尼娜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女儿成为上流社会的淑女。由于惧怕妻子的土著血统会对女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奥尔迈耶切断了她和母亲之间的联系,把幼小的尼娜送到新加坡的教会学校去接受体面的白人教育,但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却让尼娜的求学经历成为一场噩梦。十年后归来的尼娜出落得美丽动人,但让奥尔米耶不能接受的是高雅的白人式教育并没有改变她体内流动着的土著血液:“她的马来血统所表现出来的野性和不妥协的意志最终超越了她不得不不幸接触到的白人的圆滑的虚伪、礼貌的伪装及自命清高。”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土著妻子对女儿的影响日益加深。在母亲向她讲述的事迹中,尼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痴迷,部落的野性与神秘与她所受到的西式教育截然不同,她“倾听着这些狂野的辉煌,野蛮的斗争,以及勇猛的事迹,虽然有点嗜血……但她觉得自己无法抗拒的着迷,惊奇的发现自己被培养出的白人道德观正在逐渐模糊……她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轻视由体面软弱,毫无传统的父亲所代表的白人的那一面”。奥尔米耶将尼娜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处心积虑地想让女儿嫁给白人,但尼娜体内的土著血统在母亲的教化下渐渐苏醒,与她潜意识里蔑视的白人血统作着激烈的斗争,最终,她抛弃了虚伪的白人的道德观,勇敢地选择了与土著男人戴恩私奔,这对奥尔米耶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他在得知真相后追上尼娜,愤怒地请求她跟他回去。尼娜面对父亲的威胁,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母亲之间从来没有爱情……你为什么如此盲目?你没看见我在你面前苦苦挣扎?但是,当他来了,所有的怀疑消失了,我只看到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尼娜是奥尔米耶唯一的精神支柱,是他生活的所有动力,出于对女儿强烈的爱和占有欲,他想要控制和规划女儿的人生。然而尼娜在父权制的压迫下毫不屈服,纵然奥尔米耶以死相逼,都无法改变她追求幸福的决心。最后奥尔米耶只有颓然离去,躲进小木屋默默品尝痴梦破灭痛苦,最终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夜晚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亡像一面镜子,投射出了高高在上的父权制正逐渐走向衰灭。
三、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崩塌
主人公一生奉行西方价值观,认为财富和地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砝码,惟有回到欧洲,跻身上流社会,才能成为一个“英雄”和“伟人”。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支撑着他在遥远东方河谷孤独地度过二十多年的人生,忍受着妻子的谩骂,土著人对白人的敌视,贸易对手的排挤,以及女儿的冷漠。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日益年迈的他逐渐心灰意冷,但心存侥幸的他仍不愿放弃希望。他修建木屋的初衷是为了接待能给他带来财富的白人同胞,他将暴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白人身上,或者说寄托在西方文明上。木屋落成那天奥尔米耶邀请了很多欧洲人前来做客,在他的眼里他们是金钱和地位的化身,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激动万分的他向他们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宏伟蓝图,而圆滑虚伪的同胞们却在心底暗自嘲笑这个幼稚愚蠢的梦中人。小木屋是为迎接英国人修建的,而英国人在当天却没有出现,这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奥尔米耶对此只能自我安慰,认为他们可能是忙于贸易所以无暇前来。之后这个为迎接英国人而未建成的房子便被水手们戏谑地命名为“奥尔米耶的痴梦”。从这种意义上说,小木屋就是西方价值观的化身,主人公躲在里面做着一夜暴富的痴梦,妄想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的美梦却从未变成现实。
奥尔米耶从骨子里歧视有色人种和东方殖民地文明,他唾弃土著妻子的生活方式和部落习俗,混血女儿的肤色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于是他让女儿接受白人教育,希望消除女儿血液中野蛮未开化的土著成分。主人公对西方价值观的高度认同遭来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野蛮的妻子在他每次失败消沉时给予他的只有嘲笑和辱骂;作为奥尔米耶唯一的精神寄托,尼娜丝毫不理解父亲的行为,最终选择了回归土著生活,抛弃白人文明;而土著男子Dain作为奥尔米耶唯一的朋友,也最终背叛了他,和尼娜私奔了。无论是妻子,女儿,还是朋友,作为殖民地土著居民中的一员,都不认可奥尔米耶所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对虚伪的欧洲白人文明嗤之以鼻,他们的背叛是殖民地人民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抗争的最好诠释。奥尔米耶一生都活在痴梦中无法自拔,他的痴梦本质上是西方对东方的一种文化入侵和精神控制,这种入侵是霸权性质的,是不平等的,必然会走向灭亡。小说最后主人公的孤独离世便是最好的证明,象征着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分崩离析。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看,小说《奥尔米耶的痴梦》题目的象征意义具有层层递进,不断升华的特点,从丈夫对妻子的霸权,父亲对子女的霸权上升到西方对东方的霸权。通过对三重象征意义的诠释,小说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与内在生命力,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解读空间。
参考文献:
[1]Conrad,Joseph.Almayer’s Folly[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2003.
[2]乔艳.象征主义在《黑暗的心》中的完美诠释[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3]张惠,陈玉凤.从《奥尔迈耶的痴梦》看康拉德的女性观[J].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小说《奥尔米耶的痴梦》 小说题目 三重象征意义
约瑟夫·康拉德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被誉为英国四大小说家之一。《奥尔米耶的痴梦》是他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荷兰人奥尔米耶在遥远的东方河谷丛林进行贸易探险的故事。尽管这部小说不是作家的巅峰之作,但作为“马来三部曲”之一,已充分奠基了他早期作品的主题:白人男性的殖民地生活。主人公为了追求金钱和名誉,娶了林格的土著养女为妻,孤身一人在遥远的异地苦苦抗争了二十五年,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从东方攫取足够财富,带着心爱的女儿尼娜回到欧洲,过上奢华体面的上流社会生活。但他的美梦却被现实无情击碎:尼娜最终和一个土著青年戴恩私奔了,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终日躲避在自己搭建的木屋“奥尔米耶的痴梦”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自灭。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康拉德受法国象征主义流派的影响较深,他认为小说通过运用象征手段激发人的联想是非常必要的,在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含有象征意义的,惟其如此,它们才取得了复杂性,感染力与美感”,其理由是“作品越接近于艺术,越需要有象征性”。[2]他认为对于许多小说而言,题目与主要事件、人物或地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题目的选定对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读者只看到表面意义,而无视深层意义,便不能充分理解康拉德的作品。《奥尔米耶的痴梦》这篇小说的标题本身就是象征主义的运用,从字面意义上指的是主人公搭建的小木屋的名字,他消沉时会自己躲进小木屋逃避现实。而在更深层面上,这个题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具有三重象征意义,代表着夫权的瓦解,父权的破灭,以及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崩塌。
一、夫权瓦解
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而来,于是从神话时代开始,女性便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她们没有话语权,往往是沉默失语、卑微顺从的,以“他者”“非完人”的身份存在于男人的视域之下。在婚姻关系中,“夫权至上”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妻子成了丈夫的私属物品,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这种观点在康拉德很多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黑暗的心》中的库兹的情人和未婚妻,无一不是以“他者”“失语”的状态存在的,她们没有思想和灵魂,对于白人丈夫的残暴表现得愚昧而麻木。由于对女性尤其是有色女性的这种态度,作家甚至曾一度被贴上了“厌女症”的标签。不论这个标签是否正确,都足以看出康拉德受夫权思想及其对女性幻想观念的影响颇深。
在《奥尔米耶的痴梦》中,奥尔米耶的土著妻子——林格船长的养女在整部小说中都没有出现名字,而是被“奥尔米耶夫人”“马来女孩”等称呼所代替,足以看出从一开始她便被剥夺了身份,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和边缘人物而存在。她被林格船长收养后接受了四年的白人教育,尽管表面顺从,心里却是极端蔑视白人所谓的“文明”和“信仰”的:“她平静而温顺地承受着这一切——约束和教育以及新的信仰——隐藏起她对所有这种新生活的憎恨和蔑视。”[1]但是“在想象中她仍然会勾勒出一个普通马来女孩生活的画面:繁忙的劳作,轰轰烈烈的爱情……以及土著女性所受到的强烈而神秘的影响”。她鄙视白人,不愿意嫁给奥尔米耶,但还是服从了养父的命令;而奥尔米耶对妻子也没有丝毫爱意,他娶她只是为了讨好岳父以获取财富和机遇,早日实现自己掘金梦,他从一开始就“暗自酝酿着在不久的将来摆脱这个漂亮的马来女孩”。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随后林格的处女航宣告失败,而他再次出发后又迟迟未归,杳无音信,这给了奥尔米耶不小的打击,竞争对手的出现更使得他孤立无援,愁苦不已,而他的失败又进一步加深了妻子对他的轻视:“他的妻子很快就从愠怒中表达了野蛮的蔑视,伴随着偶尔的洪水般的抨击和谩骂。他觉得她恨他,看到她的嫉妒的眼睛充满着仇恨……他发现与她共处一室很不安全。当她无故发怒烧毁家具,或是撕毁漂亮的窗帘时,他总会被她的野蛮行径吓到,在沉默中思考如何才能永远摆脱她。”奥尔米耶妄想着能够娶一位给他带来财富和地位,同时又对他言听计从的妻子,而奥尔米耶夫人的形象却与传统女性截然相反,她举止粗鲁,时常用咒骂和怒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她坚持采取原始土著部落的生活方式,丝毫不屈服于丈夫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在小说最后她更是帮助了女儿尼娜和戴恩私奔,她的这种行为给了男尊女卑的夫权制沉重的一击,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夫权制和西方文化入侵的反抗,同时她不愿女儿重蹈她的覆辙,坚定地帮助她追求真正幸福的婚姻。在富有反抗精神的妻子面前,奥尔米耶作为丈夫的尊严荡然无存,为了逃避妻子的侮辱,他唯有躲进自己的小木屋,仿佛那里才是最好的避世之所。而小木屋的名字——“奥尔米耶的痴梦”,恰恰象征着他们不幸的婚姻,是对男主人公虚无缥缈的夫权观念的最好讽刺。
二、父权破灭
从古至今,“父为子纲”的父权主义是除了夫权以外男性对家庭结构的另一种支配形式,父亲对子女的控制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爱的体现,而子女本身的需求和精神自由却被压抑,由此看来,父权主义也是一种霸权。小说中残酷的现实和粗俗的妻子让奥尔米耶束手无策,女儿尼娜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女儿成为上流社会的淑女。由于惧怕妻子的土著血统会对女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奥尔迈耶切断了她和母亲之间的联系,把幼小的尼娜送到新加坡的教会学校去接受体面的白人教育,但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却让尼娜的求学经历成为一场噩梦。十年后归来的尼娜出落得美丽动人,但让奥尔米耶不能接受的是高雅的白人式教育并没有改变她体内流动着的土著血液:“她的马来血统所表现出来的野性和不妥协的意志最终超越了她不得不不幸接触到的白人的圆滑的虚伪、礼貌的伪装及自命清高。”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土著妻子对女儿的影响日益加深。在母亲向她讲述的事迹中,尼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痴迷,部落的野性与神秘与她所受到的西式教育截然不同,她“倾听着这些狂野的辉煌,野蛮的斗争,以及勇猛的事迹,虽然有点嗜血……但她觉得自己无法抗拒的着迷,惊奇的发现自己被培养出的白人道德观正在逐渐模糊……她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轻视由体面软弱,毫无传统的父亲所代表的白人的那一面”。奥尔米耶将尼娜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处心积虑地想让女儿嫁给白人,但尼娜体内的土著血统在母亲的教化下渐渐苏醒,与她潜意识里蔑视的白人血统作着激烈的斗争,最终,她抛弃了虚伪的白人的道德观,勇敢地选择了与土著男人戴恩私奔,这对奥尔米耶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他在得知真相后追上尼娜,愤怒地请求她跟他回去。尼娜面对父亲的威胁,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母亲之间从来没有爱情……你为什么如此盲目?你没看见我在你面前苦苦挣扎?但是,当他来了,所有的怀疑消失了,我只看到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尼娜是奥尔米耶唯一的精神支柱,是他生活的所有动力,出于对女儿强烈的爱和占有欲,他想要控制和规划女儿的人生。然而尼娜在父权制的压迫下毫不屈服,纵然奥尔米耶以死相逼,都无法改变她追求幸福的决心。最后奥尔米耶只有颓然离去,躲进小木屋默默品尝痴梦破灭痛苦,最终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夜晚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亡像一面镜子,投射出了高高在上的父权制正逐渐走向衰灭。
三、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崩塌
主人公一生奉行西方价值观,认为财富和地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砝码,惟有回到欧洲,跻身上流社会,才能成为一个“英雄”和“伟人”。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支撑着他在遥远东方河谷孤独地度过二十多年的人生,忍受着妻子的谩骂,土著人对白人的敌视,贸易对手的排挤,以及女儿的冷漠。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日益年迈的他逐渐心灰意冷,但心存侥幸的他仍不愿放弃希望。他修建木屋的初衷是为了接待能给他带来财富的白人同胞,他将暴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白人身上,或者说寄托在西方文明上。木屋落成那天奥尔米耶邀请了很多欧洲人前来做客,在他的眼里他们是金钱和地位的化身,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激动万分的他向他们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宏伟蓝图,而圆滑虚伪的同胞们却在心底暗自嘲笑这个幼稚愚蠢的梦中人。小木屋是为迎接英国人修建的,而英国人在当天却没有出现,这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奥尔米耶对此只能自我安慰,认为他们可能是忙于贸易所以无暇前来。之后这个为迎接英国人而未建成的房子便被水手们戏谑地命名为“奥尔米耶的痴梦”。从这种意义上说,小木屋就是西方价值观的化身,主人公躲在里面做着一夜暴富的痴梦,妄想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的美梦却从未变成现实。
奥尔米耶从骨子里歧视有色人种和东方殖民地文明,他唾弃土著妻子的生活方式和部落习俗,混血女儿的肤色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于是他让女儿接受白人教育,希望消除女儿血液中野蛮未开化的土著成分。主人公对西方价值观的高度认同遭来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野蛮的妻子在他每次失败消沉时给予他的只有嘲笑和辱骂;作为奥尔米耶唯一的精神寄托,尼娜丝毫不理解父亲的行为,最终选择了回归土著生活,抛弃白人文明;而土著男子Dain作为奥尔米耶唯一的朋友,也最终背叛了他,和尼娜私奔了。无论是妻子,女儿,还是朋友,作为殖民地土著居民中的一员,都不认可奥尔米耶所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对虚伪的欧洲白人文明嗤之以鼻,他们的背叛是殖民地人民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抗争的最好诠释。奥尔米耶一生都活在痴梦中无法自拔,他的痴梦本质上是西方对东方的一种文化入侵和精神控制,这种入侵是霸权性质的,是不平等的,必然会走向灭亡。小说最后主人公的孤独离世便是最好的证明,象征着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分崩离析。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看,小说《奥尔米耶的痴梦》题目的象征意义具有层层递进,不断升华的特点,从丈夫对妻子的霸权,父亲对子女的霸权上升到西方对东方的霸权。通过对三重象征意义的诠释,小说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与内在生命力,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解读空间。
参考文献:
[1]Conrad,Joseph.Almayer’s Folly[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2003.
[2]乔艳.象征主义在《黑暗的心》中的完美诠释[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3]张惠,陈玉凤.从《奥尔迈耶的痴梦》看康拉德的女性观[J].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