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身。因此,语文教学要体现生命的意识,要充分发挥语文对生命的点化、润泽和提升的功能。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生命美在和谐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不是春刚来临时的喜悦与激动吗?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许多类似《春》这样描绘自然之美的名篇。教学中,通过品读,我努力引导学生关注四季的变化,与大自然这位睿智亲切的朋友交往,在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时,感悟生命的律动,让学生倍加珍惜、自觉捍卫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与人的和谐
生命之美不仅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更体现在人与人的和谐中。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傅雷《给傅聪的一封信》)这是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平常最动人的牵挂。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父母关心自己的小事,通过类比、回味,我们的学生就能感受到:也许从没这样远离,但平时的点点滴滴都能折射出父母平凡而无私的爱,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父母的唠叨与严厉不心生感激呢?《诺言》中的那个小家伙中士不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吗?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也要信守诺言,培养坚强的意志吗?
二、生命贵在珍惜
(一)学会欣赏自己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平时的点滴心理轨迹,让学生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学会享受现实生活。“是的,要为你自己高兴,你的个子最适合于你,你的相貌为你所独有,……”(刘心武《为你自己高兴》)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自己及其他人的优点,让他们懂得,生命不仅是完整的而且是独特的,一个人只有充分地自我接纳,懂得欣赏自己,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断获得向挫折挑战的动力。
(二)珍爱拥有的一切
我们很多初中生并没有意识到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父母疼爱、老师关心是何等幸福,如果他们认真听听海伦·凯勒的话语,就会有心灵的触动。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教学中,我让一活泼的学生紧闭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他直呼“不容易!不容易!”我又让学生假设如果父母不为你准备一天的生活,你会怎样?学生纷纷说出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笑声中,我也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平实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懂得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幸福的、快乐的,要珍惜平凡而真实的幸福。
三、生命重在奉献
(一)不忘少年的使命
许多初中生读书的目的不明确,他们以为是为父母读、为老师读,而往往没有想到是为自己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我通过教材中的中外优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使学生感悟历史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清贫》中,方志敏在文中记述了自己被捕时的情景与经过。两个国民党兵从他藏身的柴窝中搜捕到他,满以为抓到了共产党的省主席这样一个大官,可以發些意外之财,但接下来的结果却使他们大失所望。“哪知道从我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只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清贫”,不仅是方志敏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历史对未来的深沉诉说,是革命前辈对我们后人的深情嘱托……
(二)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现在有些人认为奉献是愚蠢的,只有“多捞多得”才是生命的价值。我们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永远执著的美丽》中的袁隆平就是鲜活的例子“……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就是在这世界上留下有意义的东西。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扬世界的荣誉,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享受。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好好把握语文的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渊源等有利条件,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努力。■
一、生命美在和谐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不是春刚来临时的喜悦与激动吗?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许多类似《春》这样描绘自然之美的名篇。教学中,通过品读,我努力引导学生关注四季的变化,与大自然这位睿智亲切的朋友交往,在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时,感悟生命的律动,让学生倍加珍惜、自觉捍卫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与人的和谐
生命之美不仅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更体现在人与人的和谐中。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傅雷《给傅聪的一封信》)这是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平常最动人的牵挂。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父母关心自己的小事,通过类比、回味,我们的学生就能感受到:也许从没这样远离,但平时的点点滴滴都能折射出父母平凡而无私的爱,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父母的唠叨与严厉不心生感激呢?《诺言》中的那个小家伙中士不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吗?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也要信守诺言,培养坚强的意志吗?
二、生命贵在珍惜
(一)学会欣赏自己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平时的点滴心理轨迹,让学生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学会享受现实生活。“是的,要为你自己高兴,你的个子最适合于你,你的相貌为你所独有,……”(刘心武《为你自己高兴》)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自己及其他人的优点,让他们懂得,生命不仅是完整的而且是独特的,一个人只有充分地自我接纳,懂得欣赏自己,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断获得向挫折挑战的动力。
(二)珍爱拥有的一切
我们很多初中生并没有意识到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父母疼爱、老师关心是何等幸福,如果他们认真听听海伦·凯勒的话语,就会有心灵的触动。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教学中,我让一活泼的学生紧闭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他直呼“不容易!不容易!”我又让学生假设如果父母不为你准备一天的生活,你会怎样?学生纷纷说出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笑声中,我也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平实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懂得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幸福的、快乐的,要珍惜平凡而真实的幸福。
三、生命重在奉献
(一)不忘少年的使命
许多初中生读书的目的不明确,他们以为是为父母读、为老师读,而往往没有想到是为自己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我通过教材中的中外优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使学生感悟历史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清贫》中,方志敏在文中记述了自己被捕时的情景与经过。两个国民党兵从他藏身的柴窝中搜捕到他,满以为抓到了共产党的省主席这样一个大官,可以發些意外之财,但接下来的结果却使他们大失所望。“哪知道从我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只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清贫”,不仅是方志敏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历史对未来的深沉诉说,是革命前辈对我们后人的深情嘱托……
(二)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现在有些人认为奉献是愚蠢的,只有“多捞多得”才是生命的价值。我们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永远执著的美丽》中的袁隆平就是鲜活的例子“……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就是在这世界上留下有意义的东西。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扬世界的荣誉,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享受。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好好把握语文的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渊源等有利条件,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