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在教育界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應用方兴未艾。公开课、创优课、示范课没有了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对教师们的要求中也有一条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们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蔚然成风。回顾近几年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经历,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对于传统教学单调枯燥的弊端,在语文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引起兴趣,提高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看到那生机勃勃的“春”,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潮”,感受到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
二、多管齐下,强化记忆
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厌倦了书本上的白纸黑字,一提起要记就头痛。其实要提高记忆效率,除了下定决定、勤学苦练、集中精力、培养兴趣、进行联想等等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多个官能并用,也就是古人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方法,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但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或很难做到这一点,用上多媒体就不一样了。在《爱莲说》一课中,对于课文的重点:莲与君子的品质的对照,我做了如下设计:在屏幕的右方,画了一朵莲花,在七个花瓣上分别写上作者形容莲花的七个短语。左边是相对应的君子的品质,但顺序是乱的,要求学生用鼠标将表示君子品质的字母拖到相应的花瓣中,每答对一句,屏幕上就显示出一句鼓励的话。当时,许多学生争着要上台操作,气氛异常热烈。在淡淡的古琴曲中,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优美意境里,很快记住了莲花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的对应关系,从而理解了作者以莲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三、烘托气氛,突出人文
语文教学改革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学科应该承担起传播五千年泱泱中国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四、创设意境,感染学生
我们的课文中,有不少离我们这个时代太遥远了,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可谓难矣。我们要感动学生,常用上朗读,但由于大部分教师朗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的朗读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哄笑,课堂气氛全被破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专业人士的朗读,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
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但由于手段本身的特点及限制,它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限制交流,不利于思维创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多媒体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妨碍了师生间的交流。
更何况有些古诗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有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看作是一种容器,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做法无异于是另一种“填鸭”,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二、制作困难,不利于推广
多媒体已不再是声、画、像的简单组合,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其中。一个好的课件,不仅仅是声音、画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要对声音、图形、视频进行一些处理,这就要求制作者至少能够较熟悉地掌握五六种应用软件,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纵观我校教师,能够制作课件的教师很多,但能制作出高质量课件的却是屈指可数。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多媒体的优越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尽量克服它的缺点和不足,笔者有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尺度,活做活用
多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了许多原来在语文课堂上难于达到的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语文的全部,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它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借助的一个桥梁,一个中介,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主要起辅助作用。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其次,多媒体语文课堂上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二、加强培训,以利于使用
目前,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造成的问题一是不会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但更大的问题是别人制作好的课件交给你,也不会使用,有的教师甚至还要请一个操作员在一旁。教师在上面上课,突然遇到问题,将同事叫上台去替他操作。好一些的,注意力用到了计算机上,就顾不了学生,注意力用到了学生身上,就顾不了计算机。这样都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对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不能让他们总停留在文字编辑排版这样的“初级阶段”,而应该鼓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操作多媒体设备能够熟练到“不经过大脑”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其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但道路也一定是曲折的。以上只是笔者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教学几年来的实践中的一点感受。愿和广大同仁们一起研究探讨,共同学习努力,使这种新的手段能够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发挥、发扬、发达。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相对于传统教学单调枯燥的弊端,在语文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引起兴趣,提高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看到那生机勃勃的“春”,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潮”,感受到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
二、多管齐下,强化记忆
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厌倦了书本上的白纸黑字,一提起要记就头痛。其实要提高记忆效率,除了下定决定、勤学苦练、集中精力、培养兴趣、进行联想等等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多个官能并用,也就是古人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方法,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但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或很难做到这一点,用上多媒体就不一样了。在《爱莲说》一课中,对于课文的重点:莲与君子的品质的对照,我做了如下设计:在屏幕的右方,画了一朵莲花,在七个花瓣上分别写上作者形容莲花的七个短语。左边是相对应的君子的品质,但顺序是乱的,要求学生用鼠标将表示君子品质的字母拖到相应的花瓣中,每答对一句,屏幕上就显示出一句鼓励的话。当时,许多学生争着要上台操作,气氛异常热烈。在淡淡的古琴曲中,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优美意境里,很快记住了莲花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的对应关系,从而理解了作者以莲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三、烘托气氛,突出人文
语文教学改革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学科应该承担起传播五千年泱泱中国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四、创设意境,感染学生
我们的课文中,有不少离我们这个时代太遥远了,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可谓难矣。我们要感动学生,常用上朗读,但由于大部分教师朗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的朗读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哄笑,课堂气氛全被破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专业人士的朗读,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
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但由于手段本身的特点及限制,它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限制交流,不利于思维创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多媒体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妨碍了师生间的交流。
更何况有些古诗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有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看作是一种容器,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做法无异于是另一种“填鸭”,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二、制作困难,不利于推广
多媒体已不再是声、画、像的简单组合,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其中。一个好的课件,不仅仅是声音、画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要对声音、图形、视频进行一些处理,这就要求制作者至少能够较熟悉地掌握五六种应用软件,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纵观我校教师,能够制作课件的教师很多,但能制作出高质量课件的却是屈指可数。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多媒体的优越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尽量克服它的缺点和不足,笔者有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尺度,活做活用
多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了许多原来在语文课堂上难于达到的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语文的全部,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它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借助的一个桥梁,一个中介,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主要起辅助作用。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其次,多媒体语文课堂上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二、加强培训,以利于使用
目前,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造成的问题一是不会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但更大的问题是别人制作好的课件交给你,也不会使用,有的教师甚至还要请一个操作员在一旁。教师在上面上课,突然遇到问题,将同事叫上台去替他操作。好一些的,注意力用到了计算机上,就顾不了学生,注意力用到了学生身上,就顾不了计算机。这样都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对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不能让他们总停留在文字编辑排版这样的“初级阶段”,而应该鼓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操作多媒体设备能够熟练到“不经过大脑”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其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但道路也一定是曲折的。以上只是笔者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教学几年来的实践中的一点感受。愿和广大同仁们一起研究探讨,共同学习努力,使这种新的手段能够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发挥、发扬、发达。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