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教育同样需要依托于乡村振兴才能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必然之路。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缺乏有效的合作通道、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吸引的不同步,以及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技术等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提出建立一个可以实现良性互动的职业院校和乡村合作的平台,打通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合作通道;政府、职业院校、乡村共同努力,实现职教生源、就业与乡村人才需求的协同;职业院校调整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实现职教布局与乡村产业结构的协同。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打通通道;合作形式
本文索引:周鑫.<标题>[J].商展经济,2021(17):-110.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7.3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迈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未来国家也会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力量,职业教育在产业带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生态重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力量,职业教育要精准契合乡村发展需要,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兴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要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当下面临生源不足,与产业结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良好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共生,共同发展。
1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是必然的,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充足的生源、办学领域拓展等机遇,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发展空间。
1.1 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
乡村振兴不是单一农业的发展,而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的整体进步,因此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大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比如大量的农村教育、医疗、农技推广、合作社、村干部等人才,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职业教育天然联系了“教育域”“职业域”和“产业域”。比起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贴近生产劳动,主要培养实践型人才,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的各类专技、管理人才[1];乡村振兴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也是職业教育的优势所在。职业教育需承担起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并更好地发挥功能,促进农村产业一体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职业教育需要依托于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借助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比如将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职业教育目前生源缺乏,乡村地区的人才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及质量;与乡村企业合作推动现代“学徒制”实施,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培训是职业教育的法定责任,职业教育需要为乡村地区的企业、农民提供技术、技能等职业培训,培养新兴职业农民;职业教育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必须满足乡村振兴区域的人才需求,调整学院的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职业教育长期致力于为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还存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供需矛盾、衔接不紧密、“输血”多于“造血”等问题。
2.1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中缺乏有效的合作通道
比如供需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某些乡村急需的人才专业类型及数量,高职院校没能掌握具体情况;高职院校在国家高职院校扩招100万的政策号召下,会招收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乡村可以为高职院校扩招提供更多生源。乡村如何将自己对人才和专业的需求传达给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又如何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招生计划且将招生信息精准传递到乡村相关需求人员,建立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有效合作通道,实现供需有效结合就显得很有必要。
2.2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技术等实际需求的不匹配
职业院校由于师资引进、综合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课程、专业设置更趋近城市的需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而乡村振兴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导致职业教育现有专业布局结构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不匹配[2],专业、课程设置与乡村振兴接轨程度不高[3];部分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重视学生单一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岗位通用能力的培养,而乡村振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胜任多个岗位的复合工作能力,与职业教育单一岗位能力培养的导向相违背。种种现实情况使职业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职业院校应该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乡村振兴的专业需求、人才需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职业院校进行教学体系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发展。
2.3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吸引的不同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虽然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来自本区域的农村地区,但是毕业后是否回乡发展大多凭借学生自身的意愿。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鄙农”倾向导致学生毕业后不愿回乡工作[4],职业院校缺乏有效的引导或者扶持政策,乡村也缺乏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学生回乡发展的“诱惑”不大,大多集中在城镇就业,回乡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无形中加剧社会就业压力,也造成乡村振兴缺乏相应的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打通通道;合作形式
本文索引:周鑫.<标题>[J].商展经济,2021(17):-110.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7.3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迈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未来国家也会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力量,职业教育在产业带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生态重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力量,职业教育要精准契合乡村发展需要,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兴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要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当下面临生源不足,与产业结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良好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共生,共同发展。
1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是必然的,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充足的生源、办学领域拓展等机遇,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发展空间。
1.1 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
乡村振兴不是单一农业的发展,而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的整体进步,因此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大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比如大量的农村教育、医疗、农技推广、合作社、村干部等人才,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职业教育天然联系了“教育域”“职业域”和“产业域”。比起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贴近生产劳动,主要培养实践型人才,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的各类专技、管理人才[1];乡村振兴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也是職业教育的优势所在。职业教育需承担起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并更好地发挥功能,促进农村产业一体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职业教育需要依托于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借助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比如将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职业教育目前生源缺乏,乡村地区的人才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及质量;与乡村企业合作推动现代“学徒制”实施,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培训是职业教育的法定责任,职业教育需要为乡村地区的企业、农民提供技术、技能等职业培训,培养新兴职业农民;职业教育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必须满足乡村振兴区域的人才需求,调整学院的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职业教育长期致力于为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还存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供需矛盾、衔接不紧密、“输血”多于“造血”等问题。
2.1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中缺乏有效的合作通道
比如供需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某些乡村急需的人才专业类型及数量,高职院校没能掌握具体情况;高职院校在国家高职院校扩招100万的政策号召下,会招收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乡村可以为高职院校扩招提供更多生源。乡村如何将自己对人才和专业的需求传达给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又如何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招生计划且将招生信息精准传递到乡村相关需求人员,建立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有效合作通道,实现供需有效结合就显得很有必要。
2.2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技术等实际需求的不匹配
职业院校由于师资引进、综合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课程、专业设置更趋近城市的需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而乡村振兴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导致职业教育现有专业布局结构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不匹配[2],专业、课程设置与乡村振兴接轨程度不高[3];部分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重视学生单一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岗位通用能力的培养,而乡村振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胜任多个岗位的复合工作能力,与职业教育单一岗位能力培养的导向相违背。种种现实情况使职业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职业院校应该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乡村振兴的专业需求、人才需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职业院校进行教学体系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发展。
2.3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吸引的不同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虽然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来自本区域的农村地区,但是毕业后是否回乡发展大多凭借学生自身的意愿。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鄙农”倾向导致学生毕业后不愿回乡工作[4],职业院校缺乏有效的引导或者扶持政策,乡村也缺乏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学生回乡发展的“诱惑”不大,大多集中在城镇就业,回乡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无形中加剧社会就业压力,也造成乡村振兴缺乏相应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