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新课程在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变,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迅速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探究和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概括、描述和感悟历史变化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的过程,并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丰富和健全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一句话,历史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休戚相关。我做了如下尝试。
1 材料教学法
历史材料是进行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它包括文献典籍、图表、实物、图片、笔记碑文和考古资料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显然,这种材料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运用材料教学法是有利于学生提高比较、分析、理解史实的能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史实的归纳、推断、评价甚至是论证的能力,对材料教学法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进行:第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第二,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作比较;第三,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析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测,得出自己的结论。
2 探究教学法
2.1 导读疑问。创设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契机,细致备课,熟知教材,设计具有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核心,从而达到探索历史的目的。
2.2 学生自学教材。学生依据问题,带着疑问,独立自主地阅读教材,自我思考,自主探究,实现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的外在控制转化为学生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主动思考之中,学生的自我思考就会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体验到“学有所思”的愉悦感。
2.3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堂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阵地,新课标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在探究的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历史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既有新颖性,又有启发性。探究教学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学生要主动地参与,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就会运用史实的眼光审视现实的热点问题,就能获得探究历史所带来的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整合教学法
以单元为例,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整合教材,整合思路如下:
3.1 “分”。分就是阐述单元所包含的历史知识。
3.2 “合”。合就是从整体上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把握。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设置如下一些问题:①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②发展演变的历程,初步形成(战国)、正式建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不断加强(宋元)、达到顶峰(明清);③演变趋势: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斥着两对矛盾,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斗争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3.3 “升”。升即是获得某些历史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得到这样的知识与启迪: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可以辩证地认识历史事物,可以探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探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灵活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可以以问题为核心对教材进行整合,可以以对比为目的的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师通过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分析历史发展的特征以及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
4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用生动的场景、历史图像等直观手段,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对教材的内容就应进行“有形”、“有声”的包装,把历史知识巧妙地嫁接在历史的情境之中。如在讲授到远古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身体特征、使用火及有关饮食的情况时,由于这些结论性、传承性的知识传授起来枯燥,缺乏生动性,我就通过设计情景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历史。其中的一个情景是:“假如你们是远古的山顶洞人,你们一天得生活是如何度过的?”经过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有一个男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打猎归来,女人们往火堆上添干柴,把火烧得旺旺的,旺得山洞通亮通亮。我们把猎物分割开。每人把分得的猎物放在火上烤,不一会便发出扑鼻的香味,吃熟的东西比吃生的东西舒服多了。夜深了風有点冷,我们围在火堆旁取暖。小孩子们很快入睡了,大家指指划划,商量着明天的计划。凶猛的剑齿虎闻到了食物的香味,慢慢地向山洞走来,但见到火光便吓跑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既增强学生情趣,又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 材料教学法
历史材料是进行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它包括文献典籍、图表、实物、图片、笔记碑文和考古资料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显然,这种材料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运用材料教学法是有利于学生提高比较、分析、理解史实的能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史实的归纳、推断、评价甚至是论证的能力,对材料教学法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进行:第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第二,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作比较;第三,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析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测,得出自己的结论。
2 探究教学法
2.1 导读疑问。创设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契机,细致备课,熟知教材,设计具有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核心,从而达到探索历史的目的。
2.2 学生自学教材。学生依据问题,带着疑问,独立自主地阅读教材,自我思考,自主探究,实现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的外在控制转化为学生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主动思考之中,学生的自我思考就会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体验到“学有所思”的愉悦感。
2.3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堂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阵地,新课标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在探究的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历史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既有新颖性,又有启发性。探究教学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学生要主动地参与,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就会运用史实的眼光审视现实的热点问题,就能获得探究历史所带来的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整合教学法
以单元为例,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整合教材,整合思路如下:
3.1 “分”。分就是阐述单元所包含的历史知识。
3.2 “合”。合就是从整体上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把握。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设置如下一些问题:①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②发展演变的历程,初步形成(战国)、正式建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不断加强(宋元)、达到顶峰(明清);③演变趋势: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斥着两对矛盾,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斗争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3.3 “升”。升即是获得某些历史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得到这样的知识与启迪: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可以辩证地认识历史事物,可以探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探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灵活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可以以问题为核心对教材进行整合,可以以对比为目的的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师通过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分析历史发展的特征以及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
4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用生动的场景、历史图像等直观手段,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对教材的内容就应进行“有形”、“有声”的包装,把历史知识巧妙地嫁接在历史的情境之中。如在讲授到远古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身体特征、使用火及有关饮食的情况时,由于这些结论性、传承性的知识传授起来枯燥,缺乏生动性,我就通过设计情景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历史。其中的一个情景是:“假如你们是远古的山顶洞人,你们一天得生活是如何度过的?”经过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有一个男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打猎归来,女人们往火堆上添干柴,把火烧得旺旺的,旺得山洞通亮通亮。我们把猎物分割开。每人把分得的猎物放在火上烤,不一会便发出扑鼻的香味,吃熟的东西比吃生的东西舒服多了。夜深了風有点冷,我们围在火堆旁取暖。小孩子们很快入睡了,大家指指划划,商量着明天的计划。凶猛的剑齿虎闻到了食物的香味,慢慢地向山洞走来,但见到火光便吓跑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既增强学生情趣,又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