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红霉素。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效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抗生素滥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本文探讨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纳入本研究,均有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可见单侧或双侧肺野絮状阴影;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实验室血清学补体结合试验检查结果单份血清效价在1∶32以上者可判断为阳性反应;间接血凝试验检测IgM抗体呈阳性反应;放射性同位素对核酸进行标记检出肺炎支原体DNA呈现阳性反应。符合上述一项以上者可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有患儿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儿39例,年龄2岁~10岁,平均年龄(4.24±1.36)岁;体重12kg~35kg,平均体重(20.12±6.32)kg;病程2d~5d,平均病程(3.42±0.85)d;其中男孩22例,女孩17例。
实验组患儿39例,年龄3岁~9岁,平均年龄(4.35±1.40)岁;体重13kg~34kg,平均体重(20.37±6.40)kg;病程1d~5d,平均病程(3.38±0.78)d;其中男孩23例,女孩16例。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注射液治疗,剂量为3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d后改为红霉素片口服治疗,剂量为30mg/kg,分3次服用。连续口服用药7d[2]。
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剂量为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d后改为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剂量为10mg/kg,分3次服用。连续口服用药7d[3]。
1.3评价指标
显效:治疗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无明显肺部炎症影像;
有效:治疗后咳嗽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肺部病灶有吸收;
无效:治疗后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病灶未吸收或扩大[4]。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9)
12(30.77)
22(56.41)
5(12.82)
34(87.18)
实验组(n=39)
15(38.46)
24(61.54)
0(0.00)
39(1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数(%)]
组别
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n=39)
4(10.26)
6(15.38)
1(2.56)
11(28.20)
实验组(n=39)
1(2.56)
2(5.13)
0(0.00)
3(7.69)*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型致病微生物,是引起小儿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黏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导致细胞损伤而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层损伤。同时发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肺泡壁发生炎性浸润而增厚,临床表现为咳嗽和发热[5]。
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易与细菌、病毒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相混淆。单纯观察临床表现往往难以确诊,在秋冬季节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常规治疗效果差者应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尽早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确诊,避免凭经验用药而导致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小儿呼吸道发育尚不成熟、纤毛运动功能、肺组织弹性差,易导致黏液阻塞,不能及时排出炎性分泌物,从而加重局部感染,进展为重症支原体肺炎[6]。
支原体属于原核型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果,因此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其不敏感,而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对其较敏感。其中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较常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其中阿奇霉素进入人体后,可被巨噬细胞胞饮潴留,借助巨噬细胞趋化作用移动至炎症部位缓慢释放,使肺组织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发挥强大而持久的抗感染作用。
本研究中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者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采用红霉素治疗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69%,明显低于采用红霉素治疗者,上述结果提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红霉素。
参考文献:
[1]黎念,何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44~3746.
[2]陈立秋,刘爽.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78~79.
[3]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33~2135.
[4]何兆坤,张云,张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46~47.
[5]田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84.
[6]任彩云.阿奇霉素治疗84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64.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效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抗生素滥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本文探讨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纳入本研究,均有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可见单侧或双侧肺野絮状阴影;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实验室血清学补体结合试验检查结果单份血清效价在1∶32以上者可判断为阳性反应;间接血凝试验检测IgM抗体呈阳性反应;放射性同位素对核酸进行标记检出肺炎支原体DNA呈现阳性反应。符合上述一项以上者可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有患儿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儿39例,年龄2岁~10岁,平均年龄(4.24±1.36)岁;体重12kg~35kg,平均体重(20.12±6.32)kg;病程2d~5d,平均病程(3.42±0.85)d;其中男孩22例,女孩17例。
实验组患儿39例,年龄3岁~9岁,平均年龄(4.35±1.40)岁;体重13kg~34kg,平均体重(20.37±6.40)kg;病程1d~5d,平均病程(3.38±0.78)d;其中男孩23例,女孩16例。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注射液治疗,剂量为3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d后改为红霉素片口服治疗,剂量为30mg/kg,分3次服用。连续口服用药7d[2]。
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剂量为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d后改为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剂量为10mg/kg,分3次服用。连续口服用药7d[3]。
1.3评价指标
显效:治疗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无明显肺部炎症影像;
有效:治疗后咳嗽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肺部病灶有吸收;
无效:治疗后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病灶未吸收或扩大[4]。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9)
12(30.77)
22(56.41)
5(12.82)
34(87.18)
实验组(n=39)
15(38.46)
24(61.54)
0(0.00)
39(1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数(%)]
组别
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n=39)
4(10.26)
6(15.38)
1(2.56)
11(28.20)
实验组(n=39)
1(2.56)
2(5.13)
0(0.00)
3(7.69)*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型致病微生物,是引起小儿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黏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导致细胞损伤而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层损伤。同时发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肺泡壁发生炎性浸润而增厚,临床表现为咳嗽和发热[5]。
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易与细菌、病毒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相混淆。单纯观察临床表现往往难以确诊,在秋冬季节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常规治疗效果差者应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尽早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确诊,避免凭经验用药而导致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小儿呼吸道发育尚不成熟、纤毛运动功能、肺组织弹性差,易导致黏液阻塞,不能及时排出炎性分泌物,从而加重局部感染,进展为重症支原体肺炎[6]。
支原体属于原核型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果,因此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其不敏感,而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对其较敏感。其中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较常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其中阿奇霉素进入人体后,可被巨噬细胞胞饮潴留,借助巨噬细胞趋化作用移动至炎症部位缓慢释放,使肺组织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发挥强大而持久的抗感染作用。
本研究中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者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采用红霉素治疗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69%,明显低于采用红霉素治疗者,上述结果提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红霉素。
参考文献:
[1]黎念,何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44~3746.
[2]陈立秋,刘爽.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78~79.
[3]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33~2135.
[4]何兆坤,张云,张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46~47.
[5]田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84.
[6]任彩云.阿奇霉素治疗84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