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新的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优质高效的课堂,更要让课堂变成有灵性的课堂,充满生机的课堂,让学生和老师和谐相处,让知识和技能和谐共生,让过程和结果流光溢彩。
课堂是老师萌发思想的土壤和个性张扬的天地。课堂是孩子灵感的发源地。一堂课是否具有生命力,让人过目不忘,耳目一新,关键在于课堂上师生间的灵性互动。
一、教师能依托文本,结合学情将激情呈现
课堂教学教无定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学生实际来决定。无论如何,教师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扎实生动的言语实践活动,把握“文本的精、气、神”,让语言与精神共舞,让人文和工具齐飞,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课堂上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让全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走向深入,让学生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是一位二年级教师(苏教版)《美丽的丹顶鹤》课堂中的一个片段。
师:丹顶鹤很美丽,是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生:二、三自然段。(大声齐答)
师:好,我们一起来仔细感受一下它的美丽。(拿出几张8开的简笔画)老师这儿有几只丹顶鹤,还没有穿上美丽的外衣,请你仔细地观察它,读读文中描写它颜色、形态的句子,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来帮它穿上美丽的衣服。(学生读书、着色)
师:(边指图边说)咦,小朋友,你们为什么这儿给它涂上黑色,其他地方是白色,而这儿又涂上红色呢?
生:因为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花的。(教师随即出示这句话)
师:同学们给丹顶鹤穿的衣服真漂亮,看,黑白分明,清爽而不单调,头顶鲜艳夺目,颜色的确美极了。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它丹顶鹤了吧。
生:(欢快的大声地说)知道了,它的头顶是红色的。
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得朗读第二自然段,品味丹顶鹤的颜色美。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给“丹顶鹤”穿上美丽的外衣,这一设计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为了轻松、开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学生阅读文本,唤醒学生心中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思考和文本思想有机融合,产生共鸣,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乐趣,才能获得人生的启迪。
二、学生善于思考,能根据生活经验创造性的问题解读
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是否有灵性,学生的表现才是课堂优劣的最主要评判因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它的听讲、问题的思考、回答问题,生生间的合作等等,而对文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回答显得较为显眼。
追求有灵性的课堂,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课堂成为“儿童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就必须“从儿童的视野审视教材,用儿童的思维感悟文字,以儿童的认知设计流程,让学生的灵感充溢课堂”,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智慧。
某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第二课时公开课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用了较华丽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全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日落西山图。老师能依托文本,结合学情,正确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使课堂激情四射。做到了课堂教学既扎实又灵活,美文美读生动人情,思想渗透无声到位。笔者撷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与大家共同分享。
师:同学们先找一找刚才所提到的词语所在的句子,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连绵起伏”所在的句子找到了吗?(生找到并齐读。)
师:什么样的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她说错了,所有的山都披着夕阳的余晖,要是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那么所有的山不都能叫连绵起伏的山了吗?
师:是啊,披着夕阳余晖的山不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师板画一座小山。)这样的山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吗?
生:不能。
师:谁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山叫连绵起伏的山。(一生站起来一时说不上来。)
生:(比手势,连续画了几座山。)“连绵起伏的山”意思就是有好几座。
师:哦,比好几座再多点,看不到头,怎么说?
生: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用得很好!(出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图)西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层层叠叠,这就叫——连绵起伏。
老师能充分认识到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把词放到具体的文本之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紧接着老师循循善诱,以“一座小山”为切入点,以“手势比划”为方法,结合“连绵起伏的群山图”以及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充分感受“连绵起伏的群山”的样子,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就具体课文而言,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字处读书”,披文入境,在探究的过程中释疑,在释疑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学生思维始终处在“兴奋区”,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绽放智慧的火花
三、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也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活动。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尊重学生,构建和谐愉悦、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见到老师就想和老师交谈。同时更重要的是视课堂教学为艺术,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教学艺术的魅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并乐此不疲。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可谓幽默风趣,妙不可言。当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可是,一位学生在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于老师逗趣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于老师朝这位小朋友做了喷洒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达拉着脑袋,装作有气无力了。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便充分调动起来。在初步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兴奋感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新的高潮,使知识进一步深化。随着教学层次的步步深入,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关注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如在教学《珍珠鸟》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时,当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小脸也不红,小手也不举,小眼也不亮”。看到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我们来玩游戏吧!”学生立刻欢呼雀跃,游戏很简单,用自己动作来表演,让别的同学来猜表演的是哪个字。学生立刻活动起来,预演时,脸上的表情真是丰富极了。学生很有创意:一个同学使劲拽另一个同学,很耍赖的样子,表现的是“淘”,两只手半握拳,翻转,代表“卷”等等,有时学生动作不到位引得同学哈哈大笑,猜对了,就写下来,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学生说:“语文课,真有意思”。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了精雕细刻,教学结果就自然而然到达理想的要求。
参考文献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张敬义著
课堂是老师萌发思想的土壤和个性张扬的天地。课堂是孩子灵感的发源地。一堂课是否具有生命力,让人过目不忘,耳目一新,关键在于课堂上师生间的灵性互动。
一、教师能依托文本,结合学情将激情呈现
课堂教学教无定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学生实际来决定。无论如何,教师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扎实生动的言语实践活动,把握“文本的精、气、神”,让语言与精神共舞,让人文和工具齐飞,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课堂上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让全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走向深入,让学生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是一位二年级教师(苏教版)《美丽的丹顶鹤》课堂中的一个片段。
师:丹顶鹤很美丽,是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生:二、三自然段。(大声齐答)
师:好,我们一起来仔细感受一下它的美丽。(拿出几张8开的简笔画)老师这儿有几只丹顶鹤,还没有穿上美丽的外衣,请你仔细地观察它,读读文中描写它颜色、形态的句子,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来帮它穿上美丽的衣服。(学生读书、着色)
师:(边指图边说)咦,小朋友,你们为什么这儿给它涂上黑色,其他地方是白色,而这儿又涂上红色呢?
生:因为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花的。(教师随即出示这句话)
师:同学们给丹顶鹤穿的衣服真漂亮,看,黑白分明,清爽而不单调,头顶鲜艳夺目,颜色的确美极了。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它丹顶鹤了吧。
生:(欢快的大声地说)知道了,它的头顶是红色的。
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得朗读第二自然段,品味丹顶鹤的颜色美。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给“丹顶鹤”穿上美丽的外衣,这一设计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为了轻松、开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学生阅读文本,唤醒学生心中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思考和文本思想有机融合,产生共鸣,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乐趣,才能获得人生的启迪。
二、学生善于思考,能根据生活经验创造性的问题解读
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是否有灵性,学生的表现才是课堂优劣的最主要评判因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它的听讲、问题的思考、回答问题,生生间的合作等等,而对文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回答显得较为显眼。
追求有灵性的课堂,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课堂成为“儿童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就必须“从儿童的视野审视教材,用儿童的思维感悟文字,以儿童的认知设计流程,让学生的灵感充溢课堂”,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智慧。
某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第二课时公开课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用了较华丽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全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日落西山图。老师能依托文本,结合学情,正确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使课堂激情四射。做到了课堂教学既扎实又灵活,美文美读生动人情,思想渗透无声到位。笔者撷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与大家共同分享。
师:同学们先找一找刚才所提到的词语所在的句子,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连绵起伏”所在的句子找到了吗?(生找到并齐读。)
师:什么样的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她说错了,所有的山都披着夕阳的余晖,要是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那么所有的山不都能叫连绵起伏的山了吗?
师:是啊,披着夕阳余晖的山不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师板画一座小山。)这样的山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吗?
生:不能。
师:谁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山叫连绵起伏的山。(一生站起来一时说不上来。)
生:(比手势,连续画了几座山。)“连绵起伏的山”意思就是有好几座。
师:哦,比好几座再多点,看不到头,怎么说?
生: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用得很好!(出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图)西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层层叠叠,这就叫——连绵起伏。
老师能充分认识到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把词放到具体的文本之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紧接着老师循循善诱,以“一座小山”为切入点,以“手势比划”为方法,结合“连绵起伏的群山图”以及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充分感受“连绵起伏的群山”的样子,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就具体课文而言,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字处读书”,披文入境,在探究的过程中释疑,在释疑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学生思维始终处在“兴奋区”,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绽放智慧的火花
三、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也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活动。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尊重学生,构建和谐愉悦、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见到老师就想和老师交谈。同时更重要的是视课堂教学为艺术,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教学艺术的魅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并乐此不疲。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可谓幽默风趣,妙不可言。当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可是,一位学生在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于老师逗趣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于老师朝这位小朋友做了喷洒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达拉着脑袋,装作有气无力了。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便充分调动起来。在初步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兴奋感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新的高潮,使知识进一步深化。随着教学层次的步步深入,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关注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如在教学《珍珠鸟》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时,当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小脸也不红,小手也不举,小眼也不亮”。看到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我们来玩游戏吧!”学生立刻欢呼雀跃,游戏很简单,用自己动作来表演,让别的同学来猜表演的是哪个字。学生立刻活动起来,预演时,脸上的表情真是丰富极了。学生很有创意:一个同学使劲拽另一个同学,很耍赖的样子,表现的是“淘”,两只手半握拳,翻转,代表“卷”等等,有时学生动作不到位引得同学哈哈大笑,猜对了,就写下来,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学生说:“语文课,真有意思”。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了精雕细刻,教学结果就自然而然到达理想的要求。
参考文献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张敬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