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的总称。本文主要分析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优化策略。
关键词:社会经济;市场竞争;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淡漠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会计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个别会计人员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还有一部分人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1.2治理结构不完善
内部人或控股股东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因此,存在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现象,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1.3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有限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体制是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保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我国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体制建设来看,其体制的完整性和监管力度仍显不足,大部分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是由企业会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而内部审计部门在行政上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审计部门监管的非独立性,审计结果也缺乏权威和真实性。
1.4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高
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覆盖到全部的部门和员工。这些漏洞造成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秩序的混乱,也使会计信息更加的失真。有些企业会计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企业会计内部的控制力严重缺失,给企业会计的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会计领导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会计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依赖性,没有看到企业会计治理结构在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有效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1.5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低
内部控制的实施归根结底需要人才的实施,但是基于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导致企业会计员工的素质不高、缺乏诚信,有的企业在会计人员聘任上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他们选择企业会计职工并非按照专业素质的要求,结果导致企业会计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也有企业会计受到发展规模和长期战略的局限,他们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愿意投入相应的资本用于支撑企业会计的人力资源培训教育活动,导致企业会计缺乏高端的专业管理人才。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策略分析
2.1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要想摆脱一纸空文的地位,企业就必须建立浓厚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个人、部门是无法全面开展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需由企业会计的所有员工与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才能顺利开展。内部控制文化的建立首先应当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除了企业会计文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外,企业会计的组织构架同样也是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落实的关键因素。在组织设计上,应当落实权力分立、建立互相制衡与监督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上至董事会成员,下至基层流程操作者都应当认同内部控制工作,人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企业会计在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以后,还应当注重环境的维护与提高。具体来说,企业会计应当组织全员培训、内部控制流程优化调研等活动,确保企业会计始终处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中。
2.2加强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监督
首先,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企业会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设置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扩大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从而扩大审计的范围;其次加强控制自我评估。企业会计管理者要定期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分析自己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更加科学的评估标准评价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最后强化外部监督。财政、税收、审计等政府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
2.3明确内部控制设计目标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目标。目标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内部控制存在的根本意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过程中,在准确把握控制目标后,才能对最终的目标进行不断细分,确保最终目标顺利完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会计的上层建筑,是企业会计经营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内部控制在确立目标时,应当考虑企业会计未来的发展战略并与企业会计的发展观念结合,同时注重控制目标的动态性、长短期、全面性的等问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动态性是指企业会计在发展过程中战略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及时适当调整以适应多变的经营环境。
内部控制目标应当紧跟企业会计战略变化做出调整,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目标设计过程中的长短期是指内部控制目标在设计时关注点应该有轻有重,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首先解决近期问题,分清轻重缓急。
2.4以会计控制为基础和核心,逐步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一是在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应承担起建立标准、示范指导的服务职能,颁布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标准,作为企业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依据;各企业以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导,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管理需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二是在内部控制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上,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略。以会计控制为核心,逐步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是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于会计核算混乱、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企业,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效益性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则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企业还应强调弹性设计,适时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2.5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完善企业会计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内控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1)要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在企业会计内部构筑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内外沟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这样就能够及时地交换信息。(2)要建立举报、投诉制度。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现内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舞弊行为,这也成为企业会计及时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2.6内部控制流程的梳理和优化
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内部控制流程。企业会计经营活动是由企业会计各个流程组成,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创造效益。内部控制流程是从企业会计的最细节处出发,通过对每个流程进行操作规定、分配权限,使得业务流程能够正常的进行。内部控制流程与企业会计流程相似却又有不同。内部控制流程在某些时候既与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合,更多时候是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整合。内部控制流程通过对有关联的业务流程进行归纳和调整,可以整合和提炼现有经济业务,缩减内部控制的工作量,避免无效、重复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童健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用问题研究[EB/OL].www.xkdx.com.
[2]钮雪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问题和优化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173-174.
关键词:社会经济;市场竞争;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淡漠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会计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个别会计人员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还有一部分人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1.2治理结构不完善
内部人或控股股东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因此,存在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现象,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1.3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有限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体制是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保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我国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体制建设来看,其体制的完整性和监管力度仍显不足,大部分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是由企业会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而内部审计部门在行政上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审计部门监管的非独立性,审计结果也缺乏权威和真实性。
1.4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高
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覆盖到全部的部门和员工。这些漏洞造成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秩序的混乱,也使会计信息更加的失真。有些企业会计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企业会计内部的控制力严重缺失,给企业会计的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会计领导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会计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依赖性,没有看到企业会计治理结构在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有效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1.5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低
内部控制的实施归根结底需要人才的实施,但是基于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导致企业会计员工的素质不高、缺乏诚信,有的企业在会计人员聘任上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他们选择企业会计职工并非按照专业素质的要求,结果导致企业会计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也有企业会计受到发展规模和长期战略的局限,他们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愿意投入相应的资本用于支撑企业会计的人力资源培训教育活动,导致企业会计缺乏高端的专业管理人才。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策略分析
2.1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要想摆脱一纸空文的地位,企业就必须建立浓厚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个人、部门是无法全面开展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需由企业会计的所有员工与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才能顺利开展。内部控制文化的建立首先应当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除了企业会计文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外,企业会计的组织构架同样也是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落实的关键因素。在组织设计上,应当落实权力分立、建立互相制衡与监督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上至董事会成员,下至基层流程操作者都应当认同内部控制工作,人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企业会计在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以后,还应当注重环境的维护与提高。具体来说,企业会计应当组织全员培训、内部控制流程优化调研等活动,确保企业会计始终处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中。
2.2加强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监督
首先,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企业会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设置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扩大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从而扩大审计的范围;其次加强控制自我评估。企业会计管理者要定期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分析自己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更加科学的评估标准评价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最后强化外部监督。财政、税收、审计等政府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
2.3明确内部控制设计目标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目标。目标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内部控制存在的根本意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过程中,在准确把握控制目标后,才能对最终的目标进行不断细分,确保最终目标顺利完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会计的上层建筑,是企业会计经营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内部控制在确立目标时,应当考虑企业会计未来的发展战略并与企业会计的发展观念结合,同时注重控制目标的动态性、长短期、全面性的等问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动态性是指企业会计在发展过程中战略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及时适当调整以适应多变的经营环境。
内部控制目标应当紧跟企业会计战略变化做出调整,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目标设计过程中的长短期是指内部控制目标在设计时关注点应该有轻有重,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首先解决近期问题,分清轻重缓急。
2.4以会计控制为基础和核心,逐步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一是在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应承担起建立标准、示范指导的服务职能,颁布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标准,作为企业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依据;各企业以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导,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管理需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二是在内部控制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上,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略。以会计控制为核心,逐步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是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于会计核算混乱、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企业,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效益性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则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企业还应强调弹性设计,适时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2.5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完善企业会计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内控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1)要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在企业会计内部构筑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内外沟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这样就能够及时地交换信息。(2)要建立举报、投诉制度。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现内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舞弊行为,这也成为企业会计及时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2.6内部控制流程的梳理和优化
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内部控制流程。企业会计经营活动是由企业会计各个流程组成,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创造效益。内部控制流程是从企业会计的最细节处出发,通过对每个流程进行操作规定、分配权限,使得业务流程能够正常的进行。内部控制流程与企业会计流程相似却又有不同。内部控制流程在某些时候既与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合,更多时候是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整合。内部控制流程通过对有关联的业务流程进行归纳和调整,可以整合和提炼现有经济业务,缩减内部控制的工作量,避免无效、重复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童健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用问题研究[EB/OL].www.xkdx.com.
[2]钮雪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问题和优化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