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再加上语文课程的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愈来愈重要,而阅读和写作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敢于推翻原有的教学内容,围绕转变教学模式以读促写,注重阅读积累和实际运用,指导阅读写作抒发真情实感,尊重个性化发展及时评价作业等几点教学方向将语文阅读和写作完美契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本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契合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契合路径
前言:
语文教学是小学整体教学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也可以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应让学生懂得,阅读和写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契合,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教师要大胆的开辟教学路径,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契合路径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1转变教学模式以读促写
要想有效的将阅读和写作相契合,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分开的,由于写作训练比较耗费教学时间,教师通常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较难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导致作文内容肤浅,缺乏内涵。再加上字数较多,在小学教学中属于内容较多的课后作业,久之造成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问题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模仿能力强、探索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情境,理解作者的所情所感,以此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模仿。再者,还可以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内容,仿写一段话,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1]。
2注重阅读积累和实际运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随时阅读随时积累,具备良好的词汇量,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语文《鱼游在了纸上》一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积累文中写的比较好的句子,段落甚至词汇,原文中“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的画下来,像姑娘的绣花那样细致;有时有挥笔速写,很快的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让学生灵活的掌握一丝不苟、细致、仿佛等词汇的应用,学习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同时,也可以形容画中的金鱼好似在纸上游动一般,以此来形容绘画的形象、逼真。通过阅读积累,学生掌握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将积累的优秀语句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引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现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阅读方式不止依据在语文教材中,各种的课外读物,名言警句甚至平常生活中的感悟都可以进行积累,课余时间多加翻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2]。
3指导阅读写作抒发真情实感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写作时进行引导,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具有感情。学习一篇文章除了要学习和熟练运用各种的写作技巧,更要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得知,情感表达丰富的基本都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描写生活情境,讴歌真善美,抨击假大空.例如语文《祖父的园子》一课中,叙述了“我”在童年时期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的场景,通过各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怀恋之情,全文甚至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却能很好的让人感同身受,可见,真情实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的时候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完整的叙述内容,然后利用积累的词汇进行丰富内容,落实将阅读和写作相契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
4尊重个性化发展及时评价作业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课后作业展开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开展写作训练。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有非常好的想象力,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写作训练,教师可以用未来职业、国家的以后发展等等内容为题,在写作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要积极的展开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适当的对写作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写的比较好的学生分享写作的内容,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不断的推动学生进步。
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都是比较难以展开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契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俊清.探究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契合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23-124.
[2]徐世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下),2021(03):145-146.
[3]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契合路径
前言:
语文教学是小学整体教学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也可以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应让学生懂得,阅读和写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契合,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教师要大胆的开辟教学路径,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契合路径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1转变教学模式以读促写
要想有效的将阅读和写作相契合,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分开的,由于写作训练比较耗费教学时间,教师通常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较难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导致作文内容肤浅,缺乏内涵。再加上字数较多,在小学教学中属于内容较多的课后作业,久之造成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问题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模仿能力强、探索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情境,理解作者的所情所感,以此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模仿。再者,还可以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内容,仿写一段话,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1]。
2注重阅读积累和实际运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随时阅读随时积累,具备良好的词汇量,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语文《鱼游在了纸上》一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积累文中写的比较好的句子,段落甚至词汇,原文中“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的画下来,像姑娘的绣花那样细致;有时有挥笔速写,很快的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让学生灵活的掌握一丝不苟、细致、仿佛等词汇的应用,学习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同时,也可以形容画中的金鱼好似在纸上游动一般,以此来形容绘画的形象、逼真。通过阅读积累,学生掌握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将积累的优秀语句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引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现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阅读方式不止依据在语文教材中,各种的课外读物,名言警句甚至平常生活中的感悟都可以进行积累,课余时间多加翻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2]。
3指导阅读写作抒发真情实感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写作时进行引导,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具有感情。学习一篇文章除了要学习和熟练运用各种的写作技巧,更要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得知,情感表达丰富的基本都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描写生活情境,讴歌真善美,抨击假大空.例如语文《祖父的园子》一课中,叙述了“我”在童年时期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的场景,通过各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怀恋之情,全文甚至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却能很好的让人感同身受,可见,真情实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的时候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完整的叙述内容,然后利用积累的词汇进行丰富内容,落实将阅读和写作相契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
4尊重个性化发展及时评价作业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课后作业展开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开展写作训练。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有非常好的想象力,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写作训练,教师可以用未来职业、国家的以后发展等等内容为题,在写作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要积极的展开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适当的对写作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写的比较好的学生分享写作的内容,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不断的推动学生进步。
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都是比较难以展开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契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俊清.探究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契合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23-124.
[2]徐世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下),2021(03):145-146.
[3]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