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079-01说到兴趣,大家对这个词都毫不陌生。而且,我们常常对别人说:干什么事都要有兴趣。学生学习也一样,对数学课要有兴趣,才能爱学,才能学好。那么,兴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呢?怎样才算对某一种事物感兴趣呢?心理学认为: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其中获得心里满意感时,他就对该事物或该活动有了兴趣。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一个他们所认为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则会产生厌恶情绪。而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所学科目喜欢,从而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数学“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一节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方法之后,请一位后进生在黑板上做了一道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题。当他做完该题后,我让大家对该生做题的过程及结果做了评价,同学们认为该生做得很正确,我也趁机对他进行了鼓励,没想到一句简单的鼓励,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上数学课,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作用。
二、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
所谓归属心理,就是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接纳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数学课堂中满足儿童这种心理较好的方式是倡导合作学习。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情景:
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包装盒,目的是想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他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还使劲地举得高高的,希望老师能提问到自己。当然也有学生不敢举手,眼睛也不敢看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
三、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我們在教时间时,老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会时学生可能说老师这是错的,三个数字不可能相等。老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三个数字是不相等,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我们可不可以在三个数字后面加一个单位使他们相等。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班里气氛一下了活跃了。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数字后面可加上米、分米、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元角分。对这些正确的答案要积极鼓励,让他们分享成功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四、联系生活, 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相信一定能诱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一个他们所认为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则会产生厌恶情绪。而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所学科目喜欢,从而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数学“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一节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方法之后,请一位后进生在黑板上做了一道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题。当他做完该题后,我让大家对该生做题的过程及结果做了评价,同学们认为该生做得很正确,我也趁机对他进行了鼓励,没想到一句简单的鼓励,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上数学课,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作用。
二、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
所谓归属心理,就是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接纳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数学课堂中满足儿童这种心理较好的方式是倡导合作学习。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情景:
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包装盒,目的是想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他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还使劲地举得高高的,希望老师能提问到自己。当然也有学生不敢举手,眼睛也不敢看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
三、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我們在教时间时,老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会时学生可能说老师这是错的,三个数字不可能相等。老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三个数字是不相等,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我们可不可以在三个数字后面加一个单位使他们相等。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班里气氛一下了活跃了。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数字后面可加上米、分米、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元角分。对这些正确的答案要积极鼓励,让他们分享成功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四、联系生活, 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相信一定能诱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