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的目标、动力因素,科学定位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以期实现两种教育层次的有效融通。
关键词:高职与本科;合作办学;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
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逐渐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诸多院校都开展了探索和创新,主要模式为高职本科教育模式,即高职院校选择某些重点专业实施本科教育。但总体来看,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目标分析
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来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型本科则是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两种不同层级教育融合发展的结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主体既可以是高职院校,也可以是地方本科院校,任何一方作为培养主体,都离不开与对方的合作与经验的借鉴。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是目前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保证教育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应对合作办学模式及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避免生搬硬套。
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目前学术界关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界定说法不一,暂无定论。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本质上应该是科学教育技术化、职业教育层级化与本科教育专门化的产物,具有科学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三重逻辑指向,至少应该包括技术思维的训练、技术能力的培育与技术伦理的养成三个方面。由此,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是综合了学术理论、技术技能、伦理道德等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特征。
二、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因素
1.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外部动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需要不同层次及不同类型的专业性人才,这种人才需求促使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纯的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和普通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都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结构的需求,而且现阶段高职与本科院校之间也没有建立良好的关联性与衔接性,导致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薄弱。在全社会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的状态下,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加强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合作办学,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2.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内部动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尤其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缺乏稳定长久的教育机制,高职学生缺乏更高层次的上升通道,自身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很多院校过于重视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发展,忽视对应用型和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薄弱,办学定位发生偏移、模式单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失去目标和特色,出现招生困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转型。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两种教育类型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搭建平台,也为院校生存发展开辟新路径。
三、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
1.强调应用技术型的导向职能
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导向职能,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导向合作机制,为教学体系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所构建的教学内容及实践课程,强调技术教学职能的稳定转换,应以技术性为基础,围绕职业活动的基本特点,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将各项能力分解为技术应用知识及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强调合作办学的服务功能
首先,服务区域产业化的转型及升级。在人才培养及结构定位的过程中,教育结构的设计通常与国家及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密切的关联。在不同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自动化制造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在发展的同时形成了新的产业。高新技术的出现,使高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应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分析,认识到人才需求的基本动态。其次,构建服务区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环境下,产业结构优化中会逐渐扩大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区域中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中保证動态化,适时更新和拓展项目职能。在课程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构建专项奖励制度,提升合作教育体系水平,以带动区域的整体教育水平,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的互动发展,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3.保证高职与本科教育的共生性
第一,构建5B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对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分析,高等教育主要分为5A(理论型)以及5B(实用型、技术型)教学模式,其中的5A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一致,5B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一致。由于我国教育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导致在分类管理项目执行中缺乏一定的完整性。高职与本科院校既要立足各自教育层次,又要跳出本层次教育体系,关注上一教育层次或下一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做好两者的衔接。在现阶段教育形式优化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应该在5A与5B之间形成系统性的培养模式,减少教育中存在的差异性。
第二,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在高端技术性及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对两种院校的学生进行职能的划分,通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分解,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从而为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合作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过程中,应将三年制高职及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进行区别化,通过展示生产、建设及管理,实现两种教育模式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最后,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及行业规范的合理规划。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实践课程及职业资格的考试,强化人才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教育体系合作,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第三,有效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相关发展内容。首先,在立法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将本科教育纳入5B系列教育体系中,并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其次,通过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并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融合,有效引导并规范5B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专业院校构建中,应该重点突出“技术”而要尽量回避“职业”,从而实现教育功能的合理转换;再次,在教育体系优化及制度革新的过程中,应该有效避免“层次代替类型”的教育现状,例如,在本科院校学生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取消一本、二本及三本的区分,避免等级歧视;最后,在教育制度体系优化的环境下,应该构建科学化的人才评价模式,改变招生分流的现象,提升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为教育体系优化中制度化及理念化评价模式的构建提供稳定支持。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要认识到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有效合作,将彼此的教育理念、教学规律以及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融合,实现改革与创新,为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稳定支持。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3):61-64.
[2]李家新,连进军.应用技术本科:技术哲学的反思与解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1):132-137.
[3]孙小红.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性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2(9):94.
[4]刘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协同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6(5):101-105.
作者简介:邵新蓓(1979— ),女,江西安福人,硕士,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文教育、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职与本科;合作办学;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
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逐渐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诸多院校都开展了探索和创新,主要模式为高职本科教育模式,即高职院校选择某些重点专业实施本科教育。但总体来看,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目标分析
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来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型本科则是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两种不同层级教育融合发展的结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主体既可以是高职院校,也可以是地方本科院校,任何一方作为培养主体,都离不开与对方的合作与经验的借鉴。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是目前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保证教育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应对合作办学模式及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避免生搬硬套。
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目前学术界关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界定说法不一,暂无定论。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本质上应该是科学教育技术化、职业教育层级化与本科教育专门化的产物,具有科学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三重逻辑指向,至少应该包括技术思维的训练、技术能力的培育与技术伦理的养成三个方面。由此,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是综合了学术理论、技术技能、伦理道德等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特征。
二、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因素
1.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外部动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需要不同层次及不同类型的专业性人才,这种人才需求促使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纯的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和普通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都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结构的需求,而且现阶段高职与本科院校之间也没有建立良好的关联性与衔接性,导致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薄弱。在全社会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的状态下,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加强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合作办学,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2.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内部动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尤其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缺乏稳定长久的教育机制,高职学生缺乏更高层次的上升通道,自身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很多院校过于重视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发展,忽视对应用型和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薄弱,办学定位发生偏移、模式单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失去目标和特色,出现招生困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转型。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两种教育类型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搭建平台,也为院校生存发展开辟新路径。
三、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
1.强调应用技术型的导向职能
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导向职能,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导向合作机制,为教学体系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所构建的教学内容及实践课程,强调技术教学职能的稳定转换,应以技术性为基础,围绕职业活动的基本特点,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将各项能力分解为技术应用知识及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强调合作办学的服务功能
首先,服务区域产业化的转型及升级。在人才培养及结构定位的过程中,教育结构的设计通常与国家及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密切的关联。在不同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自动化制造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在发展的同时形成了新的产业。高新技术的出现,使高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应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分析,认识到人才需求的基本动态。其次,构建服务区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环境下,产业结构优化中会逐渐扩大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区域中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中保证動态化,适时更新和拓展项目职能。在课程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构建专项奖励制度,提升合作教育体系水平,以带动区域的整体教育水平,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的互动发展,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3.保证高职与本科教育的共生性
第一,构建5B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对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分析,高等教育主要分为5A(理论型)以及5B(实用型、技术型)教学模式,其中的5A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一致,5B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一致。由于我国教育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导致在分类管理项目执行中缺乏一定的完整性。高职与本科院校既要立足各自教育层次,又要跳出本层次教育体系,关注上一教育层次或下一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做好两者的衔接。在现阶段教育形式优化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应该在5A与5B之间形成系统性的培养模式,减少教育中存在的差异性。
第二,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在高端技术性及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对两种院校的学生进行职能的划分,通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分解,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从而为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合作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过程中,应将三年制高职及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进行区别化,通过展示生产、建设及管理,实现两种教育模式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最后,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及行业规范的合理规划。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实践课程及职业资格的考试,强化人才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教育体系合作,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第三,有效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相关发展内容。首先,在立法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将本科教育纳入5B系列教育体系中,并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其次,通过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并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融合,有效引导并规范5B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专业院校构建中,应该重点突出“技术”而要尽量回避“职业”,从而实现教育功能的合理转换;再次,在教育体系优化及制度革新的过程中,应该有效避免“层次代替类型”的教育现状,例如,在本科院校学生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取消一本、二本及三本的区分,避免等级歧视;最后,在教育制度体系优化的环境下,应该构建科学化的人才评价模式,改变招生分流的现象,提升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为教育体系优化中制度化及理念化评价模式的构建提供稳定支持。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要认识到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有效合作,将彼此的教育理念、教学规律以及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融合,实现改革与创新,为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稳定支持。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3):61-64.
[2]李家新,连进军.应用技术本科:技术哲学的反思与解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1):132-137.
[3]孙小红.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性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2(9):94.
[4]刘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协同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6(5):101-105.
作者简介:邵新蓓(1979— ),女,江西安福人,硕士,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文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