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一”长假结束了,天气热了,股市疯狂了,像被注射了兴奋剂,拖曳着沪深股指连翻了几个跟头,从1600点到突破4000点,不过是大半年的工夫。这一数年不见的红火景象,让每日新开户数不断刷新纪录。看着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开心的笑脸,听着他们议论自己这两天又有多少钞票进账,一些徘徊在股市外的老年人再也坐不住了:“上一拨错过了,这一拨咱可不能错过。”随着投资理财的不断升温,老人们也开始不甘寂寞了。许多老年人纷纷将闲置的资金拿来炒股、买基金,手中持有零散外币的老年人,还加入到炒汇的大军中。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几年,离退休职工炒股票的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全国的5000多万股民中,老年人约占10%以上,有的城市老年人占到股民总数的35%以上,老年人已成为股市中一支庞大的队伍。今年新增的股民中4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股市大涨让都市银发炒股族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股市新兵多老人
在北京某证券营业部里,记者看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老年人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股票行情,交换着情报,还有个别嗓门大的老年人招呼着同伴去另外的营业厅听课。根据中国证监会分析:我国50岁以上的投资者大多数是散户,投入的资金多是自己多年积蓄的血汗钱。
今年2月,57岁的老陈看到几个老同事炒股都赚到钱,也试探着将2万元投入了股市,没想到短短10天就赚了2000多元钱。尝到甜头的他把存在银行里的养老钱取出来投入了股市,每天都到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报到,从开盘一直待到收市,午饭也不回家吃,以快餐充饥。3个月来,老陈学会了一些股票基础知识和交易操作方法,关于股票的一些信息,他主要靠与其他股民的交流和看电视得来。到目前为止,老陈的收益达到近50%,不过他并不满意,“关键是经验不够,缺乏耐心,不然就能翻一番。”对于大盘高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老陈和其他几个老年股民似乎比较乐观,“我现在几乎满仓,2008年北京奥运前,股市肯定没问题。”60多岁的老李正忙着看盘,她告诉记者,退休前她就开始炒股,但是一直没有投入太多精力,现在股市风云变幻之余,她放下家里的事情,泡在股市,一则赚点钱贴补家用,二也是担心再次错过解套机会。
和股市同样热的,还有炒汇和买基金。在证券公司开户的人以买股票为多,也有的同时买基金,而通过银行开户的则主要是买基金。“五一”后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带银行网点,发现非现金服务处的叫号繁忙,排队等候的椅子上都坐满了人,工作人员说大部分都是申购基金的。据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近一段时期,来开卡办理的客户平均流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左右。有些网点甚至增加了两倍。前来开户的对象以中老年人为主,且很多是带着5万元10万元的大笔现金前来入市。
炒外汇风险相对炒股要低得多,所以一些手头持有少许外币的离退休的知识型老年人,开始关注外汇市场并投身其中。和炒股不同,在外汇交易柜台进行交易的客户寥寥无几。许多老年客户喜欢清静,选择在家里通过电话和网络炒外汇。据有人统计,在炒汇大军中,离退休老人占了4%左右。
不光在营业厅、银行能感受到股市飘红对老年人的影响。北京朝阳区有家老年大学不得不贴出通知,告诫学员规避股市风险,避免盲目炒股。据该老年大学的校长反映,老年学员当中50%以上的人都在炒股。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就聚在一起,聊股票。上课的时候也不太有心思听课,特别是3月中旬后,学员的到课率明显下降,每个班上最多能到80%,还有20%的人,一大早就跑到证券大厅报道去了。以前除了个别生病的,几乎全体都能按时到课。
高位不抛 低位不退 只当娱乐
假如不是股市大涨,人们可能无法感受到中国老年人的理财热情。如今发售国债时老年人通宵排队已经变成基金发售时的“疯狂”抢购。
有专家分析,老年人参与炒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理财观念的更新变化。过去人们的理财方法比较单一,退休后的退休金除了放在银行,一般也就选择购买一些国债,如今金融市场活跃,传统的存款保值的观念正在被摒弃。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后,城市退休人员有固定的养老金,因此手头有一部分可以自由支配的余钱。这两年由于银行利率不断下调,更让中老年人把存款拿出来投入股市,希望能有所收获。
很多老年人觉得自己养老金偏低,又难以找到赚钱的门路,往往转向股市,以期得到更多的收益。而那些养老金较高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者则把大部分养老金投入股市,意图给子孙留下一笔财富。据证券人士介绍,在股市中,心态较好的多是前些年入市的老股民,他们对股票涨跌把握较准,心理承受力也比较强。新入市的老年股民想挣大钱并不容易。因此,有业内专家建议,老年人炒股应多从身体方面考虑,高位不抢,低位不退,只当是娱乐。
当然,股市更吸引老年人的是可以排遣寂寞孤独,充实晚年生活。在证券公司的交易大厅看到,虽然年轻人有一些,但白发苍苍者却是主角。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证券公司开发的网上交易简便快捷,但不会上网操作,又有闲暇时间的退休老人们自然就把交易大厅当成投资炒股的第一场所。在场的几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聚在一起聊聊股票、侃侃家常,从家庭琐事到国家大事无所不谈,并在交谈中得到了乐趣,觉得生活不再那么单调,炒股也使他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了。
沉溺股市弊大于利
“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老年人炒股既有一本万利的神话,也有血本无归的无奈。由于在证券交易大厅炒股和自己独自在家看盘的气氛完全不一样,在众说纷纭话股票时,无形中增加了炒股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有病史的人往往难以承受,容易发病。老人们在交易厅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场地拥挤、空气污浊,给老股民的健康带来隐忧。近一段时期,各地多有报道在股市看行情的老年人,因突发脑溢血,遭遇不幸。对此,医生提醒炒股一定要顾及自身的健康情况,千万不能不顾身体状况炒股票,面对股市的起落,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尤其是一些患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是气管炎、哮喘等的中老年股民,更不能因股市的起伏而情绪激动,最好不要到股市现场去,尽量选择电话委托进行交易,以减少情绪波动,保持良好心态。如果在股市现场感到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离开,去门外呼吸新鲜空气,如情况没有好转,则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面对屡屡出现赚钱神话的股市,本来就生活节俭的老年人更是节衣缩食省下钱来炒股。至于一些新加入股市购买基金的老年人,炒股一味地盲目跟风投资往往会以失败告终,业内人士建议,一般投资者入市前最好经过模拟和学习后再具体操作,而不必节衣缩食把应该花的钱拿来炒股。
中老年人应当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不应把理财当发财,更不要被某只基金某段时间的丰厚收益冲昏了头脑。所谓理财,是合理地安排投资,以钱生钱并不是理财的全部含义。而中老年人退休后并无稳定的收入来源,抱着发财的观念把所有的积蓄投资于基金,自然很难承受市场波动的心理压力。
股市风险大,无论从身体条件还是经济状况、心理承受能力,老年人都不占优势。银发股民炒股还是要悠着点。
股市新兵多老人
在北京某证券营业部里,记者看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老年人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股票行情,交换着情报,还有个别嗓门大的老年人招呼着同伴去另外的营业厅听课。根据中国证监会分析:我国50岁以上的投资者大多数是散户,投入的资金多是自己多年积蓄的血汗钱。
今年2月,57岁的老陈看到几个老同事炒股都赚到钱,也试探着将2万元投入了股市,没想到短短10天就赚了2000多元钱。尝到甜头的他把存在银行里的养老钱取出来投入了股市,每天都到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报到,从开盘一直待到收市,午饭也不回家吃,以快餐充饥。3个月来,老陈学会了一些股票基础知识和交易操作方法,关于股票的一些信息,他主要靠与其他股民的交流和看电视得来。到目前为止,老陈的收益达到近50%,不过他并不满意,“关键是经验不够,缺乏耐心,不然就能翻一番。”对于大盘高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老陈和其他几个老年股民似乎比较乐观,“我现在几乎满仓,2008年北京奥运前,股市肯定没问题。”60多岁的老李正忙着看盘,她告诉记者,退休前她就开始炒股,但是一直没有投入太多精力,现在股市风云变幻之余,她放下家里的事情,泡在股市,一则赚点钱贴补家用,二也是担心再次错过解套机会。
和股市同样热的,还有炒汇和买基金。在证券公司开户的人以买股票为多,也有的同时买基金,而通过银行开户的则主要是买基金。“五一”后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带银行网点,发现非现金服务处的叫号繁忙,排队等候的椅子上都坐满了人,工作人员说大部分都是申购基金的。据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近一段时期,来开卡办理的客户平均流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左右。有些网点甚至增加了两倍。前来开户的对象以中老年人为主,且很多是带着5万元10万元的大笔现金前来入市。
炒外汇风险相对炒股要低得多,所以一些手头持有少许外币的离退休的知识型老年人,开始关注外汇市场并投身其中。和炒股不同,在外汇交易柜台进行交易的客户寥寥无几。许多老年客户喜欢清静,选择在家里通过电话和网络炒外汇。据有人统计,在炒汇大军中,离退休老人占了4%左右。
不光在营业厅、银行能感受到股市飘红对老年人的影响。北京朝阳区有家老年大学不得不贴出通知,告诫学员规避股市风险,避免盲目炒股。据该老年大学的校长反映,老年学员当中50%以上的人都在炒股。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就聚在一起,聊股票。上课的时候也不太有心思听课,特别是3月中旬后,学员的到课率明显下降,每个班上最多能到80%,还有20%的人,一大早就跑到证券大厅报道去了。以前除了个别生病的,几乎全体都能按时到课。
高位不抛 低位不退 只当娱乐
假如不是股市大涨,人们可能无法感受到中国老年人的理财热情。如今发售国债时老年人通宵排队已经变成基金发售时的“疯狂”抢购。
有专家分析,老年人参与炒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理财观念的更新变化。过去人们的理财方法比较单一,退休后的退休金除了放在银行,一般也就选择购买一些国债,如今金融市场活跃,传统的存款保值的观念正在被摒弃。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后,城市退休人员有固定的养老金,因此手头有一部分可以自由支配的余钱。这两年由于银行利率不断下调,更让中老年人把存款拿出来投入股市,希望能有所收获。
很多老年人觉得自己养老金偏低,又难以找到赚钱的门路,往往转向股市,以期得到更多的收益。而那些养老金较高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者则把大部分养老金投入股市,意图给子孙留下一笔财富。据证券人士介绍,在股市中,心态较好的多是前些年入市的老股民,他们对股票涨跌把握较准,心理承受力也比较强。新入市的老年股民想挣大钱并不容易。因此,有业内专家建议,老年人炒股应多从身体方面考虑,高位不抢,低位不退,只当是娱乐。
当然,股市更吸引老年人的是可以排遣寂寞孤独,充实晚年生活。在证券公司的交易大厅看到,虽然年轻人有一些,但白发苍苍者却是主角。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证券公司开发的网上交易简便快捷,但不会上网操作,又有闲暇时间的退休老人们自然就把交易大厅当成投资炒股的第一场所。在场的几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聚在一起聊聊股票、侃侃家常,从家庭琐事到国家大事无所不谈,并在交谈中得到了乐趣,觉得生活不再那么单调,炒股也使他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了。
沉溺股市弊大于利
“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老年人炒股既有一本万利的神话,也有血本无归的无奈。由于在证券交易大厅炒股和自己独自在家看盘的气氛完全不一样,在众说纷纭话股票时,无形中增加了炒股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有病史的人往往难以承受,容易发病。老人们在交易厅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场地拥挤、空气污浊,给老股民的健康带来隐忧。近一段时期,各地多有报道在股市看行情的老年人,因突发脑溢血,遭遇不幸。对此,医生提醒炒股一定要顾及自身的健康情况,千万不能不顾身体状况炒股票,面对股市的起落,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尤其是一些患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是气管炎、哮喘等的中老年股民,更不能因股市的起伏而情绪激动,最好不要到股市现场去,尽量选择电话委托进行交易,以减少情绪波动,保持良好心态。如果在股市现场感到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离开,去门外呼吸新鲜空气,如情况没有好转,则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面对屡屡出现赚钱神话的股市,本来就生活节俭的老年人更是节衣缩食省下钱来炒股。至于一些新加入股市购买基金的老年人,炒股一味地盲目跟风投资往往会以失败告终,业内人士建议,一般投资者入市前最好经过模拟和学习后再具体操作,而不必节衣缩食把应该花的钱拿来炒股。
中老年人应当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不应把理财当发财,更不要被某只基金某段时间的丰厚收益冲昏了头脑。所谓理财,是合理地安排投资,以钱生钱并不是理财的全部含义。而中老年人退休后并无稳定的收入来源,抱着发财的观念把所有的积蓄投资于基金,自然很难承受市场波动的心理压力。
股市风险大,无论从身体条件还是经济状况、心理承受能力,老年人都不占优势。银发股民炒股还是要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