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书目]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该书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幼儿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和有益的思考。本书2001年由李树英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印刷十几次。
[内容精要]
全书共有九章,第一章“迈向智慧教育学”阐述作者试图创建一门新的教育学的可能性。作者通过对儿童概念的重新解释,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希望把教育学从高高的理论之塔上拉到对生活实践的反思中。
第二章“教育学的概念”是作者陈述自己认为重要的教育学概念。“情境”是他所强调的一个概念。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理论思辨的方式来陈述这一概念,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情境和教育情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人与孩子在一起,互相影响,这就是情境。在情境中,成人和孩子是相互影响的,但是我们会特别关注促进儿童成长的特定方向的影响。这种有意识地指向儿童积极的生存和成长的互动影响就是作者对“教育学”的定义。为了达到这种影响,成人必须要负担起教育学的使命,促进儿童的成长。
第三章是“教育的时机”,作者对教育时机的理解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个时间概念。他认为教育时机和教育情境是紧密相连的,是在教育情境中作出适当的行为,让成人与儿童之间进行互动,促进儿童的发展。那么在不同教育情境中教师和父母要如何行动呢?他们应该在什么基础上行动呢?作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答案:有的人认为经验较重要,有的人认为价值观是根本,有的则归功于课程和教法,最后还有人认为教育行为源于个人生活。作者对这些观点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指出尽管这些方面都很重要,但是在教育时机中,它们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因为虽然理性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但是在面对真实情境的时候,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儿童,把握情境,据此采取正确的行动,让儿童在我们的保护和支持下不断地成长。
第四章“教育学的性质”是对教育学的一些根本特点的分析。作者首先谈论了教育学的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是不可能。教育学的根本条件是三点:爱和关心、希望和信任、责任感。这三个条件全部指向儿童,要求成人用心灵去呵护和支持儿童。其次,作者对教育学的结构进行了解剖。教育学可以区分出教育情境、教育关系和教育行动三个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教育情境是构成教育行动的场所,是使成人和儿童间的教育体验成为可能的环境和条件。而教育情境又是由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特殊情感的教育关系构成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教育行动是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体验。
第五章“教育学的实践”讲述如何理解儿童和反思教育行动。很多时候。儿童感到教师和家长不能理解自己,对此十分苦恼。作者据此提出,要有教育学理解,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关注每个儿童的生活经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理解方式。随后,作者阐述了教育行动与反思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四种反思:(1)行动前反思:(2)行动中反思;(3)教育情境中的智慧行动;(4)追溯性反思。在此特别要对第三方面进行介绍,很多时候教师在和儿童互动的时候没办法停止互动,也没办法进行自我分裂,一边行动一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时候的行动是一种下意识的行动,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智慧型的行动,与教育机智有些类似,与情境相结合,而不是脱离出情境的反思。
第六章“机智的性质”是作者对机智和教育机智的界定。作者从词源学、历史学等角度对机智进行了考察,指出机智是一种行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教育机智与普通机智是不同的,普通成人之间的机智是对称性的,而教育机智是不对称的。教育机智是成人拥有责任的表达方式,我们以此来保护、教育和帮助儿童成长。
第七章“教育机智”具体阐述了教育机智如何表现,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怎样实现目的。作者指出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儿童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而并不是一些做作、虚伪的行为方式。随后,作者罗列了一些教育机智的表现:克制、对儿童体验的理解,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对情境的自信,临场的天赋。可以看出,教育机智的表现都很重视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强调教育情境的具体性和教育行动的自主性。那么教育机智能做什么呢?作者认为教育机智能做以下的事情:保留儿童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受到伤害,让破碎变成整体,巩固好的品质,加强儿童的独特之处,支持个性成长。教育机智所要达到的并不是宏大的目标,也并不是要把外在的东西硬塞进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去,只是保有儿童纯真的天性,支持其自然成长。教育机智如何实现它的目的呢?教育机智一方面通过教育学理解去聆听和感受儿童,另一方面要运用眼神、言语、沉默、动作、建立气氛和树立榜样让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和谐的教育体验,达到其目的。
第八章“机智与教学”对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教育机智进行了阐述。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性,决定了教学中机智的重要性。教师拥有教育机智能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能够抓住教育契机,将小事变得有意义。教育机智还能在儿童的心灵上留下痕迹,教师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一个小的举动会对儿童的成长起到巨大的影响。教育机智在教学中很重要,那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呢?作者也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更能感受儿童的困难,对儿童的兴趣更感兴趣,让儿童从他律转换为自律,保持幽默促进儿童的创新。
第九章是作者对教育学研究的整体反思。他首先谈论教育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接着指出教育学应该具有自我反思性。他认为只是批判他人的教育理论是没有效果的,应该站在实践的角度上,不断地反思,促进教育学的发展,最终促进儿童发展。
[读后有感]
本书抛弃了传统教育学书籍的以理论为主体的写作方式,以实践为核心,关注真实的儿童,关注具体情境。书中的故事很真实,就像平常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一样。书中有很多阐述观点的话语,虽然很短,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在讨论教育机智的表现——克制的时候,书中有一行小字写道:“有些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真是一语中的。当然通读全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关注儿童生活。本书强调关注儿童生活,特别是要怀有一颗对孩子的爱心去关注儿童生活。书中作者强调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经历,要理解儿童。让儿童在支持和信任中不断地成长。很多时候,不去关注儿童的生活,我们就难以真正进入儿童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儿童做出的行为都是有其生活背景的,教师此时若不去关注其生活经历、行为产生的背景,贸然行动,很有可能弄巧成拙。教育机智的表现有很多方面,但是所有方面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对儿童的爱,真心地关注儿童和儿童生活。
二、关注教育情境。全书从头到尾都在说教育情境,特别是有教育行动发生和教育关系体验的具体教育情境。作者强调教育的实践性,认为教育学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行动。因为很多时候面对教育情境,你必须迅速做出行动(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这个时候才会有教育契机。教育机智也是面对具体教育情境,面对真实的儿童所作出的行动。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教育机智的表现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是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灵活运用的,按部就班就不是教育机智了。
三、关注教育反思。作者在书中很强调教育反思,因为教育是实践性的,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让自己的经验得到增长,让自己的智慧得以发展。此外,反思可以使教师一直对教育情境保持关注。所以作者在讲述四种反思的时候,把教育机智也算做一种。当然这种反思是一种全身心的关注,根据情境不断给出智慧的回应。同时,教师通过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反思能让自己更好地处理教育情境在的问题,也会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该书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幼儿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和有益的思考。本书2001年由李树英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印刷十几次。
[内容精要]
全书共有九章,第一章“迈向智慧教育学”阐述作者试图创建一门新的教育学的可能性。作者通过对儿童概念的重新解释,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希望把教育学从高高的理论之塔上拉到对生活实践的反思中。
第二章“教育学的概念”是作者陈述自己认为重要的教育学概念。“情境”是他所强调的一个概念。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理论思辨的方式来陈述这一概念,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情境和教育情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人与孩子在一起,互相影响,这就是情境。在情境中,成人和孩子是相互影响的,但是我们会特别关注促进儿童成长的特定方向的影响。这种有意识地指向儿童积极的生存和成长的互动影响就是作者对“教育学”的定义。为了达到这种影响,成人必须要负担起教育学的使命,促进儿童的成长。
第三章是“教育的时机”,作者对教育时机的理解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个时间概念。他认为教育时机和教育情境是紧密相连的,是在教育情境中作出适当的行为,让成人与儿童之间进行互动,促进儿童的发展。那么在不同教育情境中教师和父母要如何行动呢?他们应该在什么基础上行动呢?作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答案:有的人认为经验较重要,有的人认为价值观是根本,有的则归功于课程和教法,最后还有人认为教育行为源于个人生活。作者对这些观点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指出尽管这些方面都很重要,但是在教育时机中,它们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因为虽然理性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但是在面对真实情境的时候,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儿童,把握情境,据此采取正确的行动,让儿童在我们的保护和支持下不断地成长。
第四章“教育学的性质”是对教育学的一些根本特点的分析。作者首先谈论了教育学的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是不可能。教育学的根本条件是三点:爱和关心、希望和信任、责任感。这三个条件全部指向儿童,要求成人用心灵去呵护和支持儿童。其次,作者对教育学的结构进行了解剖。教育学可以区分出教育情境、教育关系和教育行动三个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教育情境是构成教育行动的场所,是使成人和儿童间的教育体验成为可能的环境和条件。而教育情境又是由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特殊情感的教育关系构成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教育行动是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体验。
第五章“教育学的实践”讲述如何理解儿童和反思教育行动。很多时候。儿童感到教师和家长不能理解自己,对此十分苦恼。作者据此提出,要有教育学理解,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关注每个儿童的生活经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理解方式。随后,作者阐述了教育行动与反思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四种反思:(1)行动前反思:(2)行动中反思;(3)教育情境中的智慧行动;(4)追溯性反思。在此特别要对第三方面进行介绍,很多时候教师在和儿童互动的时候没办法停止互动,也没办法进行自我分裂,一边行动一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时候的行动是一种下意识的行动,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智慧型的行动,与教育机智有些类似,与情境相结合,而不是脱离出情境的反思。
第六章“机智的性质”是作者对机智和教育机智的界定。作者从词源学、历史学等角度对机智进行了考察,指出机智是一种行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教育机智与普通机智是不同的,普通成人之间的机智是对称性的,而教育机智是不对称的。教育机智是成人拥有责任的表达方式,我们以此来保护、教育和帮助儿童成长。
第七章“教育机智”具体阐述了教育机智如何表现,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怎样实现目的。作者指出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儿童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而并不是一些做作、虚伪的行为方式。随后,作者罗列了一些教育机智的表现:克制、对儿童体验的理解,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对情境的自信,临场的天赋。可以看出,教育机智的表现都很重视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强调教育情境的具体性和教育行动的自主性。那么教育机智能做什么呢?作者认为教育机智能做以下的事情:保留儿童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受到伤害,让破碎变成整体,巩固好的品质,加强儿童的独特之处,支持个性成长。教育机智所要达到的并不是宏大的目标,也并不是要把外在的东西硬塞进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去,只是保有儿童纯真的天性,支持其自然成长。教育机智如何实现它的目的呢?教育机智一方面通过教育学理解去聆听和感受儿童,另一方面要运用眼神、言语、沉默、动作、建立气氛和树立榜样让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和谐的教育体验,达到其目的。
第八章“机智与教学”对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教育机智进行了阐述。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性,决定了教学中机智的重要性。教师拥有教育机智能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能够抓住教育契机,将小事变得有意义。教育机智还能在儿童的心灵上留下痕迹,教师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一个小的举动会对儿童的成长起到巨大的影响。教育机智在教学中很重要,那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呢?作者也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更能感受儿童的困难,对儿童的兴趣更感兴趣,让儿童从他律转换为自律,保持幽默促进儿童的创新。
第九章是作者对教育学研究的整体反思。他首先谈论教育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接着指出教育学应该具有自我反思性。他认为只是批判他人的教育理论是没有效果的,应该站在实践的角度上,不断地反思,促进教育学的发展,最终促进儿童发展。
[读后有感]
本书抛弃了传统教育学书籍的以理论为主体的写作方式,以实践为核心,关注真实的儿童,关注具体情境。书中的故事很真实,就像平常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一样。书中有很多阐述观点的话语,虽然很短,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在讨论教育机智的表现——克制的时候,书中有一行小字写道:“有些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真是一语中的。当然通读全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关注儿童生活。本书强调关注儿童生活,特别是要怀有一颗对孩子的爱心去关注儿童生活。书中作者强调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经历,要理解儿童。让儿童在支持和信任中不断地成长。很多时候,不去关注儿童的生活,我们就难以真正进入儿童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儿童做出的行为都是有其生活背景的,教师此时若不去关注其生活经历、行为产生的背景,贸然行动,很有可能弄巧成拙。教育机智的表现有很多方面,但是所有方面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对儿童的爱,真心地关注儿童和儿童生活。
二、关注教育情境。全书从头到尾都在说教育情境,特别是有教育行动发生和教育关系体验的具体教育情境。作者强调教育的实践性,认为教育学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行动。因为很多时候面对教育情境,你必须迅速做出行动(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这个时候才会有教育契机。教育机智也是面对具体教育情境,面对真实的儿童所作出的行动。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教育机智的表现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是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灵活运用的,按部就班就不是教育机智了。
三、关注教育反思。作者在书中很强调教育反思,因为教育是实践性的,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让自己的经验得到增长,让自己的智慧得以发展。此外,反思可以使教师一直对教育情境保持关注。所以作者在讲述四种反思的时候,把教育机智也算做一种。当然这种反思是一种全身心的关注,根据情境不断给出智慧的回应。同时,教师通过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反思能让自己更好地处理教育情境在的问题,也会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