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空间下的北宋绘画研究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cai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合儒道禅思想的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审美意识形态的演进。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作为彰显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备受关注。纵观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北宋时期的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经济的增长、文化的繁荣等诸多因素共同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向。其中,以翰林画院为主的院画群体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写实技法的完善和诗画一体的审美意趣,体现了北宋画家在绘画艺术中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布迪厄;社会空间理论;北宋;翰林图画院
  北宋都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从而促使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促成了以东京汴梁为中心的北宋文化圈的形成,吸引了周边不同地域、类型的意识文化汇集于此,共同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北宋时期绘画技法的研究、美学理论的总结是建立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基础之上的,并呈现出多彩的时代风貌,为元明清及近代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对于北宋绘画的深入研究,对探求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涵、建构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学理论体系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论述中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角度对北宋画院体系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总结。以翰林画院作为分析对象,对画院所代表的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背后的隐性成因进行归纳,从而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所涉及的外部场域要素进行分析。
  目前,伴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的要求,学术研究的方向要求弱化学科内部循环,注重交叉学科间的理论构建,形成知识结构间的连线对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学说首先在社会学和文学领域引起我国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根据学科文化的互通性,研究者试图将其理论框架引入到艺术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结合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社会学视角审视文化艺术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对能够影响艺术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具体针对北宋时期院体画家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艺术风格和蕴含其中的审美倾向进行分析阐述。具体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布迪厄社会学空间场域理论。第二章,从场域内部分析翰林图画院的文化标识。第三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艺术场域外部即社会环境因素对艺术的影响。第四章,艺术在社会文化场域中的影响及价值。
  1 简述布迪厄社会学空间场域理论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家,布迪厄横跨众多领域,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对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建构起新的学术理论框架,推动了人文社会学科的重大变革。①布迪厄确立了社会学理论中的空间场域研究,指出社会空间由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组成,“场域”是由各种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网,它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其变化的动力来自于形成于场域的各种因素。②简而言之,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划分是不同的,社会空间是由社会中各种场域关系共同建构起来的一个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同时个体会影响整体,整体也制约着个体。这样,在我们分析社会场域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从整体或部分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进行论述。本文以艺术场域在社会场域中与其他场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致力从社会学视角来审视文化艺术所存在的现象,对北宋翰林书画院的社会性进行分析,借此来反应中国绘画艺术在社会场域关系网中即独立又统一的关系。
  2 从场域内部分析翰林图画院的文化标识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史称宋太祖。北宋政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建国之初,赵匡胤将军权集中于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礎。北宋建都汴梁,经济的快速发展、便利的交通优势,科技文化的进步,积极的文化氛围,使东京汴梁成为继唐代长安、洛阳之后的政治文化中心。北宋“翰林书画院”和南宋“御前画院”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建制最为完备的皇家画院,在两宋,画院名家辈出,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推向繁荣时期。③北宋翰林书画院作为隶属于官方的专业绘画机构,在延续历史及传统绘画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因此有较好的组织基础。北宋时期通过画院的设立,画学的兴办等措施促进了宫廷绘画的繁荣。尤其是宣和时期,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绘画的喜爱和重视,通过政治途径使画院体制日趋完善,发展更加迅速。宋徽宗主持编纂《宣和画谱》,把历代画家的创作经验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梳理,提倡在继承传统绘画精神的基础上再创新意。通过在画院内部组织文化学习和绘画经验交流活动,
  进一步提高院画画家的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以翰林图画院为主力的北宋院体画的审美风尚对中国绘画民族风格的形成、写实技法的完善以及中国画诗画倾向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北宋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对后代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艺术场域外部即社会环境因素对艺术的影响
  根据布迪厄的艺术场域理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关系的“场”组成的。这些“场”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它们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布迪厄空间理论的叙述中,把社会空间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场域模块。那么,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下的一个分支,它与社会其他场域之间必定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从而在分析艺术问题的时候,对相关场域的关注是全面剖析艺术场域的必要部分,也只有通过学科领域间的结合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全面认识院体画所处的文艺场与其它权力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在我国绘画史和宋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翰林画院为对象,分析在画院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所组成的“权力场”的影响。
  3.1 北宋政治制度对艺术的影响   宋代画院制度作为宋代政治文化制度的缩影,从侧面反应了此时宋代社会文化价值的趋向。也就是说,北宋政治制度决定了画院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对宋画院的艺术创作活动和风格走向有着深远影响。由于北宋翰林图画院的皇家身份,决定了其社会活动中政治因素体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宋统治阶级直接决定了画院的体制和画家的职位,画院需迎合所服务阶层的要求;另一方面,画院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需具有粉饰太平和维护政权、塑造宋王朝形象功用。当然,由于翰林图画院是隶属于皇室的美术机构,画院从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优势,比如,优秀的专业人才,政府的财政支持,专业学习的资料,有组织的专业技能交流等等。统治阶级在赋予画院这些权利的同时,同样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3.2 北宋经济对艺术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变革,必定遵循历史客观的规律。当然,艺术的发展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完成的。宋代作为我国古代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的繁荣促使市井文化的兴起,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长,这些社会环境的转变,促进了绘画题材的增加。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商贸和汴河两岸的风光,内容丰富,戏剧性的情节生动真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具体来说,宋代绘画繁荣的背后有其独特的社会环境,而经济的发展对于文化的进步乃至社会价值趋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3 北宋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内涵是艺术得以永恒的支撑。纵观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文化观念一定会或隐或现的体现在所处时期的艺术创作中,而典型的艺术作品也正是对当时人们思想意识的图像记录。艺术建立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所以,更为准确的说,艺术表现的是它所归属的文化阶层意识观念的反映。北宋时期由于崇文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为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如,宫廷绘画繁荣,民间绘画迅速发展,士大夫等文化阶层所尊崇的文人画等各自市场需求。以文人画为例,宋代文人多享有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众多重社会身份,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使他们的艺术作品不同于以往的专职画家,在创作中更多的强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侧重于个人胸襟与艺术人格的体现。因此,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能够形成诗与画不同艺术类别在情感上的共鸣。
  4 艺术在社会文化场域中的影响及价值
  人是艺术创造的主体,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艺术与社会之间具有复杂多变的属性。人类社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属于物质领域的经济基础,二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应经济基础。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現象,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特殊意识形态。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渗透至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衍生出新的观念。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文化艺术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翰林图画院这个典型院体绘画机构进行分析,建构起艺术场与社会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艺术活动产生的社会背景中,追寻艺术蕴含在社会场域作用下的文化价值。
  注释:
  ① 王圣华.布迪厄的艺术场理论.山东师范大学,2008
  ② 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南京师范大学,2007
  ③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的职掌与绘画创作的特性.中国书画,2014,2(2)
  参考文献:
  [1]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 宫留记.场域、惯习和资本:布迪厄与马克思在实践观上的不同视域[M].河南大学学报,2007(2)
  [3] 佚名.宣和画谱:卷一七[M].吴孟复.中国画论:卷一[C].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
  [4] 邓椿.画继[M].吴孟复.中国画论:卷一[C].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余华以其独特直面内心的写作方式屹立在当代文坛,其先锋式的写作策略为其铺就了众多以男性为视角中心的中长篇小说,而这些男性主人公大多在荒诞、暴虐、死亡以及苦难与生存中承受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双重压力,他们具有的另类特质成就了余华小说带有“冷暴力”色彩的抽象主题。虽然余华小说中的人物以男多女少的形式出现,但我们也无法忽略一个基本事实,即女性形象属于从属地位,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在大都不被关注的情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在经济发展的不断借鉴,取长补短,成就了现今世界的繁荣。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展示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色雕塑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谈到雕塑,雕塑创作在整个过程中的核心。本文将从五个不同方面着手,阐述和分析雕塑创作与雕塑完成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完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谈到雕塑创作就离不开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雕塑空间了,雕塑空间从雕塑出现
期刊
摘 要:铜版印刷在西方曾充当精品艺术的印刷手段,得到过相当程度的发展,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过程。本文是对铜版画的技法、材料、刀法线条及如何更好的在画面上表现铜版画独特的黑白灰的色调和利用这种“素”的色调如何使作品画面富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铜版画;技法;“素”语言  起初,以铜版来充当印刷是为了复制油画、素描等绘画作品,后来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艺术,确立了其独特的艺
期刊
摘 要:《管子·地员篇》是《管子》书中涉及音乐文字最多的一篇,该篇备述90种不同的土壤以及在其土壤上生长的各种物类,从类比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管子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华夏九州土质各不相同,由不同土质打井至泉水处,呼声于井中,回声也必然各异。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的回声与该地音乐风格的关系、抽象概括宫商角徵羽五声的听觉美感效应、音乐与四时、五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风格;听觉美感效应;四时;五行
期刊
摘 要:相对于白手起家的电影导演们,这位电影世家出身的导演显得有些任性。与她合作过的人曾说她对于别人的意见“会礼貌地点头,但指出那才是她想要的”。在创造电影的时候,她更多的把作品视为一种私人化的产物。索菲亚·科波拉追求电影的美和表达,她将电影当做诗或者艺术品来创作。她的电影需要观看的人走进她的空间里欣赏,而不是在票房推销给人们去观看。  关键词:索菲亚·科波拉;女性视角;独特叙事;艺术审美;迷失主
期刊
摘 要:为了维护男权机制,男性臆想了多种保证女性贞洁的仪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割礼。因为它是“风俗、宗教、家庭荣誉、贞洁、美感、成年仪式、贞操的保障,能够增强社会政治凝聚力和提高生育能力。”正是因为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世世代代麻醉和搪塞着索马里的妇女们,才得以将割礼习俗流传至今。  关键词:沙漠之花;割礼;女性主义;男权  看过无数部电影,在这一刹间脑海里也拂过无数个经典的桥段…然而在我脑海里占据
期刊
摘 要:《健忘村》是一部具有浓厚寓言色彩的电影,它那荒诞爆笑的故事情节背后隐含了一个令人细想之下毛骨悚然的原质性内核。原质性内核这一说法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文化批评家齐泽克,本文将以他的文化批评理论为起点,穿越电影《健忘村》所营造的幻象空间,触摸故事的原质性内核。  关键词:欲望;精神分析;幻象空间  1 欲望幻象空间的建立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在纪录片《变态者电影指南》中说道:“为了理解
期刊
摘 要:《屌丝男士》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网络自制剧,有其鲜明的叙事策略。本文围绕《屌丝男士》后现代叙事策略下是否隐藏着文化批判的问题,分析其批判空间的形成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萎缩。  关键词:叙事策略;批判;犬儒主义  1 《屌丝男士》的叙事策略  2012年10月搜狐视频推出了一部网络自制轻喜剧——《屌丝男士》,该剧因特色鲜明、短小精悍、笑料十足、明星加盟等因素迅速蹿红网络,到2014年4月,前三季
期刊
摘 要:视觉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无疑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运而生的图像文化挑起了人们对世界的重新认知,而美术核心素养提倡的五大素养中首屈一指的培养图像识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作品的表面含义,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读艺术家背后的情感表达,进而借助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视觉文化;核心素养;图像识读  语言固然能给人们直观的信息,但是在视觉艺术面前卻总是少了些许情感成分,比如
期刊
摘 要:做学问需要往一般、普遍性上研究,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需要具体的方法和指导,美学在大学、研究所等是一种书本知识,是一门学问,怎么样能在实际生活中日益转化为生存的体验和精神的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美学不单单是抽象的原理和范畴,而是提高生存质量的策略;美学不单单是美学,而是成为了人生智慧和高尚人格。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和困境,闲暇之余,苦苦思索着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美美的生活之道。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