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经筛窦摘除眼眶内侧肿瘤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经筛窦入路摘除眼眶内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随访的患者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上睑运动功能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检查眼底、瞳孔及视野。所有患者术前行眼眶CT及磁共振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纳入本研究的标准为:影像学符合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或皮样囊肿,且冠状位像肿瘤位于视神经鼻侧,轴位像位于眶中后部至眶尖。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利用鼻内镜手术系统,先行筛窦开放术,后在筛骨纸样板开骨窗进入眶内,分离并暴露肿瘤,10例辅助泪阜结膜微切口分离,最后经筛窦摘除肿瘤。

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4.0~67.0岁,中位数年龄44.5岁。11例肿瘤完整摘除,1例分块切除,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0例,神经鞘瘤1例,皮样囊肿1例。肿瘤大小从11 mm×11 mm×10mm至24 mm×23 mm×16 mm。3例肿瘤位于肌锥的鼻侧,7例位于肌锥内,1例同时占据肌锥内和外,1例位于内直肌内。8例肿瘤位于眶尖,4例位于眶中后部。随访3~11个月,3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视野缺损恢复。并发症均发生在肌锥内肿瘤,主要包括2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丧失;暂时性眼球运动受限5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外转和内转轻度受限不缓解各1例。

结论

鼻内镜下经筛窦入路适合摘除位于眶中后部和眶尖部的视神经鼻侧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或皮样囊肿。肿瘤位于肌锥鼻侧较肌锥内安全性高。辅助泪阜结膜微切口分离和暴露肌锥内肿瘤,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69-575)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SD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NAION)模型的视神经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孟加拉玫瑰红(RB)联合激光光动力法制作大鼠rNAION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激光组3只,单纯RB注射组3只,rNAION模型组24只。每组随机编号,所有SD大鼠均取右眼为实验眼。不同时间点HE染色(造模后1、3、21、90 d)、甲苯胺蓝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是神经眼科常见的慢性致盲性疾病,眼部临床表现为视乳头水肿及视野缺损。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赖腰椎穿刺、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鉴于这些诊断方法的局限性,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相干光断层成像术、B型超声等新型非侵入性定量手段相继应用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临床数据证实这些新型检查方法客观、安全、有效。本文就眼科诊断技术在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和
期刊
眼肿瘤是致盲、致残和致死的跨学科眼病。眼肿瘤的诊断要综合考虑原发病变、可能侵袭的邻近组织结构以及远处可能转移的器官。眼肿瘤的治疗涉及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因此,多学科诊疗是眼肿瘤自身特点的必然需求,也是最大限度提高诊疗效果的有效途径。眼肿瘤诊疗水平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新技术设备的临床应用。应通过基于生物样本和患者人群的转化研究和临床试验,规范我国眼肿瘤
目的探讨0~6岁正常儿童的眼眶容积及眼眶发育规律。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因轻度非骨折外伤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就诊,行眼眶CT检查未见异常的0~6岁儿童100例(200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0~6岁,按就诊时年龄<1周岁的记为0岁组,年龄≥1岁且<2岁的记为1岁组,依此类推,分为7组;其中男、女患者各50例。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和计算机软件辅助技术(德国BrainLAB公司的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通过专家投票方式,遴选出了能够突出代表我国近5年(2009至2013年)眼外伤临床与基础研究水平的10项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眼外伤治疗新策略、复杂眼外伤手术及新技术应用研究、眼外伤动物模型及基础研究、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研究、眼化学烧伤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国内眼外伤综合交流服务平台的建立等。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我国眼外伤学者在国际眼外伤学界的工作水平和影
目的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眼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间就诊的12例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病史、发病情况、矫正视力、眼前后节情况、眼球突出度、眼睑位置、眼球运动、复视、斜视、全身症状等,并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甲状腺功能及眼眶CT检查,1例患者行胸腺CT检查。
我国目前已广泛开展眼外伤的救治工作,并且于近5年相关诊疗水平和科研工作水平均得到快速提高,成绩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国在眼外伤流行病学研究、救治规范探讨、精细化治疗和技术创新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仍然有很多深层次工作要做。只要我们认清方向,踏实工作,就可以稳步提高我国眼外伤的防治水平,同时提升我国眼外伤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61-564)
传统观点认为,青光眼早期以周边视功能损伤为主,而中心视功能到晚期才有损伤。近年来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微视野计等设备的不断发展,已经证实黄斑结构和功能在青光眼早期就受到影响,监测黄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有助于监测青光眼的进展。本文就黄斑的解剖结构以及青光眼患者黄斑结构和功能损伤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15,51:624-6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