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永嘉县引进杨梅种植试验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得出了发展经验,同时提出了永嘉杨梅产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杨梅产业;经验;发展方向;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142-02
永嘉县栽培杨梅始于2002年,当时由永嘉县福林食品有限公司从浙江黄岩引进了1 500株东魁杨梅,开发高山杨梅基地逾40 hm2。2006年东魁杨梅进入始果期,当年共采摘杨梅鲜果1.5 t;2007年产量达2.0 t,销售收入达2.5万元;2008年杨梅产量达15.0 t,销售收入15万元;2009年生产杨梅30.0 t,收入达36万元。通过几年的种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杨梅在市场上倍受欢迎,即使价格高达12~16元/kg,也仍是供不应求。杨梅种植得到了广大果农青睐,栽培面积迅速发展,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 000 hm2以上,成为温州市最大的杨梅种植县。杨梅产业也成为永嘉县倍受关注的朝阳产业,并被列入永嘉县四大重点扶持林业产业之一。
1发展经验
杨梅在浙南分布广泛,属乡土树种,性喜丘陵红、黄壤,耐瘠薄、耐寒且耐旱,适应性强,但引进良种规模发展在浙南还属首例,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在良种选择、引种栽培试验、应用推广等方面采取摸石过河的方法,稳健发展。
1.1引进良种
回顾永嘉县果业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以往大力发展的宽皮桔类正面临气候条件的严峻挑战,梨、李等落叶果树也因品质问题已近市场淘汰边缘,种什么已成为果业战线科技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杨梅是我国著名特产果树,早春开花,初夏成熟。杨梅果实不仅酸甜可口、色泽艳丽,而且在药用保健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功效,发展潜力大。在永嘉县杨梅树大都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其果实品质差、产量低、开发利用价值小,要发展杨梅产业就必须引进良种。为此,2001年永嘉县多次组织人员赴浙江黄岩、余姚、仙居等地考察,对各地良种的特性、自然环境要求、果实品质、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后,决定引进目前国内外果型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东魁杨梅良种进行试种。
1.2做好试验示范
为了进一步确定东魁杨梅引入永嘉县后的适应性、优良特性保持和变异状况,并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该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2002年在永嘉县福林食品有限公司种植基进行了地杨梅良种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一是高标准建园。规划设计高起点、施工作业高要求、杨梅种苗高质量。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和余姚地区。在引进中,从主产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品种生长、结果特性出发,结合实地情况,对试验地选址、整地、苗木质量、种植密度、管理等各项指标做了科学规划设计。施工严按技术指标要求,耕地、撩壕、回土、开沟整垄全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山场砍杂清山后,实行全面机耕、耕土深度20~25 cm,再进行宽为100 cm、深为80 cm的机械撩壕整地,坡度在3°以上山场,采用等高线撩壕。回填土时,底层施入柴杂草15.0 t/hm2、饼肥1 500kg/hm2、钙镁磷肥750 kg/hm2、石灰750 kg/hm2,然后将表土和深层土依次回填入沟中至地面20 cm处,再将复合肥750 kg/hm2与土壤混合施入沟内并高出地面15~20 cm以备栽植。定植密度根据山场条件设计为4 m×5 m和5 m×5 m。苗木选择接穗粗度0.7 cm以上一年生健壮嫁接苗。栽植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栽时扶正苗木,舒展根系,深度以第1个分支点或第1片茎叶进入土中为宜,配置1%的雄株。二是科学管护。“重土、巧肥、严药、合理修剪”是引种示范园坚持科学管护的4项重要措施。杨梅生长旺,抗病力强,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管理中大力提倡农作物套种以耕代抚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和透气排水条件,培肥地力。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钾肥、巧氮肥;幼树少吃多餐,挂果树重施采果肥、越冬肥,视杨梅生长和结果状况,做到科学施肥。修剪幼树以促为主;挂果树以控为主,提早培育高效、丰产、稳产树冠。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加强营林管护措施,提高杨梅抗病虫能力,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物理防治(如利用某些昆虫的趋光性、假死性进行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9年来通过加强管护,积极创造杨梅生长、结果环境,示范园杨梅至2006年已进入挂果期,所生产的杨梅,经检测维生素C含量为0.547 mg/100g、总糖10.1%、酸度0.87%,皆优于原产地。三是生态种养。杨梅虽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但杨梅始果期较其他果树(东魁5~6年)稍晚,成年果树高大(冠幅4~5 m),要求栽植密度小(330~450株/hm2),导致杨梅园土地利用率低,前期投入时间长。为弥补此缺点,在建园中采用了杨梅园放养土鸡的生态种养模式,采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2003—2004年2年共养殖土鸡5 000只,在培肥杨梅园的同时,实现土鸡销售利润20多万元,达到了以园养园、生态种养。
1.3加大宣传,积极推广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已不适应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杨梅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综合价值高。杨梅果实在人们眼中不仅是一种风味特佳的果品,而且更是一种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的保健品,对消暑、健胃、止腹泻有明显疗效。从环境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的大局出发,种植杨梅的社会、生态效益无可比拟,它不与粮争田、管理简单、病害少、成本低、效益高。杨梅诸多优点的事实加上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上的有力宣传,使杨梅走出了“深闺”,傲然于市场。为了充分发挥福林食品有限公司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永嘉县多次组织林业干部、职工和广大果农亲临现场参观学习,听取其经验介绍,直观感受、动员发展。目前,全县各地已推广种植杨梅面积逾2 000 hm2。
1.4走绿色,创品牌
绿色无公害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为迎合市场要求,于2004—2006年在福林食品有限公司杨梅基地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通过3年的项目实施,探索了一套适应永嘉县的杨梅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了果农操作行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管理。生产的果品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检测,结果显示:砷、铅、镉、敌敌畏、百菌清等12种检验项目,每千克含量均低于绿色产品标准10~1 000倍。杨梅基地也于2006年1月25日通过了浙江省林业厅森林食品产品认证。几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永嘉县杨梅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使杨梅产品成为该县的龙头产品、知名品牌还任重道远。
2发展方向
2.1产业科技化
永嘉县杨梅产业发展还处于引种推广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强化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是重视提高产业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在杨梅育种、栽培管理、植病防治、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上创新突破;二是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多效唑调控技术应用等;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如发展“猪—沼—果”等生态模式,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四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重点搞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先进技术的到位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正确引导人们从投入、产出、市场各环节走出一条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新路子;五是杨梅早、中、晚熟品种统筹搭配,做好利用深山小气候条件推迟杨梅成熟期探索试验,延长杨梅销售经营期。
2.2行业组织化
行业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产物,成立杨梅协会是杨梅产业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由广大生产、加工、销售的个体业主或法人单位组织成杨梅协会,以便于向协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拓市场,开展组织会员内外交流观摩、培训产业人才、调研献策、组织宣传等工作,力求做到能够解会员之难、帮会员所需,使服务工作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生产实际[1-2]。
2.3经营规模化
杨梅产业化经营,基地是基础,企业是核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纽带[3-4]。“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杨梅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加快万亩杨梅基地建设步伐。企业建设中,一是重点扶持玉林杨梅酒厂,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二是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或民间资本入股等形式建立杨梅果干、果脯、饮料等加工企业。积极组建杨梅协会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探索“企业 杨梅协会 生产户”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接机制,使杨梅产业健康发展。
3参考文献
[1] 孙佩贞,汪末根,商小兰.淳安县杨梅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07,24(8):17-18.
[2] 孙钧.浙江省杨梅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5,22(4):34-36.
[3] 龚洁强,梁克宏,童纯青.浙江省东魁杨梅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3):56-58.
[4] 吴相祝,吴自辉,王康强,等.仙居杨梅产业现状及对策[J].浙江柑橘,2009,26(3):7-10.
关键词:杨梅产业;经验;发展方向;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142-02
永嘉县栽培杨梅始于2002年,当时由永嘉县福林食品有限公司从浙江黄岩引进了1 500株东魁杨梅,开发高山杨梅基地逾40 hm2。2006年东魁杨梅进入始果期,当年共采摘杨梅鲜果1.5 t;2007年产量达2.0 t,销售收入达2.5万元;2008年杨梅产量达15.0 t,销售收入15万元;2009年生产杨梅30.0 t,收入达36万元。通过几年的种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杨梅在市场上倍受欢迎,即使价格高达12~16元/kg,也仍是供不应求。杨梅种植得到了广大果农青睐,栽培面积迅速发展,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 000 hm2以上,成为温州市最大的杨梅种植县。杨梅产业也成为永嘉县倍受关注的朝阳产业,并被列入永嘉县四大重点扶持林业产业之一。
1发展经验
杨梅在浙南分布广泛,属乡土树种,性喜丘陵红、黄壤,耐瘠薄、耐寒且耐旱,适应性强,但引进良种规模发展在浙南还属首例,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在良种选择、引种栽培试验、应用推广等方面采取摸石过河的方法,稳健发展。
1.1引进良种
回顾永嘉县果业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以往大力发展的宽皮桔类正面临气候条件的严峻挑战,梨、李等落叶果树也因品质问题已近市场淘汰边缘,种什么已成为果业战线科技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杨梅是我国著名特产果树,早春开花,初夏成熟。杨梅果实不仅酸甜可口、色泽艳丽,而且在药用保健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功效,发展潜力大。在永嘉县杨梅树大都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其果实品质差、产量低、开发利用价值小,要发展杨梅产业就必须引进良种。为此,2001年永嘉县多次组织人员赴浙江黄岩、余姚、仙居等地考察,对各地良种的特性、自然环境要求、果实品质、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后,决定引进目前国内外果型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东魁杨梅良种进行试种。
1.2做好试验示范
为了进一步确定东魁杨梅引入永嘉县后的适应性、优良特性保持和变异状况,并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该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2002年在永嘉县福林食品有限公司种植基进行了地杨梅良种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一是高标准建园。规划设计高起点、施工作业高要求、杨梅种苗高质量。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和余姚地区。在引进中,从主产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品种生长、结果特性出发,结合实地情况,对试验地选址、整地、苗木质量、种植密度、管理等各项指标做了科学规划设计。施工严按技术指标要求,耕地、撩壕、回土、开沟整垄全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山场砍杂清山后,实行全面机耕、耕土深度20~25 cm,再进行宽为100 cm、深为80 cm的机械撩壕整地,坡度在3°以上山场,采用等高线撩壕。回填土时,底层施入柴杂草15.0 t/hm2、饼肥1 500kg/hm2、钙镁磷肥750 kg/hm2、石灰750 kg/hm2,然后将表土和深层土依次回填入沟中至地面20 cm处,再将复合肥750 kg/hm2与土壤混合施入沟内并高出地面15~20 cm以备栽植。定植密度根据山场条件设计为4 m×5 m和5 m×5 m。苗木选择接穗粗度0.7 cm以上一年生健壮嫁接苗。栽植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栽时扶正苗木,舒展根系,深度以第1个分支点或第1片茎叶进入土中为宜,配置1%的雄株。二是科学管护。“重土、巧肥、严药、合理修剪”是引种示范园坚持科学管护的4项重要措施。杨梅生长旺,抗病力强,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管理中大力提倡农作物套种以耕代抚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和透气排水条件,培肥地力。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钾肥、巧氮肥;幼树少吃多餐,挂果树重施采果肥、越冬肥,视杨梅生长和结果状况,做到科学施肥。修剪幼树以促为主;挂果树以控为主,提早培育高效、丰产、稳产树冠。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加强营林管护措施,提高杨梅抗病虫能力,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物理防治(如利用某些昆虫的趋光性、假死性进行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9年来通过加强管护,积极创造杨梅生长、结果环境,示范园杨梅至2006年已进入挂果期,所生产的杨梅,经检测维生素C含量为0.547 mg/100g、总糖10.1%、酸度0.87%,皆优于原产地。三是生态种养。杨梅虽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但杨梅始果期较其他果树(东魁5~6年)稍晚,成年果树高大(冠幅4~5 m),要求栽植密度小(330~450株/hm2),导致杨梅园土地利用率低,前期投入时间长。为弥补此缺点,在建园中采用了杨梅园放养土鸡的生态种养模式,采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2003—2004年2年共养殖土鸡5 000只,在培肥杨梅园的同时,实现土鸡销售利润20多万元,达到了以园养园、生态种养。
1.3加大宣传,积极推广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已不适应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杨梅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综合价值高。杨梅果实在人们眼中不仅是一种风味特佳的果品,而且更是一种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的保健品,对消暑、健胃、止腹泻有明显疗效。从环境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的大局出发,种植杨梅的社会、生态效益无可比拟,它不与粮争田、管理简单、病害少、成本低、效益高。杨梅诸多优点的事实加上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上的有力宣传,使杨梅走出了“深闺”,傲然于市场。为了充分发挥福林食品有限公司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永嘉县多次组织林业干部、职工和广大果农亲临现场参观学习,听取其经验介绍,直观感受、动员发展。目前,全县各地已推广种植杨梅面积逾2 000 hm2。
1.4走绿色,创品牌
绿色无公害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为迎合市场要求,于2004—2006年在福林食品有限公司杨梅基地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通过3年的项目实施,探索了一套适应永嘉县的杨梅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了果农操作行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管理。生产的果品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检测,结果显示:砷、铅、镉、敌敌畏、百菌清等12种检验项目,每千克含量均低于绿色产品标准10~1 000倍。杨梅基地也于2006年1月25日通过了浙江省林业厅森林食品产品认证。几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永嘉县杨梅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使杨梅产品成为该县的龙头产品、知名品牌还任重道远。
2发展方向
2.1产业科技化
永嘉县杨梅产业发展还处于引种推广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强化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是重视提高产业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在杨梅育种、栽培管理、植病防治、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上创新突破;二是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多效唑调控技术应用等;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如发展“猪—沼—果”等生态模式,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四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重点搞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先进技术的到位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正确引导人们从投入、产出、市场各环节走出一条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新路子;五是杨梅早、中、晚熟品种统筹搭配,做好利用深山小气候条件推迟杨梅成熟期探索试验,延长杨梅销售经营期。
2.2行业组织化
行业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产物,成立杨梅协会是杨梅产业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由广大生产、加工、销售的个体业主或法人单位组织成杨梅协会,以便于向协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拓市场,开展组织会员内外交流观摩、培训产业人才、调研献策、组织宣传等工作,力求做到能够解会员之难、帮会员所需,使服务工作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生产实际[1-2]。
2.3经营规模化
杨梅产业化经营,基地是基础,企业是核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纽带[3-4]。“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杨梅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加快万亩杨梅基地建设步伐。企业建设中,一是重点扶持玉林杨梅酒厂,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二是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或民间资本入股等形式建立杨梅果干、果脯、饮料等加工企业。积极组建杨梅协会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探索“企业 杨梅协会 生产户”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接机制,使杨梅产业健康发展。
3参考文献
[1] 孙佩贞,汪末根,商小兰.淳安县杨梅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07,24(8):17-18.
[2] 孙钧.浙江省杨梅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5,22(4):34-36.
[3] 龚洁强,梁克宏,童纯青.浙江省东魁杨梅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3):56-58.
[4] 吴相祝,吴自辉,王康强,等.仙居杨梅产业现状及对策[J].浙江柑橘,2009,26(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