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以前姓与氏不同
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是一种东西,然而姓与氏的合而为一,是从汉代才开始的。那么汉代以前姓与氏有什么区别?简单地说,姓大氏小,氏是从姓分化而来的。在古代,一个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有一个总名;随着人口的繁衍,这个宗族不断分裂出一些分支,各个分支又都有自己的别名。这个宗族的总名就是姓,各个分支的别名就是氏。男子称氏,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族属,让人一看即知从属于哪个宗族哪个分支。女子称姓,则是为了严守“同姓不婚”的原则,避免与同姓谈婚论嫁的尴尬。
“五谷”指哪几种农作物?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指稻、黍、稷(粟,即谷子)、麦、菽(大豆);一种是指麻(大麻)、黍、稷、麦、菽。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农业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古代官员的请假制度
古代官员请假制度具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超假甚至可能被免去官职。隋唐五代以及宋朝,一般情况下官员每月只能请假三日,超过三日的就要罚俸。每个朝代的病假时间几乎都为三个月,一百天左右。如果超越百天,而且没有上级部门的延长指示,就会被免官。超假的官员,假满要回吏、兵部听候安排其他职务,原则上是要降级使用。古时丧假的时间比较长,臣子必须要守孝三年,以尽孝道,也叫“丁忧”,带有强制性色彩。古代帝王为了彰显孝道,一般都会准许丧假,甚至允许官员因丧不辞而归。
太牢、少牢分别指什么?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圈之中,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天神、五帝和先祖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皇帝为何称自己为“朕”
朕最初是身体的意思,《尔雅?释诂》中就解释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人人都可以自称为朕。第一个将朕据为己有的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礼仪规范,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再自称朕了。不过汉代听政的皇太后在下诏时,也可以自称为朕。
日本的古称——“倭国”
我国古代称呼日本为“倭”、“倭国”,这个说法首见于《山海经》,其后的《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这可能就指以日本北九州为中心的许多小部落国家。倭国和中国建交很早,早在汉代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就派使臣到汉朝进贡,光武帝还赐了一枚印玺。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日本的福冈市志贺岛出土,上刻有“汉委奴国王”的文字,证实了史书的记载。但是一般人认为,“委(倭)奴国”只是北九州博多附近的傩县。后来为了称代方便,将日本简称为“倭”,到了646年大化革新后称“大倭国”。
乡、县起源于周朝
乡、县是我们今天的行政单位划分中的基本单位,这些行政单位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根据传统的看法,周代的行政单位划分是把每一个封国从整体上分为“国”(“都”)和“野”(“鄙”)两部分。“国”内行“乡”制,在乡制中,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一夫一妻的“家”,分别由若干家组建起比、闾、族、党、州、乡六级行政单位。同“国”一样,“野”的行政组织也以家为基本细胞,分别由若干家组建起邻、里、酂、鄙、县、遂六级行政单位。
古代“城管”及法律条文
其实城管并非现代社会产物,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庄子?知北游》记载:“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监市”的职能就相当于今天的城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多,而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原来只靠政府治安部门管理城市就行了,但后来由于人手少,又有人员编制的限制,这样下去肯定不利于城市发展,那就得增加人手了。于是,监市应运而生。古代的监市并不是正式在编人员,而是由政府从民间挑选组建,属于外聘人员,相当于现代的协管员。《旧唐书》有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监市执法范围也较广,不仅管理集市秩序,还兼有现代工商、税务、治安等部门的职能。
明朝公开出售“招生指标”
古时的入学名额叫“员”,生员就是这意思,即今“招生指标”。招生指标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买卖的,最疯狂的年代,是明朝。随着国力下降,中央财政严重亏空,明朝廷急于搞钱,曾经明码标价,公开出售招生指标:凡想上大学、到国子监读书者,不论成绩优劣,不问家庭出身,“军民子弟”只要肯出“赞助费”,就发给“录取通知书”!有意思的是,明朝时收取的赞助费不要现金,只收当时短缺的粮食或是马匹等。据《明史?食货志二》上的数据,要想获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则稳定在100石米,相当于现代的14160斤。
自助餐:海盗的发明
自助餐起源于8世纪~11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当时,海盗们每次抢来财物,就由海盗首领出面,大宴群盗,庆祝胜利,但他们却不熟悉也不习惯西餐的繁冗礼仪。他们灵机一动,发明了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的吃法。以后的饭馆经营者将这种吃饭方式予以规范化,并丰富了吃食的内容,就演变成今日的自助餐。直到现在,很多西方自助餐厅还冠以“海盗餐厅”的响亮名字。
柬埔寨发现古高棉帝国高山穴居人神秘悬棺
美国考古学家近日在柬埔寨豆蔻山脉科学考察过程中新发现多处古代墓葬遗址和多个神秘的古代悬棺,这是考古学家自2003年以来在豆蔻山脉发现的十个类似古代墓葬的一部分。通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对悬棺及其中尸骨进行深入研究后,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悬棺应出现于公元1395到1650年间,当时正是著名的高棉帝国走向衰亡时期。尽管考古学家目前仍未明确这些古人的真正身份,但墓葬遗址却可以透露出许多关于当时高山穴居人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
【文稿】李莉
【责任编辑】蒲晖
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是一种东西,然而姓与氏的合而为一,是从汉代才开始的。那么汉代以前姓与氏有什么区别?简单地说,姓大氏小,氏是从姓分化而来的。在古代,一个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有一个总名;随着人口的繁衍,这个宗族不断分裂出一些分支,各个分支又都有自己的别名。这个宗族的总名就是姓,各个分支的别名就是氏。男子称氏,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族属,让人一看即知从属于哪个宗族哪个分支。女子称姓,则是为了严守“同姓不婚”的原则,避免与同姓谈婚论嫁的尴尬。
“五谷”指哪几种农作物?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指稻、黍、稷(粟,即谷子)、麦、菽(大豆);一种是指麻(大麻)、黍、稷、麦、菽。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农业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古代官员的请假制度
古代官员请假制度具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超假甚至可能被免去官职。隋唐五代以及宋朝,一般情况下官员每月只能请假三日,超过三日的就要罚俸。每个朝代的病假时间几乎都为三个月,一百天左右。如果超越百天,而且没有上级部门的延长指示,就会被免官。超假的官员,假满要回吏、兵部听候安排其他职务,原则上是要降级使用。古时丧假的时间比较长,臣子必须要守孝三年,以尽孝道,也叫“丁忧”,带有强制性色彩。古代帝王为了彰显孝道,一般都会准许丧假,甚至允许官员因丧不辞而归。
太牢、少牢分别指什么?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圈之中,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天神、五帝和先祖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皇帝为何称自己为“朕”
朕最初是身体的意思,《尔雅?释诂》中就解释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人人都可以自称为朕。第一个将朕据为己有的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礼仪规范,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再自称朕了。不过汉代听政的皇太后在下诏时,也可以自称为朕。
日本的古称——“倭国”
我国古代称呼日本为“倭”、“倭国”,这个说法首见于《山海经》,其后的《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这可能就指以日本北九州为中心的许多小部落国家。倭国和中国建交很早,早在汉代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就派使臣到汉朝进贡,光武帝还赐了一枚印玺。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日本的福冈市志贺岛出土,上刻有“汉委奴国王”的文字,证实了史书的记载。但是一般人认为,“委(倭)奴国”只是北九州博多附近的傩县。后来为了称代方便,将日本简称为“倭”,到了646年大化革新后称“大倭国”。
乡、县起源于周朝
乡、县是我们今天的行政单位划分中的基本单位,这些行政单位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根据传统的看法,周代的行政单位划分是把每一个封国从整体上分为“国”(“都”)和“野”(“鄙”)两部分。“国”内行“乡”制,在乡制中,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一夫一妻的“家”,分别由若干家组建起比、闾、族、党、州、乡六级行政单位。同“国”一样,“野”的行政组织也以家为基本细胞,分别由若干家组建起邻、里、酂、鄙、县、遂六级行政单位。
古代“城管”及法律条文
其实城管并非现代社会产物,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庄子?知北游》记载:“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监市”的职能就相当于今天的城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多,而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原来只靠政府治安部门管理城市就行了,但后来由于人手少,又有人员编制的限制,这样下去肯定不利于城市发展,那就得增加人手了。于是,监市应运而生。古代的监市并不是正式在编人员,而是由政府从民间挑选组建,属于外聘人员,相当于现代的协管员。《旧唐书》有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监市执法范围也较广,不仅管理集市秩序,还兼有现代工商、税务、治安等部门的职能。
明朝公开出售“招生指标”
古时的入学名额叫“员”,生员就是这意思,即今“招生指标”。招生指标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买卖的,最疯狂的年代,是明朝。随着国力下降,中央财政严重亏空,明朝廷急于搞钱,曾经明码标价,公开出售招生指标:凡想上大学、到国子监读书者,不论成绩优劣,不问家庭出身,“军民子弟”只要肯出“赞助费”,就发给“录取通知书”!有意思的是,明朝时收取的赞助费不要现金,只收当时短缺的粮食或是马匹等。据《明史?食货志二》上的数据,要想获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则稳定在100石米,相当于现代的14160斤。
自助餐:海盗的发明
自助餐起源于8世纪~11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当时,海盗们每次抢来财物,就由海盗首领出面,大宴群盗,庆祝胜利,但他们却不熟悉也不习惯西餐的繁冗礼仪。他们灵机一动,发明了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的吃法。以后的饭馆经营者将这种吃饭方式予以规范化,并丰富了吃食的内容,就演变成今日的自助餐。直到现在,很多西方自助餐厅还冠以“海盗餐厅”的响亮名字。
柬埔寨发现古高棉帝国高山穴居人神秘悬棺
美国考古学家近日在柬埔寨豆蔻山脉科学考察过程中新发现多处古代墓葬遗址和多个神秘的古代悬棺,这是考古学家自2003年以来在豆蔻山脉发现的十个类似古代墓葬的一部分。通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对悬棺及其中尸骨进行深入研究后,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悬棺应出现于公元1395到1650年间,当时正是著名的高棉帝国走向衰亡时期。尽管考古学家目前仍未明确这些古人的真正身份,但墓葬遗址却可以透露出许多关于当时高山穴居人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
【文稿】李莉
【责任编辑】蒲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