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粒种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kldafk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愈发频繁快捷,作为一个人智慧和综合素质体现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更新观念,担当起培养中学生口语能力的重任,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结合学生实际,着力进行合理有序的口语交际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应该由易到难地引领学生敢说、想说、善说,循序渐进地进行说话训练。
  1.引导学生敢说。学生进入中学后,课程难度加大,学生有畏难情绪,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总是低下头,即使再三启发鼓励,愿意回答的学生也总是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敢于开口,不管说什么,都给予鼓励。对敢于回答的学生,则大力表扬,营造一个敢于开口、积极发言的氛围。
  2.引导学生想说。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只有学生想说,愿意主动说,他们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是让学生说自己熟悉的内容,对于熟悉的内容,学生容易说得清。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例如,利用早自习,让学生说故事,谈见闻,老师对这些活动,及时进行讲评,给予鼓励。三是教师应巧妙设计所提的问题,精心设置语言环境,令学生愿说、想说。这样学生不但有话可说,而且还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
  3.教导学生善说。教师应根据学生实情,个别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首先,要引导学生会听,听是说的基础。教师在上课时,要张弛有致,快慢结合,随时注意自己的语速、语气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和记的能力,会听才能说。其次,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例如,从扩词造句到布局谋篇,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说的条件和机会,增强说的信心,满足说的欲望,提升说的能力,促使学生珍惜口语交际机会,做到勤说、多练。
  二、立足教学实际,使口语交际与其他教学完美融合
  1.让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沃土。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对于语文教材中那些故事性较强的篇目,学生读过之后,让他们进行复述。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从读书中悟出说话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技巧。例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唐雎劝说秦王的过程:秦王盛气凌人,责备安陵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从容镇定,据理答辩:“否,非若是也。”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相威胁,唐雎毫不畏缩,针锋相对,指出“布衣之怒”的严重后果。总结唐雎的劝说原则和技巧:据理答辩,针锋相对,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但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而且很好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让口头作文训练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泉源。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巧妙将作文、口语、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剂良方。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写“感受幸福”一文,在作文之前,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让自己感受到幸福的细节,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结果,虽然每位学生说的都不相同,但各有各的精彩。这种借助作文训练说话的做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为书面作文打下基础,使学生动手写作时得心应手,真是一箭双雕。
  三、联系日常生活,刻意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单靠课堂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强锻炼。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要在多彩的生活中学会口语交际。
  1.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利用班会课观看感兴趣的精彩录像,比如“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艺术人生》等。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描述精彩的一瞬。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大舞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上的话题越贴近生活,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令他们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炼出来作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素材。或者利用节假日如端午、中秋等,展开话题,给学生提供锻炼口语交际的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内外的壁垒,把口语交际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中。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培养学生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受欢迎的人。
  口语交际训练任重而道远,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与合作的能力,需要教师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堂、学校,还应当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在不断归纳、体验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所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只是关注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本文以一个真实的事件为例,阐述了对中间层学生关爱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规律;关注程度;中间层学生;成功教育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学生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学生采取不管不问即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学生则不断地给予批评。实验表明,经常被鼓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总是受到批评的第三
期刊
刚参加工作时,经学校安排,我接手了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通过查看学生档案,我对班内学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翻看了之前的成绩单以及教师的评语后,我得知,芦永胜在班内算是学习成绩最差的。我从心里认为,只要是学习不好就不是优秀的学生。因此,我对芦永胜有了偏见。  之后,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印证了我对他那先入为主的印象。芦永胜的成绩特别差,就连最基本的拼音以及字词都不太会写。不只是语文,他的数学、英语都
期刊
从容,意指镇定、不慌张。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把它总结为班主任的一种工作艺术,是缘于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深入理解。最初选择做班主任是因为喜欢,但真正当了班主任,我才发现,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曾经的豪情壮志也被打磨得只剩下坚持。于是,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要求自己慢下来,遇事不急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示弱,这就是我的班主任“从
期刊
尽管新课标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编排上也有所创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地按照新课标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但从事中学基础教育多年,笔者始终坚信,无论教材怎样变动,教学理念怎样创新发展,课本永远是基础教育殿堂的主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和动摇的。  以语文教学为例,由于在考试中,除了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诗词是课本上的内容,其他的考
期刊
大教育家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高级。“乐学”是一种最高级的学习层次,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不断进取,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
期刊
摘 要:历史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是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为学生的发展打下长远的基础,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精神世界、智慧的知识世界和丰满的生活世界。《中学生导读》恰好符合三位一体的教育境界,将本书的内容和思想与历史课堂两者结合,会让历史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社会现实;《弟子规》  一、从《中学生导读》的内容入手,历史故事阐释,引发思考  《中学生导读》以八个部分、二十讲来阐述对《
期刊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一个有活力、有朝气的年轻群体,他们的言谈举止、礼仪修养不仅仅是个人风貌的展现,更是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体现。“知书达礼、以礼待人”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但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和行为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的不良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当前,我校正多管齐下,努力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品牌本科生,礼仪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协作化的社会。任何单一的个体都必须与个体或群体交往,任何不文明的行为都会遭人唾弃,让人生厌,无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更无助于个人的发展。相对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基础和根本,因此,进行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很有必要。  一、案例概述  1.研究对象  李某,16岁,八年级一班的一名学生。主要问题: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做事鲁莽。家庭条件优越,花钱
期刊
近期,我又重新研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集中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大成,是了解和掌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工作的钥匙。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从学生、教师、学校等不同角度十几个方面写下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仍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这本书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至今已经看过很多遍了,自己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现在,在大力推进新教育
期刊
摘 要:当前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系统存在系统缺乏整体设计、媒介系统不够完善、受众需求未能满足、与系统外联系和互动偏少等失衡现象。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成立新闻中心,扎实推进新闻中心校报、校网、校电视台、校广播电台、手机短信、微博平台等的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整体策略、联动策略、受众策略、互动策略”下的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系统优化路径,并且取得了提高新闻传播力、扩大舆论引导力、提升文化服务力,形成了品牌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