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标志物在细菌及病毒性脓毒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浙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在细菌及病毒性脓毒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79例,根据病原体来源分为细菌性脓毒症组47例和病毒性脓毒症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脏器功能相关血清标志物和炎症相关血清标志物结果.结果 病毒性脓毒症组AST、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细菌性脓毒症组升高,而血肌酐(Scr)水平低于细菌性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性脓毒症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CRP水平较病毒性脓毒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血清标志物对两组患者病原体初步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论 细菌性脓毒症与病毒性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及炎症血清标志物有统计学差异,检测这些标志物有利于早期对细菌性脓毒症与病毒性脓毒症作出鉴别.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且异质性大,需根据疾病活动度及受累器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的发布,有利于临床更加科学而规范地进行疾病管理,达到改善长期预后的效果.现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更加贴切地掌握SLE的临床诊治和管理技术.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当归补血祛风汤对特发性眼睑痉挛(BEB)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设计,将105例BEB受试者按1:1:1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次/周.中药组采用当归补血祛风汤口服,每日1剂.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三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主要疗效指标为扬科维奇评分(JRS),次要疗效指标为眼睑痉挛残疾指数(BSDI).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的JR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针药结合组较针刺组和中药组下降幅度大(P0.05).在JR
目的 采用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4D-CT)检测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10个呼吸时相肺、脊髓等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变化.方法 收集2020年1至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22例未进行手术的NSCL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分为内部肿瘤组(肿瘤完全位于肺内部且与胸壁距离≥1 cm)11例和边缘肿瘤组(肿瘤位于肺内靠近胸壁且距离胸壁<1 cm)11例.均行4D-CT扫描,分别在4D-CT的10个呼吸时相图像上进行肿瘤靶区(GTV)勾画,叠加生成内靶区(IG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