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丝裂霉素C后巩膜溶解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159眼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发现巩膜溶解后,均停用碘舒,加用口服维生素C、B6,1眼进行异体巩膜修补。结果: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后巩膜溶解与术中操作、丝裂霉素C应用不当,术后长期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相关。
【关键词】 翼状胬肉术后 丝裂霉素C 巩膜溶解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15-01
引言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由结膜及其纤维血管组织异常增生从而侵犯角膜,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引起眼部异物感流泪等刺激症状,其长入瞳孔区会导致视力下降,胬肉反复发炎或复发可引起睑球粘连,眼球活动受限等并发症[1]。治疗上主要是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可达25-45%[2]。目前临床上主要手术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自体结膜瓣转位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的应用,以减少术后胬肉复发。MMC是一种强力抗增生、抗代谢药物,在组织中激活成一种烷化剂,选择性一直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滞细胞分化和复制[3]。目前本院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应用0.1mg/mlMMC湿敷巩膜创面2min,显著降低了术后胬肉的复发率。但可引起角膜溶解、穿孔及巩膜溶解、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一旦角膜巩膜坏死穿孔,治疗相当棘手,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现就本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加用MMC后发生巩膜溶解的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2月/2014年6月跟踪随访本院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MMC应用共123人(159眼),后发生不同程度角膜巩膜溶解5眼,其中女3眼,男2眼,年龄40-76岁,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者。
1.2 手术方法
奥布卡因滴术眼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胬肉体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显微镜下常规完整切除胬肉,暴露的巩膜面烧灼止血,以0.2mg/mlMMC棉片局敷结膜缺损区2min,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自同眼11-12-1点方位取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瓣,将移植片四角沿角膜缘用10-0线缝合于相对应的结膜缺损区(结膜瓣角膜缘缝合于对应的结膜缺损区角膜缘),缝合对应四角。术闭,典必舒眼膏涂结膜囊,敷料包扎固定,术后第一天开始予以碘舒、贝复舒QID、氧氟沙星眼膏QN滴术眼,术后一周拆线,2周、1月门诊复查。
2 结果
3眼分别于术后1—4周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痛、畏光、异物感。眼部检查:3眼表现为结膜移植片脱落,巩膜区暴露缺血色苍白,巩膜暴露区及角膜缘变薄,角膜上皮及部分基质层缺损。2眼分别为鼻上方及鼻下方远离角膜缘处移植结膜瓣部分溶解,巩膜暴露,发白变薄,局部凹陷,范围约3*2mm。均嘱其停用碘舒,继续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贝复舒,口服维生素B、C治疗。4眼暴露巩膜组织愈合,结膜血管长入,1眼暴露的巩膜坏死穿孔,后行异体巩膜修补术,均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原病变区域再次巩膜溶解、血供不良视为临床治愈。
3 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MMC术后巩膜溶解病例较少,但一旦发生不但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治疗也较困难。以上病例患者除一人患高血压病外,余患者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均正常。以上病例出现角巩膜溶解考虑与一下因素相关:(1)巩膜面烧灼止血过于充分。巩膜表面富含血管,而巩膜基质层基本不含血管组织,暴露的巩膜面过分烧灼止血,使巩膜血供不足,巩膜溶解坏死,结膜移植片坏死脱落,尤其是角膜巩膜缘烧灼止血过多损伤角膜缘干细胞及角膜基质层,严重者可致角膜缘溶解坏死穿孔。因此,术中应尽量减少巩膜面烧灼止血。(2)术中MMC浓度多大、放置结膜缺损区时间过久及未充分冲洗干净MMC溶液,不仅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降低胬肉复发率,同时可使正常细胞坏死和凋亡,影响组织修复,导致角巩膜溶解坏死甚至穿孔。因此,术中应严格掌握MMC浓度使用时间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干净残留的MMC。(3)术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一般术后使用一月左右,若长期使用可抑制影响巩膜及角膜上皮修复。因此术后应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总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加用MMC后可有效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但也可引起角巩膜溶解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巩膜面烧灼止血应适当,MMC浓度不应过高、放置时间不应过长,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术后应密切随访,一旦发现角巩膜溶解,应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孙秉基,徐锦堂.角膜病的理论与基础[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35.
[2] Fercher A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development,principles,applications[J].z Med Phys,2010,20(4):251-276.
[3] 李建民,张铁民,李志辉.丝裂霉素C在眼科的应用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8,22:20-24.
【关键词】 翼状胬肉术后 丝裂霉素C 巩膜溶解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15-01
引言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由结膜及其纤维血管组织异常增生从而侵犯角膜,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引起眼部异物感流泪等刺激症状,其长入瞳孔区会导致视力下降,胬肉反复发炎或复发可引起睑球粘连,眼球活动受限等并发症[1]。治疗上主要是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可达25-45%[2]。目前临床上主要手术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自体结膜瓣转位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的应用,以减少术后胬肉复发。MMC是一种强力抗增生、抗代谢药物,在组织中激活成一种烷化剂,选择性一直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滞细胞分化和复制[3]。目前本院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应用0.1mg/mlMMC湿敷巩膜创面2min,显著降低了术后胬肉的复发率。但可引起角膜溶解、穿孔及巩膜溶解、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一旦角膜巩膜坏死穿孔,治疗相当棘手,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现就本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加用MMC后发生巩膜溶解的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2月/2014年6月跟踪随访本院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MMC应用共123人(159眼),后发生不同程度角膜巩膜溶解5眼,其中女3眼,男2眼,年龄40-76岁,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者。
1.2 手术方法
奥布卡因滴术眼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胬肉体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显微镜下常规完整切除胬肉,暴露的巩膜面烧灼止血,以0.2mg/mlMMC棉片局敷结膜缺损区2min,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自同眼11-12-1点方位取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瓣,将移植片四角沿角膜缘用10-0线缝合于相对应的结膜缺损区(结膜瓣角膜缘缝合于对应的结膜缺损区角膜缘),缝合对应四角。术闭,典必舒眼膏涂结膜囊,敷料包扎固定,术后第一天开始予以碘舒、贝复舒QID、氧氟沙星眼膏QN滴术眼,术后一周拆线,2周、1月门诊复查。
2 结果
3眼分别于术后1—4周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痛、畏光、异物感。眼部检查:3眼表现为结膜移植片脱落,巩膜区暴露缺血色苍白,巩膜暴露区及角膜缘变薄,角膜上皮及部分基质层缺损。2眼分别为鼻上方及鼻下方远离角膜缘处移植结膜瓣部分溶解,巩膜暴露,发白变薄,局部凹陷,范围约3*2mm。均嘱其停用碘舒,继续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贝复舒,口服维生素B、C治疗。4眼暴露巩膜组织愈合,结膜血管长入,1眼暴露的巩膜坏死穿孔,后行异体巩膜修补术,均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原病变区域再次巩膜溶解、血供不良视为临床治愈。
3 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MMC术后巩膜溶解病例较少,但一旦发生不但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治疗也较困难。以上病例患者除一人患高血压病外,余患者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均正常。以上病例出现角巩膜溶解考虑与一下因素相关:(1)巩膜面烧灼止血过于充分。巩膜表面富含血管,而巩膜基质层基本不含血管组织,暴露的巩膜面过分烧灼止血,使巩膜血供不足,巩膜溶解坏死,结膜移植片坏死脱落,尤其是角膜巩膜缘烧灼止血过多损伤角膜缘干细胞及角膜基质层,严重者可致角膜缘溶解坏死穿孔。因此,术中应尽量减少巩膜面烧灼止血。(2)术中MMC浓度多大、放置结膜缺损区时间过久及未充分冲洗干净MMC溶液,不仅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降低胬肉复发率,同时可使正常细胞坏死和凋亡,影响组织修复,导致角巩膜溶解坏死甚至穿孔。因此,术中应严格掌握MMC浓度使用时间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干净残留的MMC。(3)术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一般术后使用一月左右,若长期使用可抑制影响巩膜及角膜上皮修复。因此术后应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总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加用MMC后可有效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但也可引起角巩膜溶解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巩膜面烧灼止血应适当,MMC浓度不应过高、放置时间不应过长,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术后应密切随访,一旦发现角巩膜溶解,应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孙秉基,徐锦堂.角膜病的理论与基础[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35.
[2] Fercher A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development,principles,applications[J].z Med Phys,2010,20(4):251-276.
[3] 李建民,张铁民,李志辉.丝裂霉素C在眼科的应用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8,2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