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是聋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体能训练对聋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是非常必要的。体育能力的程度集中反映着体育教学效果,适应快速的发展需要是当前每一个师生共同的课题。笔者从聋校的体能训练对聋生作用、方法、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强化聋生体能训练。
关键词:聋生 体育教学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2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30-02
聋生体育教育的任务是:让聋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聋生的体能程度和体育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在聋生体育教学中老师多片面重视对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聋生体能的训练。只有从实际着手,增强聋生的体能训练,才能提高聋生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一、将新颖方法带入聋生体育教学
新颖的训练方法是指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聋生对新颖训练方法的接受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把课堂教学和聋生个体的创新活动相结合,系统地给聋生讲授体育训练方法,改变传统体育训练方式,最终达到让聋生学会健身,学会创新,改善聋生体能。
二、 体能训练对聋生的作用
体能训练是培养聋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一课。应从生理特点上分析,找到某些规律和趋势,以便在体能训练中自觉地、有效率地培养聋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1)生理弥补。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的各种感觉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的器官受损后,虽不能再生,但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出现某些有机的重组,或部分替代。对聋生而言,神经中枢不能通过听觉途径接受声音信息,但获得信息的途径由视觉、触觉、振动觉来替代。所以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发展视觉、触觉、振动觉来补偿听觉的功能。如:晨跑、早锻炼的体能训练在快跑和慢跑的变化中进行,通过步幅、步频或呼吸节奏的变化达到发展聋生振动觉的作用。如:游戏“抢凳子”要求聋生根据老师击掌的快慢节奏或慢走或快跑,最后看到老师停止后去抢凳子。这些有趣的体育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而且提高聋生的体能与身体素质。如有节奏的跳跃:按教师的手势,匀速而整齐地跳跃。节拍是1-2-3-4;5-6-7-8。聋生可先手拉手练习,然后独立练习。又如:篮球运球训练,通过手对球的控制发展触觉;球类训练,可以在激烈的比赛中观察场上队员的位置发展学生的视觉功能等。
(2)运动能力弥补。对聋生而言,由于听力缺陷,会影响到聋生的一些运动能力如灵敏、平衡、协调等能力降低。所以,在体能训练中要弥补这些运动能力。聋生在听觉方面有先天的损失,外界对其声音的刺激比较小,久而久之,就造成身体对外界反應降低,聋生在行动上就变得迟缓,反应慢。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之”字跑、1500米变速跑、倒退跑、倒退跳远、屈体跳和立卧撑跳转体等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耳是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内耳的耳蜗、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对运动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耳蜗连接着窝神经及脑干,不仅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还要执行平衡任务。半规管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对速度的变化作出反应。椭圆囊和球囊感受头部位置变化和直线变数运动,对协调和速度作出反应。内耳出现故障,就会对速度、平衡和协调造成很大的影响。反映在体育活动上,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空间定向能力差。针对以上情况,在体能训练中,我们采用双人竞速跑、篮球场摸线跑、羽毛球“米”字跑、击腿跳跃、篮球左手运球和跳绳来训练速度和协调素质;采用单脚站立、脚尖站立、顶物走、走平衡木、倒走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
三、聋生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
由于聋生的特殊性,学校聋生的耐力素质低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练习的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如果与普校学生的运动量相同聋生会吃不消,应降低练习强度,逐级增加聋生的耐力素质练习,满足聋生锻炼的需要。加强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的具体方法如下:
(1)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合理地休整,它是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间歇训练法的间歇时间长短,主要以运动负荷阈值为准。一般来讲,体能训练负荷较大时,间歇时间应长一些,以防止负荷继续上升,造成过多地消耗体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反之,负荷小,间歇时间短,锻炼的密度大。
(2)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把各种类型的动作,组合成一套锻炼项目,按一定的顺序循环往复地进行训练的方法。循环锻炼法所布置的各个练习点,内容搭配要用聋生已经掌握、简单易行的动作,同时,规定练习次数、标准和要求。如:聋生练习举轮胎深蹲做12次马上快速跑步一圈,最后跳绳50个,共做3组;可根据练习情况增加运动强度,调整休息时间。
(3)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和外部负荷的表面数据,按照既定间歇要求,在相对固定和机体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的次数和时间是决定训练效果的关键,确定和调节重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应考虑聋生的身体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徒手操和简单易掌握的力量练习,迅速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
(4)变换训练法。变换锻炼法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采用变换环境、条件、要求等,以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一种锻炼方法。采用变换训练法可以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提高锻炼情绪,强化锻炼意识,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如:在草地、树林、小丘等自然条件下,把快慢间歇跑、重复跑、加速跑和走等方法不规则地混合起来练习,跑的距离在5km以上。
四、聋生体能训练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究竟采用定性还是定量的方式常常成为聋生和老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体能训练的定量化,就是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聋生体能训练次数,通过量表的方式,阶段性地进行测试,以此来评判这段时间的训练效果,从而增加或减少体能训练的量、强度和时间,克服定性评估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优秀、良好、及格、差”这类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量化通过指标和训练的数据来反映训练的效果,让聋生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通过体能训练改变身体素质。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对比,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有竞争。量化会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促使聋生自觉地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在整个体能训练中,使聋生间的训练氛围有比较大的改善。因此,体能训练的效果应该以定量评估为主、定性评估为辅。
五、 结语
作为一名一线的聋生体育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一位聋生都有个性的一面,因此要量衣体裁;也应该考虑到聋生都会有其共性的地方,需要对这一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一套成熟的体能训练方法,融合理论、技能、素质和体能为一体的体育教学、考核体系。体育能力的训练为今后学生踏入社会开启一个良好的起点,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俞继英.残疾人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大中.体育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陈小峰,孟昭强.校园体育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孙瑶
关键词:聋生 体育教学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2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30-02
聋生体育教育的任务是:让聋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聋生的体能程度和体育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在聋生体育教学中老师多片面重视对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聋生体能的训练。只有从实际着手,增强聋生的体能训练,才能提高聋生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一、将新颖方法带入聋生体育教学
新颖的训练方法是指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聋生对新颖训练方法的接受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把课堂教学和聋生个体的创新活动相结合,系统地给聋生讲授体育训练方法,改变传统体育训练方式,最终达到让聋生学会健身,学会创新,改善聋生体能。
二、 体能训练对聋生的作用
体能训练是培养聋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一课。应从生理特点上分析,找到某些规律和趋势,以便在体能训练中自觉地、有效率地培养聋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1)生理弥补。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的各种感觉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的器官受损后,虽不能再生,但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出现某些有机的重组,或部分替代。对聋生而言,神经中枢不能通过听觉途径接受声音信息,但获得信息的途径由视觉、触觉、振动觉来替代。所以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发展视觉、触觉、振动觉来补偿听觉的功能。如:晨跑、早锻炼的体能训练在快跑和慢跑的变化中进行,通过步幅、步频或呼吸节奏的变化达到发展聋生振动觉的作用。如:游戏“抢凳子”要求聋生根据老师击掌的快慢节奏或慢走或快跑,最后看到老师停止后去抢凳子。这些有趣的体育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而且提高聋生的体能与身体素质。如有节奏的跳跃:按教师的手势,匀速而整齐地跳跃。节拍是1-2-3-4;5-6-7-8。聋生可先手拉手练习,然后独立练习。又如:篮球运球训练,通过手对球的控制发展触觉;球类训练,可以在激烈的比赛中观察场上队员的位置发展学生的视觉功能等。
(2)运动能力弥补。对聋生而言,由于听力缺陷,会影响到聋生的一些运动能力如灵敏、平衡、协调等能力降低。所以,在体能训练中要弥补这些运动能力。聋生在听觉方面有先天的损失,外界对其声音的刺激比较小,久而久之,就造成身体对外界反應降低,聋生在行动上就变得迟缓,反应慢。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之”字跑、1500米变速跑、倒退跑、倒退跳远、屈体跳和立卧撑跳转体等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耳是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内耳的耳蜗、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对运动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耳蜗连接着窝神经及脑干,不仅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还要执行平衡任务。半规管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对速度的变化作出反应。椭圆囊和球囊感受头部位置变化和直线变数运动,对协调和速度作出反应。内耳出现故障,就会对速度、平衡和协调造成很大的影响。反映在体育活动上,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空间定向能力差。针对以上情况,在体能训练中,我们采用双人竞速跑、篮球场摸线跑、羽毛球“米”字跑、击腿跳跃、篮球左手运球和跳绳来训练速度和协调素质;采用单脚站立、脚尖站立、顶物走、走平衡木、倒走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
三、聋生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
由于聋生的特殊性,学校聋生的耐力素质低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练习的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如果与普校学生的运动量相同聋生会吃不消,应降低练习强度,逐级增加聋生的耐力素质练习,满足聋生锻炼的需要。加强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的具体方法如下:
(1)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合理地休整,它是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间歇训练法的间歇时间长短,主要以运动负荷阈值为准。一般来讲,体能训练负荷较大时,间歇时间应长一些,以防止负荷继续上升,造成过多地消耗体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反之,负荷小,间歇时间短,锻炼的密度大。
(2)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把各种类型的动作,组合成一套锻炼项目,按一定的顺序循环往复地进行训练的方法。循环锻炼法所布置的各个练习点,内容搭配要用聋生已经掌握、简单易行的动作,同时,规定练习次数、标准和要求。如:聋生练习举轮胎深蹲做12次马上快速跑步一圈,最后跳绳50个,共做3组;可根据练习情况增加运动强度,调整休息时间。
(3)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和外部负荷的表面数据,按照既定间歇要求,在相对固定和机体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的次数和时间是决定训练效果的关键,确定和调节重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应考虑聋生的身体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徒手操和简单易掌握的力量练习,迅速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
(4)变换训练法。变换锻炼法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采用变换环境、条件、要求等,以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一种锻炼方法。采用变换训练法可以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提高锻炼情绪,强化锻炼意识,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如:在草地、树林、小丘等自然条件下,把快慢间歇跑、重复跑、加速跑和走等方法不规则地混合起来练习,跑的距离在5km以上。
四、聋生体能训练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究竟采用定性还是定量的方式常常成为聋生和老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体能训练的定量化,就是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聋生体能训练次数,通过量表的方式,阶段性地进行测试,以此来评判这段时间的训练效果,从而增加或减少体能训练的量、强度和时间,克服定性评估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优秀、良好、及格、差”这类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量化通过指标和训练的数据来反映训练的效果,让聋生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通过体能训练改变身体素质。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对比,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有竞争。量化会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促使聋生自觉地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在整个体能训练中,使聋生间的训练氛围有比较大的改善。因此,体能训练的效果应该以定量评估为主、定性评估为辅。
五、 结语
作为一名一线的聋生体育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一位聋生都有个性的一面,因此要量衣体裁;也应该考虑到聋生都会有其共性的地方,需要对这一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一套成熟的体能训练方法,融合理论、技能、素质和体能为一体的体育教学、考核体系。体育能力的训练为今后学生踏入社会开启一个良好的起点,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俞继英.残疾人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大中.体育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陈小峰,孟昭强.校园体育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