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缘于个人精神需要,是主观意识形态创造性劳动的结果。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模仿套用形式,很少有主观情感的抒发。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唤醒学生想象的意识。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等措施,使得这种现象能逐步得到扭转。
关键词:写作;指导策略
作为一种主体精神劳动,写作缘于个人精神需要,是主观意识形态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一种抒发内心真实感受的手段,写作应该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我情写我文”,其生命力的彰显即返璞归真。那么如何让学生敞开心扉,抒发自己最深最真实的感受,让高中生写作返璞归真呢?
一、寻找源头活水,抒写真实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才能作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高中生的生活圈子可能就是和父母、同学、老师日常相处的点滴故事以及对自然和社会或美或丑现象的感知,而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写作内容,并艺术性地化为语言文字生动活泼地走进作文中,从而真切地再现当代高中生的生活特色,披露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完成。
一是我口说我心——让学生“说真话”。语文的外延实际上与生活相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课前即兴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说出当天所观察到的有趣的、新鲜的、奇怪的、令人难过的事物或事件,这些都是最真实的记录,日积月累,素材也就越来积越多,直到情感饱和,就可诉诸笔端,那么生活中的真实发生的点滴就“说”到作文中去了。
二是我情写我文——让学生“诉真情”。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情动于衷行于言”,若是拨动了“情”弦,情动进而辞发,那么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关键是如何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源”?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创设情境,比如母亲节,教师布置话题:你最想和母亲说什么,你心目中的好妈妈应该是怎样?在进行一番心灵交流后,学生对母亲的那份情已经溢于言表了。因此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的文章就会文思如泉涌了。
三是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写真言”。当下的套话、大话、假话作文都是因为学生忽视了写真话后的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处处皆成文,可有些学生感到没什么可写,或是下笔千言,或全是古人古事,这也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生活这股活水。“言为心声”,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真言就是写我之“心”,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把亲身经历、真实体验有感而发地诉诸笔端。
二、挖掘教材资源,促进读写结合
高中生的学校生活模式限制了其生活空间,致使他们很难走进社会且呼吸到社会生活中的新鲜空气,很少直面人生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也就无法深入认识到生命本质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自身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所以他们因人文素养自然缺乏,理性思考空白,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缺乏真实可读性。高中语文教材以容量大、视角新的特点涵蓋了众多专家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选入教材的典范之作,无不源于生活,并融入作家审美感受,折射出生活的色彩。这些教学资源正好为高中生提供了广阔的体验空间,让他们从课文的感知中提升审美感受和人生感悟。
三、培养想象能力,拓展写作时空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写作而言,学生无疑是主体。在强调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作文教学无疑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决不能削弱甚至取代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而必须充分尊重和启发、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大胆表达心灵深处的情感。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让学生自主写作。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你给他一个比较宽广的自由展示空间,他就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作就会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就有真性情的文章出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减少对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束缚,也要减少对写作内容和技巧的束缚;既要还学生写作空间和时间的自由,也要还学生选材和立意的自由。
当学生能够自由写作了,教师还需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激发其想象的潜能。作文教学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自由和升华、灵魂的张扬,也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拿钱理群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夯实学生“精神的底子”。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唯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写作,真实写作。生活难免有很多牵绊和束缚,唯有写作时,个体是独立的,能把握自己的,任想象驰骋于文字里,如野草野花般“疯”长,让思想的小鸟到思维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翱翔。生命的自然使命便是这种自由、充实和快乐,拒绝任何虚伪和做作,作文就应当展示生命的这种原生态,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
总之,在高中作文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一双“慧眼”寻找源头活水,挖掘语文教材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主体精神创作时,才不会迷失自我。
关键词:写作;指导策略
作为一种主体精神劳动,写作缘于个人精神需要,是主观意识形态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一种抒发内心真实感受的手段,写作应该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我情写我文”,其生命力的彰显即返璞归真。那么如何让学生敞开心扉,抒发自己最深最真实的感受,让高中生写作返璞归真呢?
一、寻找源头活水,抒写真实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才能作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高中生的生活圈子可能就是和父母、同学、老师日常相处的点滴故事以及对自然和社会或美或丑现象的感知,而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写作内容,并艺术性地化为语言文字生动活泼地走进作文中,从而真切地再现当代高中生的生活特色,披露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完成。
一是我口说我心——让学生“说真话”。语文的外延实际上与生活相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课前即兴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说出当天所观察到的有趣的、新鲜的、奇怪的、令人难过的事物或事件,这些都是最真实的记录,日积月累,素材也就越来积越多,直到情感饱和,就可诉诸笔端,那么生活中的真实发生的点滴就“说”到作文中去了。
二是我情写我文——让学生“诉真情”。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情动于衷行于言”,若是拨动了“情”弦,情动进而辞发,那么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关键是如何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源”?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创设情境,比如母亲节,教师布置话题:你最想和母亲说什么,你心目中的好妈妈应该是怎样?在进行一番心灵交流后,学生对母亲的那份情已经溢于言表了。因此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的文章就会文思如泉涌了。
三是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写真言”。当下的套话、大话、假话作文都是因为学生忽视了写真话后的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处处皆成文,可有些学生感到没什么可写,或是下笔千言,或全是古人古事,这也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生活这股活水。“言为心声”,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真言就是写我之“心”,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把亲身经历、真实体验有感而发地诉诸笔端。
二、挖掘教材资源,促进读写结合
高中生的学校生活模式限制了其生活空间,致使他们很难走进社会且呼吸到社会生活中的新鲜空气,很少直面人生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也就无法深入认识到生命本质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自身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所以他们因人文素养自然缺乏,理性思考空白,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缺乏真实可读性。高中语文教材以容量大、视角新的特点涵蓋了众多专家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选入教材的典范之作,无不源于生活,并融入作家审美感受,折射出生活的色彩。这些教学资源正好为高中生提供了广阔的体验空间,让他们从课文的感知中提升审美感受和人生感悟。
三、培养想象能力,拓展写作时空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写作而言,学生无疑是主体。在强调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作文教学无疑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决不能削弱甚至取代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而必须充分尊重和启发、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大胆表达心灵深处的情感。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让学生自主写作。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你给他一个比较宽广的自由展示空间,他就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作就会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就有真性情的文章出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减少对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束缚,也要减少对写作内容和技巧的束缚;既要还学生写作空间和时间的自由,也要还学生选材和立意的自由。
当学生能够自由写作了,教师还需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激发其想象的潜能。作文教学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自由和升华、灵魂的张扬,也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拿钱理群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夯实学生“精神的底子”。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唯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写作,真实写作。生活难免有很多牵绊和束缚,唯有写作时,个体是独立的,能把握自己的,任想象驰骋于文字里,如野草野花般“疯”长,让思想的小鸟到思维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翱翔。生命的自然使命便是这种自由、充实和快乐,拒绝任何虚伪和做作,作文就应当展示生命的这种原生态,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
总之,在高中作文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一双“慧眼”寻找源头活水,挖掘语文教材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主体精神创作时,才不会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