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数型超宽带TEM喇叭的设计与实验

来源 :舰船电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girl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TEM喇叭天线的阻抗匹配特性和远场辐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指数线形TEM喇叭天线.与传统的TEM喇叭天线相比,新型指数线形TEM喇叭天线在全频段内减小了天线的反射系数,提高了低频时天线的辐射效率,拓展了天线的带宽.验证实验表明,该天线带宽为800MHz~6GHz,尺寸为20cm×20cm×20cm,同时兼顾了天线的小型化与超宽带.
其他文献
针对存在阵元位置误差的水下多元线阵,提出一种基于多频率单校准源的阵形校准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位置已知的校准源的频率,使信号分别符合阵列的远场及近-远场模型,通过对两种模型的联合处理,实现对阵列位置误差的校准.利用该方法对多元直线阵列进行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校准精度和稳健性,可有效提升阵形校准效率和阵列波达方向估计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舰艇通信装备运行时间长、运行环境恶劣、维修难度高,是一个随机因素较大、复杂程度较高的系统,因此对该系统使用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具有较大意义.首先,基于4M1E原理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基于证据推理算法的置信规则库推理方法(Belief Rule-Base Inference Methodology Using the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RIMER)进行风险评价建模;最后,运用该方法对某舰艇通信装备运行情况应用到具体实例上,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
数字通道测试速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单块板卡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是当今大规模集成电路(SOC)测试系统发展的趋势,由于测试系统高速数字通道校准的特殊性以及缺少对高速数字通道校准方法及技术规范的研究,当前高速数字通道普遍缺乏可靠的量值溯源途径.论文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系统高速数字通道校准装置架构设计方法,该方案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实现校准装置的通用性、便携性以及校准过程的自动化.
针对现有的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合理性较低、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免疫遗传优化的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排除选型的设备和可靠度指标确定的设备,根据剩余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系统可靠性建模;构建全寿期总成本函数,得到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函数;随机生成初始种群,筛选种群中的抗体,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自适应交叉与变异,接着采用免疫算法,提取疫苗,对抗体进行疫苗接种,将适应度高的抗体分入新一代种群,判断新一代种群是否收敛,若是,输出分配结果,否则返回抗体筛选步骤.该方法以全寿期总成本最低为分配目标
针对强海杂波及岛岸背景等复杂环境导致红外目标识别性能弱化的问题,论文利用红外外场实测数据,对图像中的舰船目标及背景杂波的特征进行研究,统计了天空、海浪、目标等局部区域在灰度统计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上的分布,并分析了各特征在天空、海浪及目标的可区分性.针对特征维度过高影响目标识别性能这一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完成了特征选择,使目标正确识别率达到89.95%.
由于现代战争对隐身目标和远距离弱目标的测量需求凸显,使在这些方面有突出优势的MIMO雷达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论文研究集中式双基地MIMO雷达的多目标角度估计问题,该雷达系统的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间隔的距离较远,收发阵中阵元密集布置,发射天线发射相互正交的波形,在接收端进行匹配滤波处理以分离出不同信号,从而形成特有的波形分集效应,相对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好的目标空间分辨率和参数估计能力.论文将改进后的MUSIC算法引入到双基地MIMO雷达的目标角度估计问题中,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准确地估计出了多个目标的角
为研究倾斜海床条件下,舰船水下腐蚀相关静态电场的场分布问题,针对空气—海水—倾斜海床三层模型,采用水平直流电偶极子对场源进行模拟,利用静电场的镜像法,线性叠加场源和各镜像源在场点产生的标量电位,推导出了海水中的水平直流电偶极子在海水、空气及海床中产生的标量电位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并证明了所得表达式是满足边界条件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舰船水下腐蚀相关静态电场的场分布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舰船目标的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社会对建筑施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建筑施工技术凸显了在工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应运其建筑施工效果、品质,就必须对建筑施工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本文将从建筑施工特点、创新技术、应用案例及未来创新方向四个方面,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提高土木建筑行业的建筑品质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带来一定的启示.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心城区的建设逐渐趋于饱和,高楼林立密集、路网纵横交叉、管线错综复杂,拥挤、狭小的作业空间和复杂的施工环境使中心城区的工程建设难度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长宁区遵义路(虹桥天都-绿城广场)人行地下通道工程在地面道路无法封闭,采用明挖加顶管作业方式,实施两侧既有建筑地下连通道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采取MJS定向摆喷加固、二次进洞机头分离、有限空间吊装等技术措施,最终使工程得以如期、顺利完成.为今后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项目中类似工况提供借鉴.
阐述EPC模式的特点,实施EPC模式中的问题,基于EPC模式的工程管理措施,包括统筹规划、优化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的控制,从而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并降低项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