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是记录自己在校及在家期间各方面的表现,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評价自己,努力使自己体验成功,感受到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从而,积极进取。几年来的素质评价工作使我感受颇多,下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先进个人评定制度的先进理念。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参与各种初中活动,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我教育学生《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不是为了单纯打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同时,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增进他们间的了解,让家长对自己在家的一些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家长是爱孩子的,但自己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够。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班主任不应该拥有唯一的评判权,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则由同伴为评价主体。
教师细心地发现并赏识学生的各方面的优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使学生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超越他人,战胜自我的愉悦,克服一切困难前进。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过得去的学生进行激励,对成功的学生进行挑战与竞争教育,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评价主体是师生互动。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是突出的,因此对学生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从教师一元化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加油站”。学生成为主动的自我评价者,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开发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培养学生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自制。学生无疑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懂得自己的“闪光点”,为教师全面、准确评价获得第一手材料,同学互评,包括文化课学习,特长爱好,行为习惯及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在同学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互评,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树立学习的榜样。家长参与学生素质评价的好处:一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二是协调教师与家长的行为,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三是促进教师、家庭和学生三方的感情交流,优化育人的环境。
这样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富有个性的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使评价指标明朗化了,但这只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由于不同年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每个学生在相同领域发展依然存在水平差异,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年龄段的差异和同年龄段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于是,还必须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按照低、中、高螺旋上升的原则科学拟订出不同年段的评价内容,具体实施中还要特别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兼顾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起点,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分块评价标准下通过“协商”拟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即使是同一条内容,也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发展。如:“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我检查”这一指标,A同学目标允许是“坚持仔细检查、争取一周作业全对”,B同学目标允许是“学会自我检查、争取连续三次全对”.总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个较大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愿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班主任不应该拥有唯一的评判权,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则由同伴为评价主体。
教师细心地发现并赏识学生的各方面的优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使学生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超越他人,战胜自我的愉悦,克服一切困难前进。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过得去的学生进行激励,对成功的学生进行挑战与竞争教育,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评价主体是师生互动。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是突出的,因此对学生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从教师一元化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加油站”。学生成为主动的自我评价者,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开发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培养学生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自制。学生无疑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懂得自己的“闪光点”,为教师全面、准确评价获得第一手材料,同学互评,包括文化课学习,特长爱好,行为习惯及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在同学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互评,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树立学习的榜样。家长参与学生素质评价的好处:一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二是协调教师与家长的行为,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三是促进教师、家庭和学生三方的感情交流,优化育人的环境。
这样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富有个性的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使评价指标明朗化了,但这只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由于不同年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每个学生在相同领域发展依然存在水平差异,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年龄段的差异和同年龄段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于是,还必须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按照低、中、高螺旋上升的原则科学拟订出不同年段的评价内容,具体实施中还要特别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兼顾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起点,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分块评价标准下通过“协商”拟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即使是同一条内容,也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发展。如:“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我检查”这一指标,A同学目标允许是“坚持仔细检查、争取一周作业全对”,B同学目标允许是“学会自我检查、争取连续三次全对”.总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个较大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愿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