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新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广泛应用,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出发,立足大学校园,深入分析了当前校园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既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许面临不小的挑战,高校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构建和谐美好的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机遇;挑战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认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加深,而新兴媒介也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新的传播媒介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并使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了新的特质,如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使得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性、自主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等新的特点。可以说,新媒体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加强和改进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
對于“新媒体”的概念,学者们的解释说法不一。一方面,实践运用者和理论研究者们对于它的定义各有侧重,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革新,“新媒体”内涵也在不断延伸,立足于不同的时代,甚至是同一时代的不同时间点,人们对“新媒体”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就曾经指出:“新媒体的概念具有相对性、时间性和发展性[1]。目前学术界普遍较为认可的定义为: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2],如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桌面视窗、触摸媒体、微博、微信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的四种代表,相对于它们而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之“新”体现在技术、形式、理念等多个方面。技术之革新是新媒体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形式之新颖是新媒体的显性特征,理念之革新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根本的区别。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更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多样,参与、互动性强,传播效率较高,时尚性特征明显等四个方面。
1、表现形式多样。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使得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表达渠道在新媒体时代得到融合,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各类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参与、互动性强。新媒体是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感官的刺激,更能获得心理的愉悦,并在消费的同时,建立与他人、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3]。各类传播媒介往往也格外关注用户的参与性,如微博的评论、转播,微信的点赞、分享等,这些功能的设置极大程度地方便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
3、传播效率较高。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壁垒,不同信息平台之间可以十分便捷地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尤其是公共信息平台向个人信息平台的分享,如新闻、音乐一键分享到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当代的信息接受者往往也同时扮演传播者的角色,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大大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4、时尚性特征明显。在当今社会,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单纯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商品的服务,更多的是商品的意义,即商品的符号价值。新媒介很多时候是作为“时尚”被消费的。
二、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所在。然而,新媒体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其丰富的传播渠道,高效的传播方式以及超强的参与、互动性极大限度地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无障碍、无限制的人际交往环境[4]。另一方面,它十分突出的虚拟性和便捷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影响学业和自我成长,冗杂的信息给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促进大学生交流方式多样化。凭借网络技术的发展创新,QQ,微博、微信、网络公告等新媒体方式为信息的及时公布、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交流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速度和获取量,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也更受大学生的喜欢[5]。
2、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新媒体是各类网络资源的集合体,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实现形式。各类校园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各类微文征集比赛、微博互动活动等使得校园文化活动获得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大学生个人来说,他们从网络信息库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抒发情感,共享校园,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3、新媒体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传统媒体时代,大学校园是一座相对独立的“象牙塔”,大学的文化活动在校园的围墙之内自成系统,空间局限性很大。而到了新媒体时代,由互联网营造的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传播空间,以其传输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彻底突破了大学校园的空间局限,不同大学、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大学师生身处校内,就可快捷地借助新媒体主动迅速、大规模地传播优秀的文化成果,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大学与社会务界的联系,扩大了校园文化的覆盖面,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4、新媒体促使校园文化加速向外部开放。新媒体凭借其极强的共享性和互动性,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与外部环境的互通交流,也加快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身处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十分便捷地与外界交流,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并与各类思潮产生碰撞、融合。新媒体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获取校外信息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向社会输出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观点、创意,校园里的精彩活动、重大事件等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向校外传播,使得校园文化获得更多的机会走向社会,并以其友好开放的姿态展现着其独特魅力。 (二)新媒体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1、多元文化挑战高校的主流文化。大学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培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来,大学文化的这一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开放性使大学文化不得不向虚拟社会开放,而新媒体传播方式自由、隐蔽,加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大力宣扬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拜金主义,使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冲击着校园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使大学对文化建设的主导权被削弱,大学维护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主流文化中心地位的难度日益加大。
2、冗杂的信息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新媒介时代下,媒介传播了丰富的信息,但同时这些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的。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传播者媒介素养缺失,不断的在社会上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赌博盗版、信息虚假;這些信息凭借新新媒介及时的传播速度,在校园流传。由于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那些极端、反动的信息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成长。
3、高校大学生易沉溺于新媒体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高效、便捷、生动,完全迎合额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学生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更加高效地进行新闻浏览、资料查阅、社交互动等活动,因此,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享受网络时代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甚至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的负面问题。
4、削弱了大学文化的引导功能。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在以往的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引导力一直保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而新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局面。新媒体以其快捷、丰富的优势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容量,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但这种变革不仅造成了大学生的“新媒体依赖症”,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形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三、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议
无论是从影响范围还是使用深度来看,新媒体已经以相当强势的姿态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校园建设中不容忽略的文化要素,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势而为”,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影响力,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做好过程控制,加强引导、监督。
1、用心打造校园媒体新平台。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媒体在高校校园的地位岌岌可危,传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进行新媒体平台建设,掌握校园文化引领的主动权。一是优化硬件设施配备,做好校园网络的提档升级,尤其是无线网络、终端多媒体平台的覆盖等。二是广泛搭建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等互动渗透式媒体平台,让新媒体成为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窗口。
2、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发展新思路。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发展应该始终贯彻这一理念。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化发展思路必须适时转变,与大学生的心理、情感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里的强大影响力,借助这一平台开展积极健康的时尚化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全力捍卫校园文化主流价值观。新媒体时代也是“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兼具着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各种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点鱼龙混杂,大学生们很容易陷入价值选择的危机,受到外部环境的错误引导。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格外注重主流价值观点的传输,积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健全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有效抵制各种有害思潮的冲击。
参考文献:
[1]许鹏.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2]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界,2006(7).
[3]李秀清,新新媒介时代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
[4] 颜秉忠,王晓玲,葛春颖.论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构建[J].媒体观察,2012(09).
[5]孙琪琦,许丽芬,孙兆伦,陈佩露.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机遇;挑战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认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加深,而新兴媒介也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新的传播媒介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并使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了新的特质,如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使得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性、自主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等新的特点。可以说,新媒体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加强和改进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
對于“新媒体”的概念,学者们的解释说法不一。一方面,实践运用者和理论研究者们对于它的定义各有侧重,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革新,“新媒体”内涵也在不断延伸,立足于不同的时代,甚至是同一时代的不同时间点,人们对“新媒体”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就曾经指出:“新媒体的概念具有相对性、时间性和发展性[1]。目前学术界普遍较为认可的定义为: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2],如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桌面视窗、触摸媒体、微博、微信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的四种代表,相对于它们而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之“新”体现在技术、形式、理念等多个方面。技术之革新是新媒体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形式之新颖是新媒体的显性特征,理念之革新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根本的区别。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更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多样,参与、互动性强,传播效率较高,时尚性特征明显等四个方面。
1、表现形式多样。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使得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表达渠道在新媒体时代得到融合,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各类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参与、互动性强。新媒体是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感官的刺激,更能获得心理的愉悦,并在消费的同时,建立与他人、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3]。各类传播媒介往往也格外关注用户的参与性,如微博的评论、转播,微信的点赞、分享等,这些功能的设置极大程度地方便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
3、传播效率较高。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壁垒,不同信息平台之间可以十分便捷地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尤其是公共信息平台向个人信息平台的分享,如新闻、音乐一键分享到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当代的信息接受者往往也同时扮演传播者的角色,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大大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4、时尚性特征明显。在当今社会,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单纯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商品的服务,更多的是商品的意义,即商品的符号价值。新媒介很多时候是作为“时尚”被消费的。
二、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所在。然而,新媒体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其丰富的传播渠道,高效的传播方式以及超强的参与、互动性极大限度地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无障碍、无限制的人际交往环境[4]。另一方面,它十分突出的虚拟性和便捷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影响学业和自我成长,冗杂的信息给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促进大学生交流方式多样化。凭借网络技术的发展创新,QQ,微博、微信、网络公告等新媒体方式为信息的及时公布、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交流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速度和获取量,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也更受大学生的喜欢[5]。
2、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新媒体是各类网络资源的集合体,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实现形式。各类校园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各类微文征集比赛、微博互动活动等使得校园文化活动获得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大学生个人来说,他们从网络信息库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抒发情感,共享校园,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3、新媒体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传统媒体时代,大学校园是一座相对独立的“象牙塔”,大学的文化活动在校园的围墙之内自成系统,空间局限性很大。而到了新媒体时代,由互联网营造的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传播空间,以其传输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彻底突破了大学校园的空间局限,不同大学、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大学师生身处校内,就可快捷地借助新媒体主动迅速、大规模地传播优秀的文化成果,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大学与社会务界的联系,扩大了校园文化的覆盖面,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4、新媒体促使校园文化加速向外部开放。新媒体凭借其极强的共享性和互动性,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与外部环境的互通交流,也加快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身处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十分便捷地与外界交流,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并与各类思潮产生碰撞、融合。新媒体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获取校外信息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向社会输出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观点、创意,校园里的精彩活动、重大事件等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向校外传播,使得校园文化获得更多的机会走向社会,并以其友好开放的姿态展现着其独特魅力。 (二)新媒体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1、多元文化挑战高校的主流文化。大学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培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来,大学文化的这一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开放性使大学文化不得不向虚拟社会开放,而新媒体传播方式自由、隐蔽,加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大力宣扬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拜金主义,使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冲击着校园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使大学对文化建设的主导权被削弱,大学维护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主流文化中心地位的难度日益加大。
2、冗杂的信息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新媒介时代下,媒介传播了丰富的信息,但同时这些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的。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传播者媒介素养缺失,不断的在社会上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赌博盗版、信息虚假;這些信息凭借新新媒介及时的传播速度,在校园流传。由于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那些极端、反动的信息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成长。
3、高校大学生易沉溺于新媒体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高效、便捷、生动,完全迎合额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学生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更加高效地进行新闻浏览、资料查阅、社交互动等活动,因此,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享受网络时代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甚至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的负面问题。
4、削弱了大学文化的引导功能。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在以往的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引导力一直保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而新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局面。新媒体以其快捷、丰富的优势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容量,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但这种变革不仅造成了大学生的“新媒体依赖症”,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形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三、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议
无论是从影响范围还是使用深度来看,新媒体已经以相当强势的姿态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校园建设中不容忽略的文化要素,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势而为”,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影响力,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做好过程控制,加强引导、监督。
1、用心打造校园媒体新平台。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媒体在高校校园的地位岌岌可危,传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进行新媒体平台建设,掌握校园文化引领的主动权。一是优化硬件设施配备,做好校园网络的提档升级,尤其是无线网络、终端多媒体平台的覆盖等。二是广泛搭建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等互动渗透式媒体平台,让新媒体成为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窗口。
2、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发展新思路。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发展应该始终贯彻这一理念。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化发展思路必须适时转变,与大学生的心理、情感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里的强大影响力,借助这一平台开展积极健康的时尚化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全力捍卫校园文化主流价值观。新媒体时代也是“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兼具着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各种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点鱼龙混杂,大学生们很容易陷入价值选择的危机,受到外部环境的错误引导。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格外注重主流价值观点的传输,积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健全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有效抵制各种有害思潮的冲击。
参考文献:
[1]许鹏.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2]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界,2006(7).
[3]李秀清,新新媒介时代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
[4] 颜秉忠,王晓玲,葛春颖.论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构建[J].媒体观察,2012(09).
[5]孙琪琦,许丽芬,孙兆伦,陈佩露.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