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政府动员与社会组织回应r——基于新冠疫情防控的混合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能够发挥补充和补足政府功能的作用.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特征,制度环境和治理能力视角下的研究难以对此做出合理解释.借助扎根理论方法对动员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动员具有与疫情防控需求、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水平、政府日常工作相“适配”的特征,是一种“适配型动员”;进一步的案例分析发现,社会组织在不同层次上参与到疫情防控之中,但其参与受动员政策的影响有限,对政府动员显现出“低度回应”特征.提高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动员力,既要加强动员政策与社会组织实际需求的适配性,也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监控.
其他文献
当今国外学界,阿瑟对《资本论》的“新辩证法式”解读颇为新颖。他的解读主要是一种哲学式的解读,旨在突出黑格尔的体系辩证法而非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内在关联。阿瑟和“新辩证法学派”在国内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当前对于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心概念的考察而缺乏对其解读原则的总体把握,以致相关研究未能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视域中去。大致看来,阿瑟对于《资本论》的解读原则主要包括:(1)强调黑格尔《逻辑学》对马克思的影响;(2)反对恩格斯开创的线性逻辑解释路线;(3)“颠倒”价值理论的出发点;(4)重释马克思政
人工智能促进了社会风险治理系列创新,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与理论研究发现,就“技术治理”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风险治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只有对技术做出最佳选择,才能促使治理效果最佳化。就“政府社会”而言,人工智能不仅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而且通过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社区参与与社区赋权促进了民间社会成为治理主体。就“挑战前景”而言,人工智能将在许多方面迅速使人类智能落后,最重要的风险治理技术问题将由人工智能负责,出现所谓的“技术奇异性”或“奇异性”现象而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就“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度是一个抽象的比较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层面所达及的崇高境界或先进程度。寻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度,总体上需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三个维度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度首先体现在文化内核中思想的深度与高度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内核的依托;理论高度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象的有效诠释;政治高度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实践向度的积极延展。
针对民营养老机构受制于资金实力弱、融资渠道不畅、盈利率低及康复护理设备价格昂贵,养老服务整体质量难以明显提升的困境,融资租赁这一金融工具能够有效缓解其融资难题。基于融资租赁理论,融资租赁与民营养老机构设施升级在资金、投资回报期限、时间需求及管理方式方面存在耦合性,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民营养老机构设施升级的直接融资租赁+厂商租赁模式、售后回租模式和分成租赁模式,结合养老机构融资租赁实践案例,提出政府、融资租赁企业和民营养老机构多方协同的政策建议。
休谟的正义论在西方正义思想史上独树一帜.休谟既持有人性二元论,即人类有着对他人仁慈(仁爱)本性或同情的情感与自私本性和情感,但又认为人从根本上看是自私的.在休谟看来,
意识形态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生产可理解为决定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精神生产活动,可阐释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可具象为以知识、权力和话语为基本要素的生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生产是在理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展开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意识形态生产带来重大机遇,更提出了全新挑战。故在基本思路上,中国共产党要紧扣“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价值旨归,从解决国内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为世界发展供给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出发,构建起意识形态生产的内容体系,并不断
友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最具创新性的概念。友善信仰作为基于内在善意的对他人宽容友好的情感态度以及基于爱心的助人为乐的实践行动相统一的内在德性,知与行相统一并由知而行、实然与应然相统一并由现实而达理想、自觉与自愿相统一并由自觉而达自愿是友善信仰的重要特征。友善既有其现实之物质基础,它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由此而带来的人际关系和谐诉求的客观反映,特别是它顺应了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人性自我完善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友善还有其我国传统德性主义之文化基因,它在传统文化中有其“仁者,人也”这一以德立人极
基于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4年至2017年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都已进入生态—经济系统的高水平耦合阶
《坛经》是中国众多佛教著述中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经典性著作,是禅宗的核心文本。《坛经》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有90余年的历史,通过对其英译和传播情况的梳理,大致可以归纳为大众化、学术化、本地化和多元化四个翻译阶段,每个阶段各具特征。大众化翻译阶段译者都具有禅学背景,译本主要面向大众读者,不过多使用注释;学术化翻译阶段译者多为华裔学者,译本主要面向专业读者,多用注释。这一时期又恰逢美国“禅学热”,《坛经》英译对美国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本地化翻译阶段开始出现佛经翻译社参与英译工作,译本主要面向本土大
进化史观逐渐替代传统史观,是中国思想近代转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思想变迁之一,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实践.太虚洞察到这一转型的深远影响,并对进化史观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