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州镇湖街道是苏州刺绣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销售和批发的集散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然而,苏绣产业中人才队伍存在的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流动性低等特点明显制约了苏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政府层面、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构建苏绣产业发展的良好的主体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刺绣产业;人力资源;发展对策;苏州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02-02
一、镇湖刺绣产业的人才队伍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事传统手工业的人数在逐年递减,从事刺绣工作的女性人数也在逐年递减,镇湖绣娘人力资源目前呈现出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流动性低的特点。
图1 绣娘年龄结构图(普通绣娘与有职称绣娘)
据镇湖刺绣协会2010年底的不完全调查,从事刺绣的绣娘总数为4 361人,从事刺绣相关产业的2 467人。从图1的黑线可以看出,直接从事刺绣的绣娘中20岁以下占总数的4%,21~30岁的绣娘占7%,31~40岁的绣娘占19%,三者相加,40岁以下的绣娘总共只占绣娘总数的30%。41~50岁的绣娘总数最多,占52%,这部分绣娘现在正是从事刺绣的黄金年纪,目前镇湖的高工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个年龄段。从图1还可以看出,绣娘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年轻的绣娘相对太少,绣娘的后继人才、复合型人才严重欠缺。而从图标一有职称的绣娘结构图(灰线)来看,51~60岁的结构相当,61岁以上的人员只占1%,说明61岁以上绣娘还未真正重视职称评定,也可能是年龄较大的绣娘只是会刺绣;但从21~30岁和31~40岁两个年龄结构的有职称绣娘的比例来看,远远高于整个绣娘群体的结构,可以看出,年轻绣娘由于本身的学习能力较强,加上整个绣娘群体开始重视职称的评定,行业协会也开始加强了培训的力度,因此有职称的绣娘之中,年轻绣娘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在全部绣娘之中,年長的绣娘比例相对较高,不难看出绣娘队伍的后续培养问题值得关注。
图2 绣娘学历结构占比
从图2可以看出,在镇湖绣娘的学历结构统计表中,大专及以上的绣娘只占绣娘总数的4%,而文盲或者小学的占54%,中学的占42%,可见,绣娘的人才队伍文化知识结构不甚合理,甚至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镇湖刺绣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理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图3 本地绣娘与外地绣娘的占比
从图3可以看出,从本地绣娘与外地绣娘的占比来看,在整个从事刺绣的绣娘中,外地人大约为370人,占整个绣娘队伍的8%,可以看出刺绣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要靠本地人员的传承和发展。
二、苏州刺绣产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对策
1.政府是刺绣人才开发的策划者和服务员。刺绣产业作为镇湖一个传统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镇湖未来的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也直接关系到镇湖刺绣产业的发展,镇湖刺绣人才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公共服务,具有很大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政府应当首当其责,有所作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种政策的制定,以帮助解决人才的保障问题,可以从教育、社保、就业、信息、培训、创业、职称、奖励等多方面入手,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她们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更好地服务刺绣产业发展。(2)资金支持,作为公共产品性质的人才开发战略的执行,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利益具有非排他性,政府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来保障人才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3)政府的市场监管和服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越来越充当服务员的角色,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规范人才开发战略的有序开展。
2.培养本土化人才。为了能够让刺绣这一传统产业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下去,刺绣从娃娃抓起,近年来,街道在中小学开设了刺绣劳技培训班,进行刺绣技能现场教学,增强学生们对刺绣技艺的兴趣和爱好。(1)建立立体的刺绣产业教育机制,培养本地人才服务刺绣产业发展。从镇湖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体系,2006年,街道开设了定向招生的“刺绣专业大专班”,由街道出资提供学费补贴并设立“镇湖苏绣人才”助学金和奖学金,目前已有两届60名“科班绣娘”在读,已有13名科班绣娘完成学业,充实到绣娘队伍中来。(2)建立镇湖刺绣实习培训基地。一是“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实习培训基地” 地位于刺绣艺术之乡的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是由海云刺绣研究所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合作、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政府支持协助,通过传统手工艺和学院的结合实现“双赢”的实习培训基地。基地一方面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践场所,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学院素描、色彩等美术培训课程以及专家讲座等形式来提升镇湖绣娘的艺术修养,通过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推动镇湖刺绣技艺的提高,促进刺绣文化产业的进步,同时也为刺绣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载体;二是清华大学纤维艺术研究中心同梁雪芳工作室,共同打造的纤维艺术与刺绣复合发展的领域;三是依托北京大学数字艺术设计系,结合中小学刺绣课程,用动漫等形式增加刺绣普及的感性程度,增加学生学习刺绣的兴趣,在乐趣中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3)搭建绣娘全员培训体系。通过绣娘的全方位学习,终身学习,刺绣技艺的提升,一般的刺绣工匠正在逐步成为刺绣艺术家。目前镇湖拥有的像姚建萍、卢福英绣娘大师都会传授技艺给自己的学徒,其中已经有6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两人为省级传承人。(4)通过其他载体,交流刺绣技艺,壮大人才队伍建设。每两年开办一次中国刺绣艺术节,如今改为每年一届。艺术节的举办,不仅让许多人欣赏到刺绣艺术,也为刺绣人才展起集聚作用。依托艺术节的刺绣比赛,刺绣发展论坛,技艺研修班等,为绣娘技艺的提升,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技艺。街道也不忘记对绣娘技艺的提升,每年街道组织举办“银针杯”刺绣大赛,通过绣娘之间的技能比赛,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技艺。对失地人员(含农民)参加经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大专学历及以上成人教育学习的,实行先登记后培训,学习结束后,凭相关学历证书,街道承担部分学费;参加经劳动部门认可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街道报销全部培训学费。(5)吸引本地农民进入刺绣产业。针对街道农村人口占90%以上,且相当部分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还有刺绣职业技能良莠不齐以及刺绣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果农缺乏农业专业知识等情况,街道依托镇湖劳动和保障事务所、刺绣协会、工、青、妇等部门举办各类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学历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养。近三年来帮助2 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人员200余名,帮助部分农民转入刺绣产业发展,其中10余人开设了自己的绣庄进行创业,并对创业者进行跟踪服务。
3.引进需要的人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一大批综合素质强的战略性人才,特别是刺绣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只有引进才能很快地找到合适的人才,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快速整合有效资源。(1)引进刺绣专业人才(刺绣、刺绣美工)从目前阶段来讲,首先要引进专业的刺绣方面人才,还有就是为刺绣发展增加活力的素描、摄影、国画等相关创意产业类人才。可以通过镇湖的绣庄、刺绣协会等组织结构引进人才,引进的这些专才来即能用,快速推动刺绣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招商等部门,直接引进与刺绣产业相关的单位整体入驻,这些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们的入驻就立即可以带来相当的生产力,最好能形成一定的龙头企业,可以为整个刺绣产业的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2)引进非刺绣专业人才(管理、物流、外贸)随着刺绣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刺绣销售量的增加不仅带动物流业发展,国外客户的增加带动外贸业的发展,而刺绣的创新创意就必须要大量创意人员的存在,而集群内部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利用激励等手段不断调动人才的各方面发展,进而使整个刺绣产业焕发活力。
4.建设刺绣人才集聚地。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城市有没有创新的环境比集聚人才更重要,而我们现在要建设人才的集聚地,就必须首先建设一个有创新的外围环境。在我们刺绣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下以及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刺绣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互交融,吴文化、刺绣文化、湿地文化相互渗透的镇湖,多种文化创意园的建设,有助于形成一个知识交流和技术扩展的大环境,更能撞击出创意的火花,搭建好实现人才价值的平台或空间,更能吸引人才的集聚,培养出更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带动镇湖刺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陈凤雪]
关键词:刺绣产业;人力资源;发展对策;苏州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02-02
一、镇湖刺绣产业的人才队伍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事传统手工业的人数在逐年递减,从事刺绣工作的女性人数也在逐年递减,镇湖绣娘人力资源目前呈现出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流动性低的特点。
图1 绣娘年龄结构图(普通绣娘与有职称绣娘)
据镇湖刺绣协会2010年底的不完全调查,从事刺绣的绣娘总数为4 361人,从事刺绣相关产业的2 467人。从图1的黑线可以看出,直接从事刺绣的绣娘中20岁以下占总数的4%,21~30岁的绣娘占7%,31~40岁的绣娘占19%,三者相加,40岁以下的绣娘总共只占绣娘总数的30%。41~50岁的绣娘总数最多,占52%,这部分绣娘现在正是从事刺绣的黄金年纪,目前镇湖的高工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个年龄段。从图1还可以看出,绣娘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年轻的绣娘相对太少,绣娘的后继人才、复合型人才严重欠缺。而从图标一有职称的绣娘结构图(灰线)来看,51~60岁的结构相当,61岁以上的人员只占1%,说明61岁以上绣娘还未真正重视职称评定,也可能是年龄较大的绣娘只是会刺绣;但从21~30岁和31~40岁两个年龄结构的有职称绣娘的比例来看,远远高于整个绣娘群体的结构,可以看出,年轻绣娘由于本身的学习能力较强,加上整个绣娘群体开始重视职称的评定,行业协会也开始加强了培训的力度,因此有职称的绣娘之中,年轻绣娘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在全部绣娘之中,年長的绣娘比例相对较高,不难看出绣娘队伍的后续培养问题值得关注。
图2 绣娘学历结构占比
从图2可以看出,在镇湖绣娘的学历结构统计表中,大专及以上的绣娘只占绣娘总数的4%,而文盲或者小学的占54%,中学的占42%,可见,绣娘的人才队伍文化知识结构不甚合理,甚至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镇湖刺绣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理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图3 本地绣娘与外地绣娘的占比
从图3可以看出,从本地绣娘与外地绣娘的占比来看,在整个从事刺绣的绣娘中,外地人大约为370人,占整个绣娘队伍的8%,可以看出刺绣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要靠本地人员的传承和发展。
二、苏州刺绣产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对策
1.政府是刺绣人才开发的策划者和服务员。刺绣产业作为镇湖一个传统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镇湖未来的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也直接关系到镇湖刺绣产业的发展,镇湖刺绣人才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公共服务,具有很大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政府应当首当其责,有所作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种政策的制定,以帮助解决人才的保障问题,可以从教育、社保、就业、信息、培训、创业、职称、奖励等多方面入手,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她们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更好地服务刺绣产业发展。(2)资金支持,作为公共产品性质的人才开发战略的执行,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利益具有非排他性,政府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来保障人才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3)政府的市场监管和服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越来越充当服务员的角色,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规范人才开发战略的有序开展。
2.培养本土化人才。为了能够让刺绣这一传统产业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下去,刺绣从娃娃抓起,近年来,街道在中小学开设了刺绣劳技培训班,进行刺绣技能现场教学,增强学生们对刺绣技艺的兴趣和爱好。(1)建立立体的刺绣产业教育机制,培养本地人才服务刺绣产业发展。从镇湖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体系,2006年,街道开设了定向招生的“刺绣专业大专班”,由街道出资提供学费补贴并设立“镇湖苏绣人才”助学金和奖学金,目前已有两届60名“科班绣娘”在读,已有13名科班绣娘完成学业,充实到绣娘队伍中来。(2)建立镇湖刺绣实习培训基地。一是“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实习培训基地” 地位于刺绣艺术之乡的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是由海云刺绣研究所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合作、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政府支持协助,通过传统手工艺和学院的结合实现“双赢”的实习培训基地。基地一方面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践场所,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学院素描、色彩等美术培训课程以及专家讲座等形式来提升镇湖绣娘的艺术修养,通过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推动镇湖刺绣技艺的提高,促进刺绣文化产业的进步,同时也为刺绣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载体;二是清华大学纤维艺术研究中心同梁雪芳工作室,共同打造的纤维艺术与刺绣复合发展的领域;三是依托北京大学数字艺术设计系,结合中小学刺绣课程,用动漫等形式增加刺绣普及的感性程度,增加学生学习刺绣的兴趣,在乐趣中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3)搭建绣娘全员培训体系。通过绣娘的全方位学习,终身学习,刺绣技艺的提升,一般的刺绣工匠正在逐步成为刺绣艺术家。目前镇湖拥有的像姚建萍、卢福英绣娘大师都会传授技艺给自己的学徒,其中已经有6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两人为省级传承人。(4)通过其他载体,交流刺绣技艺,壮大人才队伍建设。每两年开办一次中国刺绣艺术节,如今改为每年一届。艺术节的举办,不仅让许多人欣赏到刺绣艺术,也为刺绣人才展起集聚作用。依托艺术节的刺绣比赛,刺绣发展论坛,技艺研修班等,为绣娘技艺的提升,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技艺。街道也不忘记对绣娘技艺的提升,每年街道组织举办“银针杯”刺绣大赛,通过绣娘之间的技能比赛,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技艺。对失地人员(含农民)参加经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大专学历及以上成人教育学习的,实行先登记后培训,学习结束后,凭相关学历证书,街道承担部分学费;参加经劳动部门认可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街道报销全部培训学费。(5)吸引本地农民进入刺绣产业。针对街道农村人口占90%以上,且相当部分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还有刺绣职业技能良莠不齐以及刺绣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果农缺乏农业专业知识等情况,街道依托镇湖劳动和保障事务所、刺绣协会、工、青、妇等部门举办各类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学历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养。近三年来帮助2 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人员200余名,帮助部分农民转入刺绣产业发展,其中10余人开设了自己的绣庄进行创业,并对创业者进行跟踪服务。
3.引进需要的人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一大批综合素质强的战略性人才,特别是刺绣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只有引进才能很快地找到合适的人才,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快速整合有效资源。(1)引进刺绣专业人才(刺绣、刺绣美工)从目前阶段来讲,首先要引进专业的刺绣方面人才,还有就是为刺绣发展增加活力的素描、摄影、国画等相关创意产业类人才。可以通过镇湖的绣庄、刺绣协会等组织结构引进人才,引进的这些专才来即能用,快速推动刺绣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招商等部门,直接引进与刺绣产业相关的单位整体入驻,这些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们的入驻就立即可以带来相当的生产力,最好能形成一定的龙头企业,可以为整个刺绣产业的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2)引进非刺绣专业人才(管理、物流、外贸)随着刺绣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刺绣销售量的增加不仅带动物流业发展,国外客户的增加带动外贸业的发展,而刺绣的创新创意就必须要大量创意人员的存在,而集群内部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利用激励等手段不断调动人才的各方面发展,进而使整个刺绣产业焕发活力。
4.建设刺绣人才集聚地。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城市有没有创新的环境比集聚人才更重要,而我们现在要建设人才的集聚地,就必须首先建设一个有创新的外围环境。在我们刺绣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下以及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刺绣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互交融,吴文化、刺绣文化、湿地文化相互渗透的镇湖,多种文化创意园的建设,有助于形成一个知识交流和技术扩展的大环境,更能撞击出创意的火花,搭建好实现人才价值的平台或空间,更能吸引人才的集聚,培养出更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带动镇湖刺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