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套圈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他们最初是模仿生活中的经验:小号圈套物取物,中号圈套物计数,游戏中会不断更换套的物体。游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经验没有太大的提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尝试使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结合大班幼儿已有的计数经验,我们用旧台历制作了记分牌并投放到游戏中,鼓励幼儿开展小组竞赛,利用游戏中的实际情境积累数学经验,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
活动目标
1.愿意主动分享在套圈游戏中的新发现和遇到的问题。
2.能够正确判断擦边物品不能计数,学习在两圈交叉的情况下计数圈内物体的数量。
3.探索按标记要求在圈内摆放相应数量的物体,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套圈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记分牌,红、蓝小圆圈人手两个,大呼啦圈和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交流分享
1.我们的新发现。
师:今天请玩套圈游戏的小朋友做游戏分享,请问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小结:首先要选好位置、瞄准,套圈时可以弯腰或蹲下来。最后,材料也很重要,圆圈比扁圈更好套。为你们的新发现点赞哟!
2.我们的问题。
(1)记分牌的数字。
师:除了新发现,你们遇到什么问题吗?
幼:新投放的记分牌只有10个数字。
师: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幼:哪一组先套到10个就是胜利,然后从头开始比赛。
(2)计数擦边汽车的数量。
师:我们发现游戏中多次出现这些现象,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幼:谁先套到就算谁的。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大家都这么认为吗?
2.白板演示两圈套中同一辆汽车的过程,分析交叉部分汽车既在红圈也在蓝圈,都要将它算进去。
三、操作活动:玩具宝宝站圈
1.出示下图,幼儿看标记操作。
师:我们班级的玩具宝宝也想玩站圈游戏,仔细看标记,红圈和蓝圈分别站几个?每位小朋友拿两个圈、三个玩具,找个地方试试吧!放好之后,可以动动红圈再动动蓝圈,是不是数量刚好,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
四、合作游戏:站圈乐
1.尝试探索4人一组站两个圈里的方法。
师: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里,有多少种方法呢?请每组拿两个圈试试看。
五、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挑战5人或6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2.提供可翻動的标记牌,幼儿尝试自主翻牌玩游戏。
活动反思
1.注重幼儿自主建构知识。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幼儿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指南》也指出“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因此我们在本次活动中,首先是注重“趣在前”——通过分享套圈游戏的新发现开始活动;其次是强调“思在中”——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擦边车”“交叉车”哪些可以算进去,学习两圈交叉情况下计数圈内物体的数量;最后是把握“用在后”——将孩子们学习的新经验,利用站圈游戏迁移运用到玩具及自身。
2.鼓励幼儿合作学习。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对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划分,5岁以后的幼儿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此时幼儿语言较为流畅,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套圈及小组站圈游戏中,孩子们有共同的目的,领头的小队长不断和队员商量套得多、套得准的办法,大家分工合作,有效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3.尊重儿童个体差异。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现并了解每名幼儿的优势智能,在活动中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操作材料,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特长和需要。在活动中,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喜欢摆弄但没有回答问题的孩子,是动手能力强但语言发展较弱的孩子,可采用提问,帮助并引导他们用丰富的词汇进行描述;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并且大胆说出来的孩子,是观察能力强而且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可采用追问法,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挑战要求,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那些默默无语坐着的孩子,可采用共同操作的方法给他们耐心的引导。
总之,本次活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能够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架起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建立操作与经验的通道,让每位幼儿在原有经验上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