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出实际工程设计中拔柱技术的计算分析和加固处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拔桩技术;计算分析;加固处理
某环境监测执法大楼,为地上6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框架结构,原设计时入户大门处有一框架柱(见下图一、图二),当施工完一层楼面,并支一到二层楼面间的框架柱模板时,
环保局领导来现场视察工作,看见进门处有这一框架柱,认为不大气,要求设计院想办法拔掉此柱,使进门处通透、大气。根据领导意见,我院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一起研究协商,对此处做了些调整,最后确定如下方案(也得到环保局领导认可),见下图三、图四:
该方案要求原7XA轴处框架柱在正负零处截断(正负零以上不再上去),并在该柱两侧新增加两个框架柱,此两柱一直升至屋面。此方案解决了中间大门处有柱子的弊端,但在两侧增加两个框架柱,使原结构一个柱子分为两个柱子。在正负零以上由于结构还未施工,可以根据新加柱子情况,重新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结构布置及配筋,难度不大。真正的难度在于:1.新加柱子如何生根,它与原有结构如何连接。是否会影响原有结构的侧墙或梁板,如有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加强?2.加完柱后原有结构体系发生变化,原有地下室侧墙及原有基础受力也发生变化,原有基础及侧墙是否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分析和研究,现处理如下:
一、新加柱的连接问题
经SATWE整体结构计算分析,新加柱其在正负零以上截面为300X700,其主体250X700的范围落在原地下室侧墙上(侧墙为250厚),有50X700的范围悬空在地下室侧墙之外,为防止该柱悬空于侧墙之外,特在此悬空位置处,沿地下室侧墙内侧做一扶壁柱(100X700),新加柱在侧墙范围内采用植筋技术与地下室侧墙顶部连接;新加柱悬空处下方的扶壁柱与地下室侧墙的连接采用植筋技术植入U形箍的连接方式与侧墙拉结在一起,扶壁柱的底部,也采用植筋技术与原有地下室底板可靠连接。具体见下图五、六。
为保证新旧混凝土可靠连接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新浇筑部分:±0.000以上采用C30混凝土;±0.000以下采用C30微膨胀混凝土。
2.新旧混凝土交界面处,原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并用清水洗净,且需充分湿润(洒水湿润时间不少于24小时)
3.浇筑混凝土前,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上先涂刷一层M15水泥砂浆,随抹随浇。
对于植筋部分需满足下列要求:
1). 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种植;若有困难而必须后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且此处的胶粘剂必须提供可焊接报告。
2). 焊条:采用手工焊时,HRB400钢筋可采用E50XX焊条;HRB335钢筋可采用E50XX焊条。采用埋弧自动焊时,选用的焊丝焊剂应与主体金属的强度相匹配;焊丝应符合现行标准《焊接用钢丝》GB 1300-77[1]的规定,具体可由施工单位根据具体焊机选用。
3). 植筋采用A级植筋胶,潮湿环境下采用适用于潮湿环境的植筋胶,并由厂家提供证明文件。植筋胶应满足焊接、抗震性能等要求并应提供相关测试报告。
4). 植筋验收事宜详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2]中附录K.4的相关规定
二、地下室侧墙强度复核计算、基础承载力复核计算
新加框架柱落在地下室侧墙顶部,对已施工了的侧墙而言,新增加的柱底轴力施加其上,其抗剪,抗弯承载力是否足够,将影响整个结构安全。新加框架柱通过地下室侧墙(侧墙相当于一深梁),把柱底轴力,向下传递,必将增大原有5XA及9XA处轴力,复核该处原有基础承载力是否够也尤为重要。
1.地下室侧墙承载力验算
1)抗剪承载力验算
柱底轴力N=1625KN=V 侧墙平面尺寸厚度b=250mm 长度L0=7800mm 墙体高度h=3750,h0=0.8h=0.8X3570=3080mm C30混凝土 Mpa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中公式G.0.4-2的规定:
抗剪满足设计要求
2)抗弯承载力验算
把地下室侧墙看成深梁,用pkpm建模根据梁抬柱的计算模式计算,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3604KNm
A.支座负筋验算:
根据实际配筋反算 满足要求。
B.跨中底筋验算:同样计算均满足设计要求
2.基础承载力验算
根据SATWE柱底反力计算结果,原有基础均有富余,均满足设计要求。
至结稿日止本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一年,未出现异常现象。
三、小结
拔柱技术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应从施工方面,结构受力方面一一考虑,只有经过周密的分析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加固处理,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焊接用钢丝》GB 1300-77
[2]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拔桩技术;计算分析;加固处理
某环境监测执法大楼,为地上6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框架结构,原设计时入户大门处有一框架柱(见下图一、图二),当施工完一层楼面,并支一到二层楼面间的框架柱模板时,
环保局领导来现场视察工作,看见进门处有这一框架柱,认为不大气,要求设计院想办法拔掉此柱,使进门处通透、大气。根据领导意见,我院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一起研究协商,对此处做了些调整,最后确定如下方案(也得到环保局领导认可),见下图三、图四:
该方案要求原7XA轴处框架柱在正负零处截断(正负零以上不再上去),并在该柱两侧新增加两个框架柱,此两柱一直升至屋面。此方案解决了中间大门处有柱子的弊端,但在两侧增加两个框架柱,使原结构一个柱子分为两个柱子。在正负零以上由于结构还未施工,可以根据新加柱子情况,重新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结构布置及配筋,难度不大。真正的难度在于:1.新加柱子如何生根,它与原有结构如何连接。是否会影响原有结构的侧墙或梁板,如有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加强?2.加完柱后原有结构体系发生变化,原有地下室侧墙及原有基础受力也发生变化,原有基础及侧墙是否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分析和研究,现处理如下:
一、新加柱的连接问题
经SATWE整体结构计算分析,新加柱其在正负零以上截面为300X700,其主体250X700的范围落在原地下室侧墙上(侧墙为250厚),有50X700的范围悬空在地下室侧墙之外,为防止该柱悬空于侧墙之外,特在此悬空位置处,沿地下室侧墙内侧做一扶壁柱(100X700),新加柱在侧墙范围内采用植筋技术与地下室侧墙顶部连接;新加柱悬空处下方的扶壁柱与地下室侧墙的连接采用植筋技术植入U形箍的连接方式与侧墙拉结在一起,扶壁柱的底部,也采用植筋技术与原有地下室底板可靠连接。具体见下图五、六。
为保证新旧混凝土可靠连接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新浇筑部分:±0.000以上采用C30混凝土;±0.000以下采用C30微膨胀混凝土。
2.新旧混凝土交界面处,原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并用清水洗净,且需充分湿润(洒水湿润时间不少于24小时)
3.浇筑混凝土前,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上先涂刷一层M15水泥砂浆,随抹随浇。
对于植筋部分需满足下列要求:
1). 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种植;若有困难而必须后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且此处的胶粘剂必须提供可焊接报告。
2). 焊条:采用手工焊时,HRB400钢筋可采用E50XX焊条;HRB335钢筋可采用E50XX焊条。采用埋弧自动焊时,选用的焊丝焊剂应与主体金属的强度相匹配;焊丝应符合现行标准《焊接用钢丝》GB 1300-77[1]的规定,具体可由施工单位根据具体焊机选用。
3). 植筋采用A级植筋胶,潮湿环境下采用适用于潮湿环境的植筋胶,并由厂家提供证明文件。植筋胶应满足焊接、抗震性能等要求并应提供相关测试报告。
4). 植筋验收事宜详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2]中附录K.4的相关规定
二、地下室侧墙强度复核计算、基础承载力复核计算
新加框架柱落在地下室侧墙顶部,对已施工了的侧墙而言,新增加的柱底轴力施加其上,其抗剪,抗弯承载力是否足够,将影响整个结构安全。新加框架柱通过地下室侧墙(侧墙相当于一深梁),把柱底轴力,向下传递,必将增大原有5XA及9XA处轴力,复核该处原有基础承载力是否够也尤为重要。
1.地下室侧墙承载力验算
1)抗剪承载力验算
柱底轴力N=1625KN=V 侧墙平面尺寸厚度b=250mm 长度L0=7800mm 墙体高度h=3750,h0=0.8h=0.8X3570=3080mm C30混凝土 Mpa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中公式G.0.4-2的规定:
抗剪满足设计要求
2)抗弯承载力验算
把地下室侧墙看成深梁,用pkpm建模根据梁抬柱的计算模式计算,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3604KNm
A.支座负筋验算:
根据实际配筋反算 满足要求。
B.跨中底筋验算:同样计算均满足设计要求
2.基础承载力验算
根据SATWE柱底反力计算结果,原有基础均有富余,均满足设计要求。
至结稿日止本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一年,未出现异常现象。
三、小结
拔柱技术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应从施工方面,结构受力方面一一考虑,只有经过周密的分析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加固处理,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焊接用钢丝》GB 1300-77
[2]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