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因材施教;读写结
合;读书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B)—0034—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思维,获得情感熏陶和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在班级集体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整齐划一,无法适应个别学生的需求。而中学生能否得到更大发展,主要不是由教师在课内统一教授的内容决定,而是由学生在课内外自觉吸收知识的多少来决定。因此,指导他们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内容,安排阅读进度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让他们获得对自己的认识。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采博文,开阔视野,成为阅读的主人;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去理解,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将文本交给学生,让适合学生自己的文本进入他们的视野,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选择。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阅读状态中品味作品带给他们思想的震撼、情感的交融,并体验阅读的乐趣,让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
二、去除阅读的功利性,要求读写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某些学生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完全抛弃了阅读的本质。这种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能促使学生去阅读,但是过后就很快忘记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适时指导,让学生抛除“为了考试,为了分数”的观念,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文本细细品味,获得感知和认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书刊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们写作的过程中,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学生,其作文思维的主要意向仅仅局限于字词的追索回忆,其中不完整、不准确的概念较多。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诗歌或摘抄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
三、建立适合学生自己的读书制度
由于学生的依赖性较大,自觉性较差,所以课外阅读有时只是一时的兴起,不能长时间的坚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读书制度,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多方面的、多角度的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地、自觉地阅读。教师要发挥主动性,结合学生实际,建立相关的课外读书制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读书角、定期举行读书会、知识问答比赛、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升学生的读书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师生共读书、师生共进步活动或者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好的读书氛围。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而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支柱。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才能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积极作用,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郭裕嘉
合;读书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B)—0034—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思维,获得情感熏陶和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在班级集体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整齐划一,无法适应个别学生的需求。而中学生能否得到更大发展,主要不是由教师在课内统一教授的内容决定,而是由学生在课内外自觉吸收知识的多少来决定。因此,指导他们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内容,安排阅读进度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让他们获得对自己的认识。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采博文,开阔视野,成为阅读的主人;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去理解,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将文本交给学生,让适合学生自己的文本进入他们的视野,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选择。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阅读状态中品味作品带给他们思想的震撼、情感的交融,并体验阅读的乐趣,让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
二、去除阅读的功利性,要求读写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某些学生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完全抛弃了阅读的本质。这种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能促使学生去阅读,但是过后就很快忘记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适时指导,让学生抛除“为了考试,为了分数”的观念,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文本细细品味,获得感知和认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书刊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们写作的过程中,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学生,其作文思维的主要意向仅仅局限于字词的追索回忆,其中不完整、不准确的概念较多。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诗歌或摘抄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
三、建立适合学生自己的读书制度
由于学生的依赖性较大,自觉性较差,所以课外阅读有时只是一时的兴起,不能长时间的坚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读书制度,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多方面的、多角度的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地、自觉地阅读。教师要发挥主动性,结合学生实际,建立相关的课外读书制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读书角、定期举行读书会、知识问答比赛、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升学生的读书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师生共读书、师生共进步活动或者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好的读书氛围。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而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支柱。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才能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积极作用,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