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47例患者CT检查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且均都进行过CT增强扫描,均经过手术或病理,及影像资料确诊。男32例,女15例,年龄2~70岁。包括颅咽管瘤14例,囊型垂体瘤1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脑囊虫7例,皮样囊肿3例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8例。采用GE2000螺旋CT机进行横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造影剂经静脉注入,速度为3ml/秒,均获得满意的CT图像。
临床主要症状:①视觉障碍:肿瘤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常常是蝶鞍肿瘤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眼底检查可发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②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萎、性欲减退,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延长或闭经;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在发育成熟前可导致巨人症,发育成熟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③头痛、恶心、呕吐、厌食消瘦,嗜睡或失眠,可有精神兴奋、面部感觉减退等。
结 果
鞍区低密度肿瘤CT一般表现:鞍内或鞍上池异常密度影,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影,其边缘大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部分肿瘤显示不同形态的钙化,鞍上池部分或完全闭塞,肿瘤向上蔓延,常使三脑室受压,甚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颅咽管瘤:成人5例,小儿9例,其中实质性2例,囊肿性12例,大小在1.5~5.5cm,其中误认为囊性垂体瘤2例。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残存的鳞状细胞,属良性肿瘤,小儿及青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好发于鞍上,肿瘤密度因病理不同有多种多样表现,囊形肿瘤多呈低密度,CT值高于脑脊液,低于脑组织。增强扫描,肿瘤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强化,多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后轮廓清晰,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晰,占位效应明显,鞍上池受压闭塞,第三脑室变形移位,鞍隔及垂体受压。
囊性垂体瘤:共13例,其中囊性10例,囊实性3例,CT常见表现平扫示鞍内及鞍上池内有圆形等低密度阴影,边缘清楚,瘤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部分囊内有分隔,有时不宜与颅咽管瘤进行区分,注药后,瘤体呈均匀性或环形中度增强,囊变部无强化。肿瘤侵犯海绵窦3例,可见海绵窦内充满等密度影,外缘膨隆。部分瘤体可突入蝶鞍内。肿瘤向鞍区外延伸,失去原有形态特点1例,术前误为脑膜瘤。平扫蝶鞍多轴位体层扫描均可见蝶鞍扩大,双鞍底,鞍底下陷,及局部骨質吸收。鞍上池部分或全部闭塞,脑积水患者2例。
表皮样囊肿:2例,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改变,CT值10~20Hu,部分可有钙化,不常见,边缘清楚。常见影像表现为:扁平行形态不规则,“见缝就钻”,延蛛网膜下隙蔓延;实质性呈球形,增强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强化。
囊虫:7例,CT表现常为囊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阴影,直径多在2cm以下,可单发或多发,多发呈多房性,葡萄状,CT值近似脑脊液密度,增强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均匀增厚。壁周可有水肿。由于囊虫可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梗阻上方脑室扩大,脑积水。
毛细血管星形细胞瘤:8例,以囊肿形7例,有较大的壁结节5例,CT平扫与囊性颅咽管瘤相似,边缘清楚,锐利。注入造影剂后,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呈轻至明显强化,囊形部分不强化,延迟可有造影剂聚积。瘤周水肿罕见,仅有1例。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皮样囊肿:3例,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或较低密度,边缘光整,锐利。CT值(-100Hu)多低于脑脊液但高于脂肪,内部有时可见毛发团(1例)。瘤周无水肿。囊壁较厚,成低密度,或较高密度,可见不完全钙化环。典型的皮样囊肿具有中线位置,球形病灶,边界清楚,无瘤周水肿,低密度等影像特征。
讨 论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区别:多数病理根据肿瘤各自特点可做出鉴别。①钙化:颅咽管瘤钙化多见,为肿瘤重要特点之一,年龄愈大钙化愈多见。颅咽管瘤实质型常表现为鞍内不规则斑块状钙化,而垂体瘤一般无钙化,个别病例可有微量钙化。②肿瘤向蝶窦延伸:垂体瘤易向蝶窦扩展,窦内见有肿瘤影,冠状面显示更好,后者很少向蝶窦延伸。1 例颅咽管瘤累及多个鼻窦腔,为罕见表现。③增强所见:前者多数为边缘光整或轻度分叶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囊性少见。颅咽管瘤多数表现是低密度囊性,周围环线状增强,单一实质型少见。因此,仅囊壁增强的低密度囊肿多考虑颅咽管瘤。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多囊也多见于后者。④病变不在鞍内可除外垂体瘤,冠状面扫描显示鞍内病变有价值。⑤蝶鞍变化:蝶鞍增大垂体瘤比颅咽管瘤多见。蝶鞍扩大,蝶底下陷不能作为两者区别点。蝶鞍骨质广泛破坏,垂体瘤可见,后者少见。⑥脑积水:颅咽管瘤易压迫室间孔造成脑积水,垂体瘤则少见。⑦肿瘤伸入脑室:颅咽管瘤可见,垂体瘤少见。
颅咽管瘤与毛细血管星形细胞瘤:二者平扫相似,星形细胞瘤常为实性,呈囊性变时,囊壁不规则,密度较低,在囊壁一侧常有壁节结。注入造影剂后,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呈轻至中等强化,囊形部分不强化。颅咽管瘤可见囊壁或实性部分增强。
皮样囊肿与颅咽管瘤:密度较低,形态多不规则,延蛛网膜下隙生长,钙化少见,增强不强化。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呈囊性,居中线位置,其CT值低于脑脊液为负值,囊壁较厚,囊内偶见毛发团。
本文介绍47例鞍区底密度肿瘤或病变,诊断正确率75%。除常规用轴位扫描外,多数病例进行了冠状扫描。冠状面扫描对鞍区肿瘤的定性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了解鞍内情况,病灶与蝶鞍及周围关系,能清楚显示肿瘤向蝶窦内延伸。对了解鞍底骨质也有帮助。多数病例补充平片,少数做了血管造影,综合考虑各项检查,多数病例能做出正确诊断。
47例患者CT检查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且均都进行过CT增强扫描,均经过手术或病理,及影像资料确诊。男32例,女15例,年龄2~70岁。包括颅咽管瘤14例,囊型垂体瘤1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脑囊虫7例,皮样囊肿3例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8例。采用GE2000螺旋CT机进行横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造影剂经静脉注入,速度为3ml/秒,均获得满意的CT图像。
临床主要症状:①视觉障碍:肿瘤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常常是蝶鞍肿瘤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眼底检查可发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②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萎、性欲减退,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延长或闭经;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在发育成熟前可导致巨人症,发育成熟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③头痛、恶心、呕吐、厌食消瘦,嗜睡或失眠,可有精神兴奋、面部感觉减退等。
结 果
鞍区低密度肿瘤CT一般表现:鞍内或鞍上池异常密度影,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影,其边缘大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部分肿瘤显示不同形态的钙化,鞍上池部分或完全闭塞,肿瘤向上蔓延,常使三脑室受压,甚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颅咽管瘤:成人5例,小儿9例,其中实质性2例,囊肿性12例,大小在1.5~5.5cm,其中误认为囊性垂体瘤2例。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残存的鳞状细胞,属良性肿瘤,小儿及青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好发于鞍上,肿瘤密度因病理不同有多种多样表现,囊形肿瘤多呈低密度,CT值高于脑脊液,低于脑组织。增强扫描,肿瘤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强化,多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后轮廓清晰,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晰,占位效应明显,鞍上池受压闭塞,第三脑室变形移位,鞍隔及垂体受压。
囊性垂体瘤:共13例,其中囊性10例,囊实性3例,CT常见表现平扫示鞍内及鞍上池内有圆形等低密度阴影,边缘清楚,瘤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部分囊内有分隔,有时不宜与颅咽管瘤进行区分,注药后,瘤体呈均匀性或环形中度增强,囊变部无强化。肿瘤侵犯海绵窦3例,可见海绵窦内充满等密度影,外缘膨隆。部分瘤体可突入蝶鞍内。肿瘤向鞍区外延伸,失去原有形态特点1例,术前误为脑膜瘤。平扫蝶鞍多轴位体层扫描均可见蝶鞍扩大,双鞍底,鞍底下陷,及局部骨質吸收。鞍上池部分或全部闭塞,脑积水患者2例。
表皮样囊肿:2例,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改变,CT值10~20Hu,部分可有钙化,不常见,边缘清楚。常见影像表现为:扁平行形态不规则,“见缝就钻”,延蛛网膜下隙蔓延;实质性呈球形,增强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强化。
囊虫:7例,CT表现常为囊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阴影,直径多在2cm以下,可单发或多发,多发呈多房性,葡萄状,CT值近似脑脊液密度,增强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均匀增厚。壁周可有水肿。由于囊虫可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梗阻上方脑室扩大,脑积水。
毛细血管星形细胞瘤:8例,以囊肿形7例,有较大的壁结节5例,CT平扫与囊性颅咽管瘤相似,边缘清楚,锐利。注入造影剂后,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呈轻至明显强化,囊形部分不强化,延迟可有造影剂聚积。瘤周水肿罕见,仅有1例。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皮样囊肿:3例,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或较低密度,边缘光整,锐利。CT值(-100Hu)多低于脑脊液但高于脂肪,内部有时可见毛发团(1例)。瘤周无水肿。囊壁较厚,成低密度,或较高密度,可见不完全钙化环。典型的皮样囊肿具有中线位置,球形病灶,边界清楚,无瘤周水肿,低密度等影像特征。
讨 论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区别:多数病理根据肿瘤各自特点可做出鉴别。①钙化:颅咽管瘤钙化多见,为肿瘤重要特点之一,年龄愈大钙化愈多见。颅咽管瘤实质型常表现为鞍内不规则斑块状钙化,而垂体瘤一般无钙化,个别病例可有微量钙化。②肿瘤向蝶窦延伸:垂体瘤易向蝶窦扩展,窦内见有肿瘤影,冠状面显示更好,后者很少向蝶窦延伸。1 例颅咽管瘤累及多个鼻窦腔,为罕见表现。③增强所见:前者多数为边缘光整或轻度分叶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囊性少见。颅咽管瘤多数表现是低密度囊性,周围环线状增强,单一实质型少见。因此,仅囊壁增强的低密度囊肿多考虑颅咽管瘤。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多囊也多见于后者。④病变不在鞍内可除外垂体瘤,冠状面扫描显示鞍内病变有价值。⑤蝶鞍变化:蝶鞍增大垂体瘤比颅咽管瘤多见。蝶鞍扩大,蝶底下陷不能作为两者区别点。蝶鞍骨质广泛破坏,垂体瘤可见,后者少见。⑥脑积水:颅咽管瘤易压迫室间孔造成脑积水,垂体瘤则少见。⑦肿瘤伸入脑室:颅咽管瘤可见,垂体瘤少见。
颅咽管瘤与毛细血管星形细胞瘤:二者平扫相似,星形细胞瘤常为实性,呈囊性变时,囊壁不规则,密度较低,在囊壁一侧常有壁节结。注入造影剂后,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呈轻至中等强化,囊形部分不强化。颅咽管瘤可见囊壁或实性部分增强。
皮样囊肿与颅咽管瘤:密度较低,形态多不规则,延蛛网膜下隙生长,钙化少见,增强不强化。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呈囊性,居中线位置,其CT值低于脑脊液为负值,囊壁较厚,囊内偶见毛发团。
本文介绍47例鞍区底密度肿瘤或病变,诊断正确率75%。除常规用轴位扫描外,多数病例进行了冠状扫描。冠状面扫描对鞍区肿瘤的定性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了解鞍内情况,病灶与蝶鞍及周围关系,能清楚显示肿瘤向蝶窦内延伸。对了解鞍底骨质也有帮助。多数病例补充平片,少数做了血管造影,综合考虑各项检查,多数病例能做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