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低密度病灶的CT鉴别诊断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47例患者CT检查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且均都进行过CT增强扫描,均经过手术或病理,及影像资料确诊。男32例,女15例,年龄2~70岁。包括颅咽管瘤14例,囊型垂体瘤1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脑囊虫7例,皮样囊肿3例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8例。采用GE2000螺旋CT机进行横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造影剂经静脉注入,速度为3ml/秒,均获得满意的CT图像。
  临床主要症状:①视觉障碍:肿瘤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常常是蝶鞍肿瘤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眼底检查可发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②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萎、性欲减退,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延长或闭经;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在发育成熟前可导致巨人症,发育成熟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③头痛、恶心、呕吐、厌食消瘦,嗜睡或失眠,可有精神兴奋、面部感觉减退等。
  
  结 果
  
  鞍区低密度肿瘤CT一般表现:鞍内或鞍上池异常密度影,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影,其边缘大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部分肿瘤显示不同形态的钙化,鞍上池部分或完全闭塞,肿瘤向上蔓延,常使三脑室受压,甚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颅咽管瘤:成人5例,小儿9例,其中实质性2例,囊肿性12例,大小在1.5~5.5cm,其中误认为囊性垂体瘤2例。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残存的鳞状细胞,属良性肿瘤,小儿及青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好发于鞍上,肿瘤密度因病理不同有多种多样表现,囊形肿瘤多呈低密度,CT值高于脑脊液,低于脑组织。增强扫描,肿瘤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强化,多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后轮廓清晰,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晰,占位效应明显,鞍上池受压闭塞,第三脑室变形移位,鞍隔及垂体受压。
  囊性垂体瘤:共13例,其中囊性10例,囊实性3例,CT常见表现平扫示鞍内及鞍上池内有圆形等低密度阴影,边缘清楚,瘤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部分囊内有分隔,有时不宜与颅咽管瘤进行区分,注药后,瘤体呈均匀性或环形中度增强,囊变部无强化。肿瘤侵犯海绵窦3例,可见海绵窦内充满等密度影,外缘膨隆。部分瘤体可突入蝶鞍内。肿瘤向鞍区外延伸,失去原有形态特点1例,术前误为脑膜瘤。平扫蝶鞍多轴位体层扫描均可见蝶鞍扩大,双鞍底,鞍底下陷,及局部骨質吸收。鞍上池部分或全部闭塞,脑积水患者2例。
  表皮样囊肿:2例,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改变,CT值10~20Hu,部分可有钙化,不常见,边缘清楚。常见影像表现为:扁平行形态不规则,“见缝就钻”,延蛛网膜下隙蔓延;实质性呈球形,增强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强化。
  囊虫:7例,CT表现常为囊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阴影,直径多在2cm以下,可单发或多发,多发呈多房性,葡萄状,CT值近似脑脊液密度,增强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均匀增厚。壁周可有水肿。由于囊虫可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梗阻上方脑室扩大,脑积水。
  毛细血管星形细胞瘤:8例,以囊肿形7例,有较大的壁结节5例,CT平扫与囊性颅咽管瘤相似,边缘清楚,锐利。注入造影剂后,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呈轻至明显强化,囊形部分不强化,延迟可有造影剂聚积。瘤周水肿罕见,仅有1例。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皮样囊肿:3例,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或较低密度,边缘光整,锐利。CT值(-100Hu)多低于脑脊液但高于脂肪,内部有时可见毛发团(1例)。瘤周无水肿。囊壁较厚,成低密度,或较高密度,可见不完全钙化环。典型的皮样囊肿具有中线位置,球形病灶,边界清楚,无瘤周水肿,低密度等影像特征。
  
  讨 论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区别:多数病理根据肿瘤各自特点可做出鉴别。①钙化:颅咽管瘤钙化多见,为肿瘤重要特点之一,年龄愈大钙化愈多见。颅咽管瘤实质型常表现为鞍内不规则斑块状钙化,而垂体瘤一般无钙化,个别病例可有微量钙化。②肿瘤向蝶窦延伸:垂体瘤易向蝶窦扩展,窦内见有肿瘤影,冠状面显示更好,后者很少向蝶窦延伸。1 例颅咽管瘤累及多个鼻窦腔,为罕见表现。③增强所见:前者多数为边缘光整或轻度分叶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囊性少见。颅咽管瘤多数表现是低密度囊性,周围环线状增强,单一实质型少见。因此,仅囊壁增强的低密度囊肿多考虑颅咽管瘤。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多囊也多见于后者。④病变不在鞍内可除外垂体瘤,冠状面扫描显示鞍内病变有价值。⑤蝶鞍变化:蝶鞍增大垂体瘤比颅咽管瘤多见。蝶鞍扩大,蝶底下陷不能作为两者区别点。蝶鞍骨质广泛破坏,垂体瘤可见,后者少见。⑥脑积水:颅咽管瘤易压迫室间孔造成脑积水,垂体瘤则少见。⑦肿瘤伸入脑室:颅咽管瘤可见,垂体瘤少见。
  颅咽管瘤与毛细血管星形细胞瘤:二者平扫相似,星形细胞瘤常为实性,呈囊性变时,囊壁不规则,密度较低,在囊壁一侧常有壁节结。注入造影剂后,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呈轻至中等强化,囊形部分不强化。颅咽管瘤可见囊壁或实性部分增强。
  皮样囊肿与颅咽管瘤:密度较低,形态多不规则,延蛛网膜下隙生长,钙化少见,增强不强化。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呈囊性,居中线位置,其CT值低于脑脊液为负值,囊壁较厚,囊内偶见毛发团。
  本文介绍47例鞍区底密度肿瘤或病变,诊断正确率75%。除常规用轴位扫描外,多数病例进行了冠状扫描。冠状面扫描对鞍区肿瘤的定性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了解鞍内情况,病灶与蝶鞍及周围关系,能清楚显示肿瘤向蝶窦内延伸。对了解鞍底骨质也有帮助。多数病例补充平片,少数做了血管造影,综合考虑各项检查,多数病例能做出正确诊断。
其他文献
患者,男,41岁,回族,因反复皮疹16年,加重1周,头痛,双下肢麻木无力,无尿1天入院。患者16年前诊断为荨常性银屑病,曾用迪银片、维胺脂、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皮疹反复发作。3年前在当地中医就诊,服中成药治疗10个月后出现头痛,双下肢麻木及肝肾功能损害入我院传染科就诊,给以甲泼尼龙、阿维A,及腹膜透析1个月后好转出院,近1年患者重服原中药,每次1丸(约20g),日3次,至1周前全身皮疹加重,头痛,双
期刊
患者,女,34岁,孕4产1,因白带过多,外阴瘙痒,轻度尿频、尿急,经多次治疗无效,于2001年12月来诊。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充血、I°糜烂。 宫颈刮片快八项报告:衣原体(+),加德那菌(+)。门诊给予阿奇霉素1.0g,口服,次日再服0.5g,同時口服红霉素500mg,1日4次,共7天。转经复查,未见好转,衣原体(+),加德那菌(+),此后改用四环素500mg,1日3次口服,每晚500mg后穹窿放
期刊
闌尾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有蛲虫、血吸虫和粪类圆线虫等感染,而绦虫感染罕见,我院遇到1例阑尾猪带绦虫感染,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4岁,汉族,牧民。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天,于2004年6月18日以急性阑尾炎收住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进行病检。  病理检查:阑尾,长6cm,粗1cm,表面覆以纤维素性脓性分泌物,阑尾周围覆以部分脂肪结缔组织。切面:阑尾组织充血水肿,黏膜淡黄色,壁结构清楚。腔内见活动的乳白
期刊
患者,76歲,退休教师,患慢性肾衰竭行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3年,2003年11月因肺部感染及带状疱疹入院。入院查体:T37.6℃,P89次/分,R23次/分,BP150/90mmHg,尿素氮(BUN)10.2mmol/L,血肌酐(SCr)506umol/L。给予头孢地嗪针2g/d,静滴无环鸟苷针0.5g/次,q l 2h 静滴等治疗。第3天患者体温正常,带状疱疹好转,但出现意识模糊、腹泻
期刊
患者,男,44岁。近年来出现小便有时失控,未予注意。1年来经常出现双下肢麻木,有时疼痛。近2个月出现间断性双下肢无力2次,急查血钾2.1mol/L,给予补钾后无力症状好转,并查T3、T4、TSH正常。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鞍区痛觉减退,余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腰椎平片未见异常,脊髓MRI检查脊髓圆锥部位未见阳性病变,圆锥终于L1下缘,终丝变粗,直径4mm,且MRI表现为T1加權像呈现高信号,呈现线条
期刊
患儿,女,10岁,反复咳嗽、胸闷、咯血伴发热8个月余。病程中发热呈不规则热型,伴盗汗、乏力。病初发热、咳嗽,咳少量黄色黏痰及少许暗红色血性痰。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肺炎。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此后反复发作。于3个月后咳嗽、胸闷加重,伴心慌、气促,咯血呈鲜红色,约20ml,遂来我院就诊。查体:T38.2℃,贫血貌,消瘦,浅表淋巴结不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闻及粗中湿性啰音,HR96
期刊
患者,女,53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硬膜麻醉取T12~L1间隙直入法穿刺,当穿刺针通过黄韧带有明显落空感后,即行气泡压缩试验:注入0.9%NS 3ml,气泡无压缩、无阻力,确认已进入硬膜外间隙,经穿刺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时受阻,同時腔内有鲜血流出,考虑硬膜外导管刺破腔内血管所致;即拔出穿刺针又行第2次穿刺成功后置管仍受阻;病人突感左侧大腿有麻木感,足背剧烈疼痛,立即退
期刊
患者,24岁,未婚,孕产,因孕20周住某卫生院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产时宫缩不强,给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1片(200μg),约1小时腹痛剧烈产妇燥动不安,2小时后自阴道排出死胎。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不止,查宫口未开,急转我院。  入院查T36.5℃,P110次/分,BP10/7kPa,精神状态欠佳,轻度盆血貌,心肺查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耻上触及宫底,取出阴道内填塞之纱布,仍有活动性出血。阴道
期刊
患者,女,52岁,乏力、心悸1个月,无痛性肉眼血尿7天,无明显外伤史。查体:贫血貌,口唇、眼睑苍白,右肾区轻叩痛,患者父母均为多囊肾。临床诊断:①肾性贫血;②肾囊肿。B超检查示:右肾11.0cm×6.6cm×8.6cm,肾盂扩张,直径2.3cm,肾盏轻度扩张,肾盂内可见2.0cm×2.1cm大小低回声区软组织团块,边界清。左肾大小形态正常,肾内结构回声清晰,膀胱探查未见异常。提示:右肾实质占位性病
期刊
患者41岁,因腹部包块3余年,于2002年1月15日入院,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01年12月25日。3年前无意中下腹部摸到包块,约鸡蛋大,活动好,不痛,未在意。1年前在当地医院B超提示“子宫肌瘤”,近1年腹部包块增长加快如足月妊娠,仍不痛,伴腹坠胀不适,食欲下降,较前消瘦,但不明显,时感尿频,大便干结。既往身体健康。22岁结婚,孕3产3,末次妊娠15年前,产后在当地行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