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阅读能力。阅读不仅能深化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其从中获取已忽略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在高中教学中,由于课业的繁多,大部分教师会提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的教学方案,而预习则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学生在通过有效的阅读后能够获取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富含大量的文字以及图片,并有描述详细的历史故事,这对提高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一、把握历史内容的结构与特征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若骨架无法得到健全,那知识的吸收则会大大的减弱。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把分散零碎的知识点勾勒成一个清晰有序的框架,让学生从盲目无序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历史教学是按时间点进行知识输出的,那么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内容,从而由表层现象揭示历史内在规律。通过教师的疏通和总结,学生便能找到学习历史的有效路径和窍门,进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用历史结构特征来指导阅读行为,使历史学习有章可依,有序可循。
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节时,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着较多的不理解,如“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会在鸦片战争后爆发?”等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按时间点帮助学生梳理和衔接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其能明白前因后果,并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信息。部分学生会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由鸦片战争引起的,但其不清楚的是为何太平天国运动要爆发在鸦片战争后?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按事件三要素进行阅读,事件三要素为原因、过程、结果,正是由于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等人才选择发动反清运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构清晰,目标明确,不仅节省了阅读的时间,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
二、分层次进行历史内容的阅读
在掌握认识历史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可采用层次阅读法来学习历史。具体内容有:(1)按历史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阅读,总结不同时代的歷史背景;(2)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层层分割,逐层细化渗透深入到每一个知识点;(3)从兴趣出发,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开始逐渐向外延伸,进而了解到更为广阔的历史事件。分层次进行历史内容的阅读,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障碍,由易到难,学生更容易接受。分层阅读的同时,建议并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自己所阅读到的内容进行罗列,便于日后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层次阅读使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严谨有序,思维更加清晰,对于历史事件能够不混淆、不错乱。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分层阅读方法。由于这一章节属于本书中的难点和重点,所以教师可将分层阅读的方法告知学生,再由学生自行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拨,在有限的课堂内让学生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历史阅读思维训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接收阅读内容所给予的知识,也不是为了读而读,高水平的阅读常常伴随着阅读人的思考活动,所以阅读的正真意义不是在阅读本身,而是在阅读过程中所引起的思维共振。这样高效的阅读能给人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能使身心得到放松,从而喜爱上阅读。学生若能自行进行高效的阅读,其思维也一定能得到升华,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上升,还能使其看待问题更加全面,这对于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均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的训练,并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分析、判断、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培养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教师就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经过阅读后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在发言时注入自己的看法与想象。例如“应怎样看待‘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了什么?”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核心问题。学生带着属于自己的想法去阅读思考,在发言时,能够结合课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解说,就说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思考活动,思维产生了共振。并且,教师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并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发言,这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性会更高,教师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查缺补漏,为学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能一蹴而就,不同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形式的阅读都要为学习的内容服务,那就是要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目的,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享受其带来的乐趣。
一、把握历史内容的结构与特征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若骨架无法得到健全,那知识的吸收则会大大的减弱。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把分散零碎的知识点勾勒成一个清晰有序的框架,让学生从盲目无序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历史教学是按时间点进行知识输出的,那么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内容,从而由表层现象揭示历史内在规律。通过教师的疏通和总结,学生便能找到学习历史的有效路径和窍门,进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用历史结构特征来指导阅读行为,使历史学习有章可依,有序可循。
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节时,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着较多的不理解,如“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会在鸦片战争后爆发?”等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按时间点帮助学生梳理和衔接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其能明白前因后果,并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信息。部分学生会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由鸦片战争引起的,但其不清楚的是为何太平天国运动要爆发在鸦片战争后?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按事件三要素进行阅读,事件三要素为原因、过程、结果,正是由于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等人才选择发动反清运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构清晰,目标明确,不仅节省了阅读的时间,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
二、分层次进行历史内容的阅读
在掌握认识历史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可采用层次阅读法来学习历史。具体内容有:(1)按历史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阅读,总结不同时代的歷史背景;(2)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层层分割,逐层细化渗透深入到每一个知识点;(3)从兴趣出发,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开始逐渐向外延伸,进而了解到更为广阔的历史事件。分层次进行历史内容的阅读,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障碍,由易到难,学生更容易接受。分层阅读的同时,建议并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自己所阅读到的内容进行罗列,便于日后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层次阅读使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严谨有序,思维更加清晰,对于历史事件能够不混淆、不错乱。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分层阅读方法。由于这一章节属于本书中的难点和重点,所以教师可将分层阅读的方法告知学生,再由学生自行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拨,在有限的课堂内让学生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历史阅读思维训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接收阅读内容所给予的知识,也不是为了读而读,高水平的阅读常常伴随着阅读人的思考活动,所以阅读的正真意义不是在阅读本身,而是在阅读过程中所引起的思维共振。这样高效的阅读能给人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能使身心得到放松,从而喜爱上阅读。学生若能自行进行高效的阅读,其思维也一定能得到升华,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上升,还能使其看待问题更加全面,这对于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均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的训练,并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分析、判断、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培养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教师就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经过阅读后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在发言时注入自己的看法与想象。例如“应怎样看待‘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了什么?”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核心问题。学生带着属于自己的想法去阅读思考,在发言时,能够结合课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解说,就说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思考活动,思维产生了共振。并且,教师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并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发言,这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性会更高,教师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查缺补漏,为学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能一蹴而就,不同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形式的阅读都要为学习的内容服务,那就是要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目的,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享受其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