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正像新课标所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课程资源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适用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文本,用好教材。同时应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宴践能力。一切课程资源的运用都应服从和服務于学生及文本,不能游离于学生及文本之外。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时,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听一曲《永远是朋友》,把学生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认识“朋友”的好奇心及学习课文的求知欲。当进人课文学习之后,教师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弄懂适量献血不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学生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是学习本课的关键所在。课文的主人公阮恒在当时就是因为不具有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想到的是以自己的死换得朋友的生,他愿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对朋友的真情,才显示出他对朋友是如此的真诚、无私,从而所表现出的品质是何等的纯洁、高尚!假如当时的阮恒知道了为朋友献血不会危及人的生命,那么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对学生的感召力就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所以,课程资源运用得好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滥用资源只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二、要适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仅此40分钟),教授一篇课文所需的课时也是有限的,一节课中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更是有限的。课程资源运用多了,则会消耗学生的—部分时间和精力,会对学生学习教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课程资源的运用并非是多多益善,使用的次数、频率要有个度。虽然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但不能单纯地为了“完美”而追求时尚、热闹,更不得作秀、弄假,讲究的是实在与实效。教材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能力的重要凭借。教师应慎重运用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源,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肥了他人的园,荒了自己的田”,得不偿失!
三、要适宜
课程资源有深有浅、有难有易,课程资源的运用过深或过浅、偏难或偏易,对学生学习教材、发挥想象、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教师应把握好这个尺度。①就其内容而言,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还要与教材内容相似或相近。(②就其形式而言,不能让过多的非语文因素来粉饰我们的语文课堂。一节语文课为突出所谓的形式完美,片面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又写又画、又说又演、又唱又跳、又做实验又看视频(多媒体课件),十八般武艺全用上。没让学生阅读、感悟课文,结果是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倒像是开班队会、看电视剧,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四、要适时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课堂的直观性、趣味性、开放性及实效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前面所述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教师先在上课时通过歌曲《永远是朋友》导人新课,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为理解、感悟课文作好铺垫,埋下伏笔。在结束授课之际,教师又借助课件把别林斯基的一句名言送给学生,并把关于友情的两篇短文——《记住的和忘却的》、《皮斯阿司和达蒙》推荐给学生课后阅读,把学生对朋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新、更深的层面。这既用好了教材,又超越了教材。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感悟处于最佳状态下,不宜链接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源。这就像我们正在全神贯注看电视剧,突然插播一段广告,中断你的思维,影响你的情绪,让你十分的扫兴和不悦。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这个时机教师要把握好,要运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一、要适用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文本,用好教材。同时应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宴践能力。一切课程资源的运用都应服从和服務于学生及文本,不能游离于学生及文本之外。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时,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听一曲《永远是朋友》,把学生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认识“朋友”的好奇心及学习课文的求知欲。当进人课文学习之后,教师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弄懂适量献血不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学生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是学习本课的关键所在。课文的主人公阮恒在当时就是因为不具有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想到的是以自己的死换得朋友的生,他愿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对朋友的真情,才显示出他对朋友是如此的真诚、无私,从而所表现出的品质是何等的纯洁、高尚!假如当时的阮恒知道了为朋友献血不会危及人的生命,那么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对学生的感召力就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所以,课程资源运用得好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滥用资源只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二、要适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仅此40分钟),教授一篇课文所需的课时也是有限的,一节课中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更是有限的。课程资源运用多了,则会消耗学生的—部分时间和精力,会对学生学习教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课程资源的运用并非是多多益善,使用的次数、频率要有个度。虽然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但不能单纯地为了“完美”而追求时尚、热闹,更不得作秀、弄假,讲究的是实在与实效。教材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能力的重要凭借。教师应慎重运用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源,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肥了他人的园,荒了自己的田”,得不偿失!
三、要适宜
课程资源有深有浅、有难有易,课程资源的运用过深或过浅、偏难或偏易,对学生学习教材、发挥想象、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教师应把握好这个尺度。①就其内容而言,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还要与教材内容相似或相近。(②就其形式而言,不能让过多的非语文因素来粉饰我们的语文课堂。一节语文课为突出所谓的形式完美,片面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又写又画、又说又演、又唱又跳、又做实验又看视频(多媒体课件),十八般武艺全用上。没让学生阅读、感悟课文,结果是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倒像是开班队会、看电视剧,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四、要适时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课堂的直观性、趣味性、开放性及实效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前面所述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教师先在上课时通过歌曲《永远是朋友》导人新课,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为理解、感悟课文作好铺垫,埋下伏笔。在结束授课之际,教师又借助课件把别林斯基的一句名言送给学生,并把关于友情的两篇短文——《记住的和忘却的》、《皮斯阿司和达蒙》推荐给学生课后阅读,把学生对朋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新、更深的层面。这既用好了教材,又超越了教材。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感悟处于最佳状态下,不宜链接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源。这就像我们正在全神贯注看电视剧,突然插播一段广告,中断你的思维,影响你的情绪,让你十分的扫兴和不悦。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这个时机教师要把握好,要运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