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话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各门学科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经验:
一、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想法设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我认为设计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教师们就要抓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天性,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对主要的课堂学习目标和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可以顺其自然且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
1、故事导入。一则精彩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很快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进入故事,从而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如我在教授《鲸》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海洋里的鱼儿们开运动会,不让鲸参加的童话故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都想尽快知道鲸为什么不能参加鱼儿们的运动会,激发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设疑导入。抓住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带着这些的问题,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加强。同时我在教学中还常常让学生质疑,如在教授《我的长生果》,学生就课题提问:长生果是什么?课文为什么要用长生果为题目?自己提问,更能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3、动画导入。MTV集视频展示、动画放映、音乐播放于一体,让学生多感官接受信息,现代科技的强大吸引力使学生兴趣大增。如我在教授《风筝》时,先播放一段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想要学会放风筝的兴趣,对课文的学习更是迫不及待了。
4、情景导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抓住这些事情,发掘出它们的深意,而进入课堂的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如果老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这样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相反,上课风趣、形式新颖、文化底蕴深的教师讲课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我改掉了读读、意译、背背的教学模式,由试读课题,理解课题开始。因为这首诗的题目在不理解诗的背景下,学生不会读,所以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而是,让学生在猜测中慢慢地试着去读,并说一说什么意思。当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读懂了题目是,很高兴,对自己的充满了信心,更有决心和兴趣,能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这首古诗,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通过播放图片、创设生活中离别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情感 。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里,我播放了李叔同的《送别》这首歌曲,将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对这首诗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和尝试。
三、发展学习空间,拓展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学习。
1、充分利用家庭、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世界中去学习。比如在教低年级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识字采集本”,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上社会联系生活去识字,从各种渠道去识字。他们有的通过剪贴报纸来认字;有的通过剪贴食品的包装袋来认字;有的通过路边商店的标牌,各种广告认识了不少字,还有的从电视栏目中认识了很多字。这样的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学生最爱参与的,教师如果适时引导,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写秋天”的时候,我带学生到校外观察秋天的景色,当看到满地的落叶时,我便让他们捡一捡,没想到学生却有更多的收获。有的同学发现叶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同学发现叶子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的叶子有着不同的绿色。他们把叶子捡回家后,贴在纸上、本上,或问家长,或查找资料,并在叶子旁边写出自己了解到的叶子的名称。这又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好方法。 同时使学生懂得学习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做学习的有心人,一定会从中获得很多。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融多种学习方式于一体,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以往接受式学习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角色中,并不是说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不可取,而如果一位老师不针对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机械地照搬采用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只会使课堂显得呆板,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只有在课堂上形成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现象,才能使课堂教学更为灵活,更适应于学生的发展。
1、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学习方式。
课文内容不同,采用的学习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比如“热爱大自然、多彩的秋天”这个单元,我便采取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来体会诗意。同时,结合画大自然、唱大自然、说大自然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配合教学,不仅丰富了内容,同时也整合了各科的学习。而描写“人物、动物”这一单元,我便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搜集资料,课堂上让同学以分角色朗读、表演、讲故事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所以,不同的内容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乐学、爱学。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习方式。
老师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设计《风筝》一课时,为了突破“孩子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演示:找来一个塑料蝴蝶模型,上面拴上一条长线,在前面演示放风筝的动作和要领。回想当时学生在观察这个过程时兴致特别高涨,但由于学生只看老师做自己没有动手,当你问他应该怎么放风筝时,很多同学说不明白了。课下,我反思了出现问题的原因了,应该让每个孩子去尝试放风筝的过程,他们就会记住了。后来,我要求每5个孩子为一组,准备一个风筝,我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放,通过实践自己真正掌握了放风筝的方法和要领。看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才能使课堂呈现生机,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为之向往。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到责任的重大,因为他们正是认知的重要阶段,是性格,人生观的塑造阶段。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他们就像一盏引导他们的指明灯,为他们照亮和指引前进的方向。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品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终生学习,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二小学 刘晓红 小教高级)
一、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想法设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我认为设计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教师们就要抓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天性,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对主要的课堂学习目标和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可以顺其自然且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
1、故事导入。一则精彩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很快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进入故事,从而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如我在教授《鲸》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海洋里的鱼儿们开运动会,不让鲸参加的童话故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都想尽快知道鲸为什么不能参加鱼儿们的运动会,激发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设疑导入。抓住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带着这些的问题,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加强。同时我在教学中还常常让学生质疑,如在教授《我的长生果》,学生就课题提问:长生果是什么?课文为什么要用长生果为题目?自己提问,更能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3、动画导入。MTV集视频展示、动画放映、音乐播放于一体,让学生多感官接受信息,现代科技的强大吸引力使学生兴趣大增。如我在教授《风筝》时,先播放一段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想要学会放风筝的兴趣,对课文的学习更是迫不及待了。
4、情景导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抓住这些事情,发掘出它们的深意,而进入课堂的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如果老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这样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相反,上课风趣、形式新颖、文化底蕴深的教师讲课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我改掉了读读、意译、背背的教学模式,由试读课题,理解课题开始。因为这首诗的题目在不理解诗的背景下,学生不会读,所以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而是,让学生在猜测中慢慢地试着去读,并说一说什么意思。当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读懂了题目是,很高兴,对自己的充满了信心,更有决心和兴趣,能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这首古诗,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通过播放图片、创设生活中离别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情感 。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里,我播放了李叔同的《送别》这首歌曲,将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对这首诗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和尝试。
三、发展学习空间,拓展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学习。
1、充分利用家庭、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世界中去学习。比如在教低年级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识字采集本”,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上社会联系生活去识字,从各种渠道去识字。他们有的通过剪贴报纸来认字;有的通过剪贴食品的包装袋来认字;有的通过路边商店的标牌,各种广告认识了不少字,还有的从电视栏目中认识了很多字。这样的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学生最爱参与的,教师如果适时引导,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写秋天”的时候,我带学生到校外观察秋天的景色,当看到满地的落叶时,我便让他们捡一捡,没想到学生却有更多的收获。有的同学发现叶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同学发现叶子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的叶子有着不同的绿色。他们把叶子捡回家后,贴在纸上、本上,或问家长,或查找资料,并在叶子旁边写出自己了解到的叶子的名称。这又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好方法。 同时使学生懂得学习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做学习的有心人,一定会从中获得很多。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融多种学习方式于一体,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以往接受式学习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角色中,并不是说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不可取,而如果一位老师不针对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机械地照搬采用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只会使课堂显得呆板,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只有在课堂上形成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现象,才能使课堂教学更为灵活,更适应于学生的发展。
1、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学习方式。
课文内容不同,采用的学习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比如“热爱大自然、多彩的秋天”这个单元,我便采取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来体会诗意。同时,结合画大自然、唱大自然、说大自然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配合教学,不仅丰富了内容,同时也整合了各科的学习。而描写“人物、动物”这一单元,我便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搜集资料,课堂上让同学以分角色朗读、表演、讲故事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所以,不同的内容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乐学、爱学。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习方式。
老师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设计《风筝》一课时,为了突破“孩子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演示:找来一个塑料蝴蝶模型,上面拴上一条长线,在前面演示放风筝的动作和要领。回想当时学生在观察这个过程时兴致特别高涨,但由于学生只看老师做自己没有动手,当你问他应该怎么放风筝时,很多同学说不明白了。课下,我反思了出现问题的原因了,应该让每个孩子去尝试放风筝的过程,他们就会记住了。后来,我要求每5个孩子为一组,准备一个风筝,我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放,通过实践自己真正掌握了放风筝的方法和要领。看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才能使课堂呈现生机,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为之向往。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到责任的重大,因为他们正是认知的重要阶段,是性格,人生观的塑造阶段。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他们就像一盏引导他们的指明灯,为他们照亮和指引前进的方向。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品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终生学习,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二小学 刘晓红 小教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