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学习水平与其现阶段段应达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级里,总是有部分学困生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培养优秀生又要注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这才能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化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1.学困生具有的特征
自制能力差。学困生普遍自我控制能力弱,注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保持在课堂的学习上,注意常常处于分散状态,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分心”,“走神”。
学习态度消极。表现为:上课时不积极思维,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化学课上,看演示实验时知识凑热闹,对必要的操作技能技巧实验现象没有认真、仔细观察,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往往袖手旁观,习惯于看别人做实验,或依样画葫芦;在完成课外作业时,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也不检查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以至于漏洞百出。
学习能力弱。表现为:学习过程中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提不出问题: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比推理,解题时没有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学习成绩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2.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思想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存在着不少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随着积累的知识缺陷越来越多,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学习成了苦差事。背着“化学难学”这一沉重的思想包袱,愈发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
客观原因是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耽误了功课没有及时补上,越拉越远就跟不上了;有的是因为个别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关心帮助不够,或教学水平较低,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有个别学困生是先天智力因素造成的。
3.转变学困生的途径
3.1 加强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必须全部完成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应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精心设计一些补充实验,利用实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课余时间做课外实验,创作科技作品,定期将他们的科技制作展览并进行评比。这样,为学生设置了广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天地,使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信心。
3.2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针对学习差的学生上课时不太动脑思考或思想溜号的缺点,教师备课时就要考虑,上课时如何给他们吃点“小灶”,对学困生提出几个比较有兴趣和富有启发性的,并且经过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答对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答错时予以纠正,对他们的学习也是提高。由于教室的关心和鼓励,也会促进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从而改变学习思想,更加努力学习。
3.3 成立补课小组,及时弥补缺陷
知识缺陷是学生的固有特征,当知识的缺陷和空白点像雪球越滚越大,将影响新知识的接受时,终有一天会学不下去,所以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按照学习的偱序性给学困生填补知识的缺陷。
首先教师应接近学困生,了解他们知识或技能缺陷的性质和深度,以及引起这些缺陷或空白点的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可以在课堂上采取给他们布置个别作业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补缺,有的可以采取课外辅导的形式进行重点辅导,有的可以在学习中成立帮教小组,依靠集体的力量,及时反馈疑难之处。对于个别学困生存在的实验技能方面的缺陷,可以采取开放实验室,进行个别质疑和辅导。
在补课过程中,教师却忌急躁,不能伤害學困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通过补课,除了弥补原有的缺漏,最主要的使他们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自信心得到加强。对待学困生,还不能抱着'迁就'的态度而降低要求,相反必须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所谓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学习态度与毅力,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等,即所谓的'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和谐配合。非智力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的学生之所以功课越来越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4.1 强化自我,控制自我
大多数学困生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学化学的目的和实际意义,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学困生往往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因此,要注意引导他们把战胜困难,攻下难题当作一大乐事;让他们在合适的练习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跳一跳,能摘到'的情景中循序渐进,合理上升产生向上攀登的情感;
4.2 重视改善环境,加强诱导
一个具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学困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学困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所以要防止学困生“情趣相投”的交往小圈子形成,可成立由好生带头的学习小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学困生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如开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座谈会,听课笔记展览等活动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一是教师任课的班级多,学困生也较多,就有点照顾不过来;二是时间紧,高中课程排得比较满,帮助学困生就只能“见缝插针”;三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较慢,不能“立竿见影”,这就要求教师打“持久战”。当然,只要持之以恒,充分调动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他们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化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1.学困生具有的特征
自制能力差。学困生普遍自我控制能力弱,注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保持在课堂的学习上,注意常常处于分散状态,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分心”,“走神”。
学习态度消极。表现为:上课时不积极思维,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化学课上,看演示实验时知识凑热闹,对必要的操作技能技巧实验现象没有认真、仔细观察,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往往袖手旁观,习惯于看别人做实验,或依样画葫芦;在完成课外作业时,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也不检查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以至于漏洞百出。
学习能力弱。表现为:学习过程中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提不出问题: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比推理,解题时没有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学习成绩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2.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思想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存在着不少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随着积累的知识缺陷越来越多,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学习成了苦差事。背着“化学难学”这一沉重的思想包袱,愈发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
客观原因是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耽误了功课没有及时补上,越拉越远就跟不上了;有的是因为个别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关心帮助不够,或教学水平较低,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有个别学困生是先天智力因素造成的。
3.转变学困生的途径
3.1 加强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必须全部完成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应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精心设计一些补充实验,利用实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课余时间做课外实验,创作科技作品,定期将他们的科技制作展览并进行评比。这样,为学生设置了广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天地,使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信心。
3.2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针对学习差的学生上课时不太动脑思考或思想溜号的缺点,教师备课时就要考虑,上课时如何给他们吃点“小灶”,对学困生提出几个比较有兴趣和富有启发性的,并且经过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答对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答错时予以纠正,对他们的学习也是提高。由于教室的关心和鼓励,也会促进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从而改变学习思想,更加努力学习。
3.3 成立补课小组,及时弥补缺陷
知识缺陷是学生的固有特征,当知识的缺陷和空白点像雪球越滚越大,将影响新知识的接受时,终有一天会学不下去,所以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按照学习的偱序性给学困生填补知识的缺陷。
首先教师应接近学困生,了解他们知识或技能缺陷的性质和深度,以及引起这些缺陷或空白点的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可以在课堂上采取给他们布置个别作业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补缺,有的可以采取课外辅导的形式进行重点辅导,有的可以在学习中成立帮教小组,依靠集体的力量,及时反馈疑难之处。对于个别学困生存在的实验技能方面的缺陷,可以采取开放实验室,进行个别质疑和辅导。
在补课过程中,教师却忌急躁,不能伤害學困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通过补课,除了弥补原有的缺漏,最主要的使他们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自信心得到加强。对待学困生,还不能抱着'迁就'的态度而降低要求,相反必须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所谓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学习态度与毅力,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等,即所谓的'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和谐配合。非智力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的学生之所以功课越来越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4.1 强化自我,控制自我
大多数学困生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学化学的目的和实际意义,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学困生往往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因此,要注意引导他们把战胜困难,攻下难题当作一大乐事;让他们在合适的练习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跳一跳,能摘到'的情景中循序渐进,合理上升产生向上攀登的情感;
4.2 重视改善环境,加强诱导
一个具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学困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学困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所以要防止学困生“情趣相投”的交往小圈子形成,可成立由好生带头的学习小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学困生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如开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座谈会,听课笔记展览等活动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一是教师任课的班级多,学困生也较多,就有点照顾不过来;二是时间紧,高中课程排得比较满,帮助学困生就只能“见缝插针”;三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较慢,不能“立竿见影”,这就要求教师打“持久战”。当然,只要持之以恒,充分调动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他们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