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中型企业信贷业务领域竞争的加剧和部分优势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大中型企业信贷业务增长乏力,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不断下降,在此背景下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培育业务增长点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发展 风险防范
引言
由于当下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客户群,存在着刻意隐瞒自身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的普遍现象,因而加大了银行在信息采集和筛选、风险识别和计量上的难度。同时信息不透明,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抵押担保物单一,信用意识不强等因素使得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也逐渐加大,暴露出整体小微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信用风险为银行小微企业面临的最急需解决的风险因素,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引发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的根本性原因,而当此类风险在信贷业务发生时,会引起客户的违约行为,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背景
1.1客户的综合贡献度下降,逐步缩小了银行盈利的空间
(1)资金管理的水平普遍提高的大中型客户多数建立资金网络,资金的管理实行集约化,逐步下降了贷款业务份额和银行大中企业的存款。(2)融资能力提高的大中型客户,直接融资渠道的畅通,传统的贷款业务的需求增长并不足。(3)市场趋同的银行同业目标,由于竞争激烈,和大中型客户谈判时候银行通常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贷款议价能力比较弱。在竞争压力下,当下多数大中型客户的贷款利率执行了基准利率,很少能够执行上浮利率,尤其垄断性的大集团客户多数是基准利率下浮的10%左右。
1.2逐步上升的小微企业贡献度,逐渐变成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性的目标
(1)对小微企业客户贷款的议价能力银行比较强,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综合收益率在基准利率上浮15%左右。同时,通过小微企业贷款营销,还可以带动对公、对私金融产品的销售,增加银行的个人高端客户,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得到充分体现。在逐步改善的外部环境下,一些企业的信贷业务基本成为同业竞争新领域。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风险的分散,收益的提高以及结构的调整和培育未来的优质客户战略等逐步成了商业银行的共识。小微企业的发展普惠业务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提升品牌,促进银政、银企紧密关系。
二、完善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2.1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需要站在多个角度对各环节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银行应该以内部信息循环作为基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银行制定的决策和现实情况相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银行构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后,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抵御和控制,银行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能够增强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可避免出现各类违规操作现象。在各阶段,各部门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水平并不相同,所以银行应该制定风险评估制度。
2.2改进贷款投放管理机制
目前,银行信贷投入往往实行总行和一级分行审批制,并实行前台(营销)和后台(审批)双线分离,其目的是相互牵制规避道德风险。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前台营销人员追求业绩和个人利益,往往通过“打擦边球”方式将关系企业和客户推荐上来,加之审批机构对地域和企业情况了解不足,使问题企业可能获得贷款。建议适度下沉贷款审批权限,将有抵(质)押物的小额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二级分行或一级支行,并落实贷款从调查、发放到收回终身负责机制,切实提升信贷从业人员行为约束力。
2.3注重企业财务、法人行为的动态监测
相对大中型企业来说,小微企业因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大及企业法人、股东的个人品性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等,在贷前及贷后对企业的监控都较难,因此在对客户财务指标等硬信息进行监测的同时,特别重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合同签订情况、货款回收情况、账户资金流变动情况、企业用电(水)量变动情况、纳税变动情况、企业应付账款支付的按时性、企业上下游客户的实力和业务往来的稳定性,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素质等软信息的监测,特别关注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的社会交往及名声、周围人员对法人及主要股东的评价、逃废债等不良信用记录及涉及黄赌毒不良嗜好和行为。
2.4完善小微企业客户征信管理体系
目前从宏观层面看,全国范围内的小微企业征信管理系统尚未完全建成,显然这一工作仅凭商业银行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需要各级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各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财政税务、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但金融行业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掌握了企业和个人贷款客户的海量信息,可以在本银行内部构建完备的小微客户信息资源库,并逐步在金融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商业银行也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信用管理体系来强化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激励约束小微企业及其经营者能够更加注重自身的信用维护,改善区域金融生态信用环境,从而建立起降低和规避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长效机制。可以借鉴小微信贷风险控制处于业内领先地位的平安银行的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客户的黑名单制度:在收到小微企业客户贷款申请资料后,应通过对所提供书面资料的真伪性进行甄别,以及在电话审核、面簽环节及与客户的沟通交谈中对客户的判断,将存在欺诈行为的客户纳入黑名单直接否决、不予放款。对故意拖延、逾期不归还贷款的小微企业客户,也将计入黑名单,对于己录入系统的黑名单客户,无论它在商业银行的哪家分支机构提交贷款申请,都将直接被系统予以拒绝。
结语
总之,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优选客户、平衡风险,做实和强化贷中贷后管理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尹志超,马双.信贷需求、信贷约束和新创小微企业[J].经济学报,2018,(3):124-146.
[2]薛华溢,马德伦,范大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定价配置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8):1-5.
[3]张晓玫,梁洪,蒋昊然.区块链金融模式与小微企业信贷配给[J].上海金融,2018,(7):35-40.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发展 风险防范
引言
由于当下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客户群,存在着刻意隐瞒自身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的普遍现象,因而加大了银行在信息采集和筛选、风险识别和计量上的难度。同时信息不透明,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抵押担保物单一,信用意识不强等因素使得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也逐渐加大,暴露出整体小微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信用风险为银行小微企业面临的最急需解决的风险因素,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引发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的根本性原因,而当此类风险在信贷业务发生时,会引起客户的违约行为,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背景
1.1客户的综合贡献度下降,逐步缩小了银行盈利的空间
(1)资金管理的水平普遍提高的大中型客户多数建立资金网络,资金的管理实行集约化,逐步下降了贷款业务份额和银行大中企业的存款。(2)融资能力提高的大中型客户,直接融资渠道的畅通,传统的贷款业务的需求增长并不足。(3)市场趋同的银行同业目标,由于竞争激烈,和大中型客户谈判时候银行通常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贷款议价能力比较弱。在竞争压力下,当下多数大中型客户的贷款利率执行了基准利率,很少能够执行上浮利率,尤其垄断性的大集团客户多数是基准利率下浮的10%左右。
1.2逐步上升的小微企业贡献度,逐渐变成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性的目标
(1)对小微企业客户贷款的议价能力银行比较强,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综合收益率在基准利率上浮15%左右。同时,通过小微企业贷款营销,还可以带动对公、对私金融产品的销售,增加银行的个人高端客户,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得到充分体现。在逐步改善的外部环境下,一些企业的信贷业务基本成为同业竞争新领域。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风险的分散,收益的提高以及结构的调整和培育未来的优质客户战略等逐步成了商业银行的共识。小微企业的发展普惠业务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提升品牌,促进银政、银企紧密关系。
二、完善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2.1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需要站在多个角度对各环节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银行应该以内部信息循环作为基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银行制定的决策和现实情况相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银行构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后,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抵御和控制,银行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能够增强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可避免出现各类违规操作现象。在各阶段,各部门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水平并不相同,所以银行应该制定风险评估制度。
2.2改进贷款投放管理机制
目前,银行信贷投入往往实行总行和一级分行审批制,并实行前台(营销)和后台(审批)双线分离,其目的是相互牵制规避道德风险。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前台营销人员追求业绩和个人利益,往往通过“打擦边球”方式将关系企业和客户推荐上来,加之审批机构对地域和企业情况了解不足,使问题企业可能获得贷款。建议适度下沉贷款审批权限,将有抵(质)押物的小额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二级分行或一级支行,并落实贷款从调查、发放到收回终身负责机制,切实提升信贷从业人员行为约束力。
2.3注重企业财务、法人行为的动态监测
相对大中型企业来说,小微企业因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大及企业法人、股东的个人品性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等,在贷前及贷后对企业的监控都较难,因此在对客户财务指标等硬信息进行监测的同时,特别重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合同签订情况、货款回收情况、账户资金流变动情况、企业用电(水)量变动情况、纳税变动情况、企业应付账款支付的按时性、企业上下游客户的实力和业务往来的稳定性,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素质等软信息的监测,特别关注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的社会交往及名声、周围人员对法人及主要股东的评价、逃废债等不良信用记录及涉及黄赌毒不良嗜好和行为。
2.4完善小微企业客户征信管理体系
目前从宏观层面看,全国范围内的小微企业征信管理系统尚未完全建成,显然这一工作仅凭商业银行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需要各级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各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财政税务、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但金融行业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掌握了企业和个人贷款客户的海量信息,可以在本银行内部构建完备的小微客户信息资源库,并逐步在金融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商业银行也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信用管理体系来强化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激励约束小微企业及其经营者能够更加注重自身的信用维护,改善区域金融生态信用环境,从而建立起降低和规避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长效机制。可以借鉴小微信贷风险控制处于业内领先地位的平安银行的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客户的黑名单制度:在收到小微企业客户贷款申请资料后,应通过对所提供书面资料的真伪性进行甄别,以及在电话审核、面簽环节及与客户的沟通交谈中对客户的判断,将存在欺诈行为的客户纳入黑名单直接否决、不予放款。对故意拖延、逾期不归还贷款的小微企业客户,也将计入黑名单,对于己录入系统的黑名单客户,无论它在商业银行的哪家分支机构提交贷款申请,都将直接被系统予以拒绝。
结语
总之,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优选客户、平衡风险,做实和强化贷中贷后管理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尹志超,马双.信贷需求、信贷约束和新创小微企业[J].经济学报,2018,(3):124-146.
[2]薛华溢,马德伦,范大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定价配置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8):1-5.
[3]张晓玫,梁洪,蒋昊然.区块链金融模式与小微企业信贷配给[J].上海金融,2018,(7):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