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验探究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初探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邦河院士说过:“数学是玩概念的,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在概念学习中养成的思维方式、方法迁移能力也最强。”章建跃博士指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往往具有鲜明的直观背景,简单、易懂且威力无穷,是开启中学数学大门的金钥匙。”数学概念是对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是数学活动经验的体现。中学数学核心概念蕴涵于中学数学课程之中,是内容的自然起点,也是教学的目标指向。做好核心概念的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从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可以提升教师的PCK,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以下简称“概念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几种异化现象:一种是淡化概念教学,对概念教学的过程一带而过,让“一个定义、两项注意、三道练习”构成概念教学的全部;另一种是在某些教学模式(如“先学后教”)的固化程式下,让概念教学本身应有的理性探究过程被学生自学和强化辨析题、巩固练习题所取代,使概念教学变成习题教学。这些做法看似比较高效,能够速成,其实容易导致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理解不深、不全,甚至养成不求甚解或断章取义的不良习惯,同时导致学生很难体会到新概念(新知识)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价值意义,最终使得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落空。
  如何改变这种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状况?一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变功利教学观,充分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原概念教学的本色;同时必须提升自己的鑒宝能力,远离“题型+技巧”的雕虫小技,集中注意力于核心概念,学会用金钥匙打开数学宝藏的方法。下面,以“圆的概念”的教学为例来谈如何基于实验探究形成数学概念,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过程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呈现了圆的两种定义:第一种是,线段的一个端点固定,使线段绕着固定的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运动形成的图形叫作圆;第二种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作圆。对于圆的定义,尤其是第二种定义,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然生成、合理建构呢?考虑到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能用一根绳子画出圆,笔者在教学中便从画圆的问题出发——
  师 哪位同学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
  生 老师,需要借助工具。
  师 需要什么工具?
  生 一根细绳。
  (教师提供器材,该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其画图过程。)
  师 请大家用语言来描述他是怎样画圆的。
  生 把绳子的一端固定,然后把绳子拉直,另一端绕着固定的端点旋转360°,另一端就画出了圆。
  (教师把该生的表述写在黑板上所作的圆的下方。)
  师 在数学中,拉直的绳子可以用什么来抽象表示?
  生 线段。
  师 那么,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段话?
  生 把线段AB的一个端点A固定,让线段AB绕点A旋转1周,另一个端点B所画出的图形就是圆。
  (教师把该生的表述写在黑板上刚才的表述的下方。)
  师 你表达得非常好!(同步操作演示)不过,如果把绳子旋转到黑板平面外,怎么办?
  生 把线段AB绕一个端点A在黑板平面内旋转1周,另一个端点B所画出的图形就是圆。
  (师生一起完善圆的第一种定义,同时明确圆心的定义、圆的表示等。)
  师 刚才同学借助绳子画出了圆,那么还可以用其他方式画圆吗?
  生 老师,可以借助圆规画圆。
  (教师提供器材,该生在黑板上操作。由于使用大圆规画圆有一定的难度,在画图的过程中圆规的支点发生了移动,画出的图形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对此,师生一起反思总结:要成功画出圆,首先必须把圆规的支点固定。然后,师生合作继续作图:该生固定支点,教师旋转圆规。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一不小心”把圆规的张口拉大了,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圆”。)
  师 我们画的是圆吗?
  生 不是圆,因为不圆。
  师 为什么不圆?
  生 因为图上的点到圆心O的距离不一样。
  师 此时还不能称作“圆心”哦,因为圆心是圆固有的概念。
  [师生一起继续反思总结画圆的要求:(1)要有定点O;(2)必须保持“距离”不变。然后,师生合作继续作图,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圆”。]
  师 满足这些要求所画出的是圆吗?
  生 不是圆,因为只画了30多个点,还有很多点没有画出来。
  师 那我画300个点、3000个点呢?
  生 画3万个点都不够,应该有无数个点。
  (师生合作继续作图,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圆”。)
  生 (立即)应该画出所有的点。
  师 所有什么样的点?
  生 将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一样点都画出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圆。
  (教师板书该生的表述。师生一起完善圆的第二种定义。)
  至此,圆的两种定义自然建构形成。
  二、教学感悟
  实验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实验活动建构概念,首先要通过实验充分还原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概念的直观背景以及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经历思维的内化整合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实验进行描述和反思,感悟对象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抽取共性而获得数学概念。值得一提的是,概念建构不要求一步到位,可以边引导、边修正、边完善,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跳跃。
  通过实验活动建构概念,不在于使用多么先进的教学用具,设计多么丰富的活动方案,展开多么热烈的分组讨论。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设计的符合他们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能够促进他们思维不断完善和概念自然建构的简单朴素、容易操作的实验活动,就是有效的数学实验活动。我们在设计数学实验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学概念的选择尽量是教材中学生较难直接理解的内容;第二,实验工具的选择尽量是学生容易操作的,如果学生在操作时遇到困难,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在上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第三,在设计好实验过程后,要预想该实验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如果不能,要对实验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正。
  通过实验活动建构概念,理性探求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能掌握的不仅仅是概念本身,更多的是概念之外的东西,如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数学抽象与概括能力。史宁中教授曾把数学的本质归结为三点:抽象、推理和模型;并由此提炼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二是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三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正因为有了抽象,才有了数学研究的对象,才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些数学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很难自我习得;只有通过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有效诱导和不同案例的反复教示,学生才会逐渐将知识与方法内化为能力与素养。在充分展开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既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理性求是的求知态度,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缜密思维、善于质疑的批判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邦河.数的概念的发展[J].数学通报,2009(8).
其他文献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整数乘法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既是表内乘法的自然延伸,也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教学本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环节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11页例5的情境图)看一看、数一数,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湖面上有3排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其落实的关键就是进行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尝试,充分参与,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悟方法、孕育情感,获得自主发展。  罗杰斯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
期刊
精心设计新知的引入接口、建构活动和应用练习是提高数学新授教学质量的关键。不过,教学终究是遗憾的艺术,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找到不足并作出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专业素养。  “因数与倍数”是学习分数约分、通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运算的关键。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分為三大板块:例题1通过摆小正方体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例题2寻找因数及发现因数特征,例题
期刊
摘要:评价一堂课,总有一个可以贯穿的标准:是“教”得精彩,还是“学”得精彩?前者基于教师行为,后者基于学生行为。本来,教是为了学,学是在教的引导下进行的,二者是并无矛盾的二元对立,但在现实的课堂上,往往呈现两种价值追求。《天净沙·秋思》的同课异构分析发现,阅读任务设计应以“学”为核心,这决定了语文课的品质。  关键词:阅读任务设计核心  同样一节课,同一个文本,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同,达到的教学目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指向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字面的意思和创作背景,还要深入体会其背后寄托的情感及诗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孙双金老师执教送别诗的案例为切入点,尝试从基本字词入手,导入话题;抓住关键词,品鉴诗韵;领会表达之法,品悟诗意等层面,探究聚焦语用的诗歌教学路径。  关键词:语用诗歌教学送别组诗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
期刊
摘 要:受余映潮老师《说“屏”》教学“美读说明文”的启发,第二次执教《故宫博物院》,变换设计角度,趣味引领代替范式教学,体验式学习代替单一的方法指导,从学生的学出发代替从教师的教出发。当然,并不是放弃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这些说明文的精髓不能丢。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 设计 角度  三年前的一次公开课,我执教了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文,从说明文教学的一般角度切入
期刊
摘要:当下,课堂教学改革风生水起,一派繁荣盛况,但许多教学的基本问题被遮蔽、被悬置、被误读。秉持初心、坚守本常,才是教育的正道。教育的初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意涵在于传承知识,培育智慧,尊重生命。坚守本常就是对教学基本法则和基本规律的遵从,遵循学生自身成长的轨迹,把他们培养成应有的样子。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心本常化学平衡复习课  日前,江苏省中学化学命题研讨会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期间,该校储开桂
期刊
摘要:在《原电池》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经历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等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化学史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过程与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原电池教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节选类文本,教师对这类文本的教学解读往往存有“低效”和“短效”之憾。《动物笑谈》就是一篇节选类文本,吕莉老师执教这一文本时,将教学解读前延,溯本求源,让学生熟读相关章节的环节;更烛照未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从而推动学生课后主动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实现了“高效”和“长效”的统一。  关键词:节选类文本 教学解读 高效 长效  在中学
期刊
摘 要:以“学习活动形式如何有效”为主题,制订观察量表,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进行课堂观察。通过此次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是:(1)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2)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充分交流;(3)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  关键词:课堂观察 报告 学习活动形式 有效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在当下的课堂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重心转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