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举世瞩目和期盼下,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掀起了美丽而又耐人寻味的盖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本次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这不只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旨在在一定的程度上唤起人们对此的思考。城市,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可怕的“温室果实”
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石化能源燃烧,以及森林消失、城市化对植被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地球所能承受之重。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从280ppm(百万分之一)上升到大约390ppm。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1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将可能升高10℃,全球气候将明显变暖。这将导致全球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出现频率提高,自然灾害加剧。20世纪60年代末,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带来的典型灾难事例。气温升高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极地冰川的融化、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升高1米,约53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直接受到影响。一旦出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米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大部分沿海平原会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世界粮食产量将下降一半,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就要向内地大迁移。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也将被海水吞没,图瓦卢、马尔代夫等一些岛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沉睡海底,永远成为人们的追忆。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希望,在2010年,通过协商达成所有国家认可的减排目标。
责任,你推我让
2007年,在欧盟会议上,德国为减排同其他国家争论不休。欧盟的环境官员一致认为,尽管德国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了努力,但英国和瑞典做得更好。对此,德国总理进行了反驳,根据《京都议定书》,到2012年,德国减排总量将占欧盟的75%。很多欧盟国家代表不以为然,德国人口总量占欧盟1/6,经济总量占欧盟40%以上,这样的减排不算多。一些成员国对德国汽车工业的排放仍存有意见,要求德国再加大减排力度,但德国坚决反对。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0年必须完成削减目标。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却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过多的对温室气体排放究竟是谁的责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直争论不断。发展中国家认为,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成的。而发达国家表示,发展中国家人口太多,增长过快,对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量应负主要责任。也许,在下一轮国际减排会议上,还将上演一翻口舌之战。中国在2009年11月,作出了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的承诺,受到了全世界的称赞。而美国宣布,将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低于欧盟20%的减排承诺。其他成员国对美国的此举哗然一片,表示愤慨与反对。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会议上,190多个国家的代表都表示了减排的意愿。但经过13天的谈判,却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减排需适度消费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口过多是碳过量排放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生育政策。50多年前,一名已婚妇女平均生5~6个孩子,现在下降到2.6个。中国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只生一个好”的口号以来,已少生了约4亿多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人口出生率还将下降。但全球的碳排放量,并没有因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而减少,相反,还在不断的增长。
艾丽丝是一位14岁的美国女孩,在一所公立中学读初二。爸爸是一位电器工程师,妈妈在小学教书。她是独生女,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艾丽丝学习好,有爱心,人缘特别好,朋友很多。这是一个星期天,一家三口到游乐园去玩,回来后,艾丽丝给自己的花费记账。这是她的习惯,爸爸妈妈也赞成,孩子从小就要学会有经济头脑。艾丽丝罗列了她这一天的账单:看电影10美元:午餐7美元;可乐、口香糖1美元;早餐约3美元;晚餐8美元。不算看电影,她这一天的饮食消费约为19美元,在她的帐本中,今天可能是最省的一天了。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也有一个14岁的初二的女孩,名叫里娜。同是星期天,她的生活消费总共是20比尔(20比尔相当于2美元),这是她消费最多的一天。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小职员,两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才1100多比尔。两个同龄的阳光女孩,仅因地区不同,一天的消费竟相差10倍!如果计算一下生活在贫困线下的非洲女孩一天的花费,也许差距会更大。
据统计,占全球人7%的富裕国家的5亿人,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量的50%:而占全球人口总量一半的最贫穷的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总量的7%。普通美国人的月平均消费,包括吃、穿、水电煤气、汽车维修保养、汽油、有线电视、手机花费、汽车保险、房屋保险、房屋地产税、房屋贷款以及垃圾费等等,约为2300美元。在非洲最不发达地区,月均消费不足30美元。美国人人均每年排放19吨的二氧化碳:欧洲和日本人人均排放8.5吨的二氧化碳:中国人人均排放5吨多二氧化碳;印度人人均只排放1.7吨二氧化碳。碳排放量最少的阿尔及利亚,人均每年仅为0.5吨。消费水平越高的国家及地区,其消耗的物质和能源就越多,碳的排放量也越高。可以这样说,目前大气中积存的二氧化碳,80%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遗产”,也是发达国家过度消费造成的!
在美国,一些青少年仅为买一包口香糖,而开车数十千米,烧去几加仑(1加仑=3.785升)汽油:80后一代的人们衣柜里塞满了衣服,有些甚至都未穿过一次: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使得垃圾站堆满了才用了几年的电风扇、电冰霜。中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6万吨,需要锯掉2500万棵树,生产 筷子木材的有效利用率才60%;为了庆贺生日,生日宴大肆铺张浪费,放开肚皮吃,也只消耗了1/3。如果我们以科学、节俭的态度,回头省视一下自己的作为就会发现,有许多消费是浪费的!
低碳。从我开始
大量的碳排放,来源于人类的奢侈和虚荣!如今,资源的急剧稀缺、环境变本加厉的恶化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在自省和检讨之后,人类掀起了“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新浪潮。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在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绿色的低碳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习惯开始改变,实践着减少碳排放,支持低碳生活的目标。
他们用废物制造生活用品:以素食为主,少喝或基本不喝碳酸饮料。在穿着方面,尽量少买衣服,即使买,也多选择棉质,拒绝皮毛和化纤制品。对一个星期用不上两次以上的物品,坚决不买,尽量减少不必要浪费。10千米以内的出门活动,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出远门尽量乘公交,少开车。居室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减少风扇、空调的使用频率;热水主要取自太阳能热水器:照明全采用节能灯,资料显示,如果每个家庭都用9瓦节能灯替换白炽灯,一年可以减少发电厂排放的9750万吨二氧化碳;工作上,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休息或下班时,及时关闭电脑显示器以及电灯等。
一切贵于坚持,如今,低碳生活已收到明显成效。
“低碳经济”就是低碳革命,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方式,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我国在不断节能减排的同时,在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上也作出了规划。我国作出的2020年减排的国际承诺,也正是建立在可靠的低碳经济基础之上。
上海世博园区的生态设计就是生动的展示,整个建筑布局可以让东南风吹到园区的每个角落,在自然风吹拂下,让每一幢建筑节省大量能量。遮阳、绿化、人工湿地等生态组合,做到了在室外2米内人工降温6℃,太阳能技术及先进的采光技术的大量应用,更使所有场馆熠熠生辉。立体的交通、餐饮的人性化布局、生活垃圾的气动传输和无害化处理、厕所的男女1:4.5的比例搭配、安保最新技术的应用,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对低碳生活的智慧思考。
城市,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7也许我们能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找寻到满意的答案。世博园的建筑与生态设计是一个样板,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具有先行和借鉴意义。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地球村想要和谐生活,就必须有所节制,发展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行低碳生活,从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在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推动与引领下,全世界人们努力践行适度消费的低碳生活。物质生产的低碳排放和零排放的目标,一定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环境更纯净!
可怕的“温室果实”
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石化能源燃烧,以及森林消失、城市化对植被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地球所能承受之重。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从280ppm(百万分之一)上升到大约390ppm。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1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将可能升高10℃,全球气候将明显变暖。这将导致全球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出现频率提高,自然灾害加剧。20世纪60年代末,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带来的典型灾难事例。气温升高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极地冰川的融化、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升高1米,约53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直接受到影响。一旦出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米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大部分沿海平原会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世界粮食产量将下降一半,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就要向内地大迁移。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也将被海水吞没,图瓦卢、马尔代夫等一些岛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沉睡海底,永远成为人们的追忆。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希望,在2010年,通过协商达成所有国家认可的减排目标。
责任,你推我让
2007年,在欧盟会议上,德国为减排同其他国家争论不休。欧盟的环境官员一致认为,尽管德国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了努力,但英国和瑞典做得更好。对此,德国总理进行了反驳,根据《京都议定书》,到2012年,德国减排总量将占欧盟的75%。很多欧盟国家代表不以为然,德国人口总量占欧盟1/6,经济总量占欧盟40%以上,这样的减排不算多。一些成员国对德国汽车工业的排放仍存有意见,要求德国再加大减排力度,但德国坚决反对。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0年必须完成削减目标。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却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过多的对温室气体排放究竟是谁的责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直争论不断。发展中国家认为,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成的。而发达国家表示,发展中国家人口太多,增长过快,对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量应负主要责任。也许,在下一轮国际减排会议上,还将上演一翻口舌之战。中国在2009年11月,作出了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的承诺,受到了全世界的称赞。而美国宣布,将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低于欧盟20%的减排承诺。其他成员国对美国的此举哗然一片,表示愤慨与反对。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会议上,190多个国家的代表都表示了减排的意愿。但经过13天的谈判,却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减排需适度消费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口过多是碳过量排放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生育政策。50多年前,一名已婚妇女平均生5~6个孩子,现在下降到2.6个。中国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只生一个好”的口号以来,已少生了约4亿多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人口出生率还将下降。但全球的碳排放量,并没有因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而减少,相反,还在不断的增长。
艾丽丝是一位14岁的美国女孩,在一所公立中学读初二。爸爸是一位电器工程师,妈妈在小学教书。她是独生女,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艾丽丝学习好,有爱心,人缘特别好,朋友很多。这是一个星期天,一家三口到游乐园去玩,回来后,艾丽丝给自己的花费记账。这是她的习惯,爸爸妈妈也赞成,孩子从小就要学会有经济头脑。艾丽丝罗列了她这一天的账单:看电影10美元:午餐7美元;可乐、口香糖1美元;早餐约3美元;晚餐8美元。不算看电影,她这一天的饮食消费约为19美元,在她的帐本中,今天可能是最省的一天了。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也有一个14岁的初二的女孩,名叫里娜。同是星期天,她的生活消费总共是20比尔(20比尔相当于2美元),这是她消费最多的一天。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小职员,两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才1100多比尔。两个同龄的阳光女孩,仅因地区不同,一天的消费竟相差10倍!如果计算一下生活在贫困线下的非洲女孩一天的花费,也许差距会更大。
据统计,占全球人7%的富裕国家的5亿人,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量的50%:而占全球人口总量一半的最贫穷的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总量的7%。普通美国人的月平均消费,包括吃、穿、水电煤气、汽车维修保养、汽油、有线电视、手机花费、汽车保险、房屋保险、房屋地产税、房屋贷款以及垃圾费等等,约为2300美元。在非洲最不发达地区,月均消费不足30美元。美国人人均每年排放19吨的二氧化碳:欧洲和日本人人均排放8.5吨的二氧化碳:中国人人均排放5吨多二氧化碳;印度人人均只排放1.7吨二氧化碳。碳排放量最少的阿尔及利亚,人均每年仅为0.5吨。消费水平越高的国家及地区,其消耗的物质和能源就越多,碳的排放量也越高。可以这样说,目前大气中积存的二氧化碳,80%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遗产”,也是发达国家过度消费造成的!
在美国,一些青少年仅为买一包口香糖,而开车数十千米,烧去几加仑(1加仑=3.785升)汽油:80后一代的人们衣柜里塞满了衣服,有些甚至都未穿过一次: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使得垃圾站堆满了才用了几年的电风扇、电冰霜。中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6万吨,需要锯掉2500万棵树,生产 筷子木材的有效利用率才60%;为了庆贺生日,生日宴大肆铺张浪费,放开肚皮吃,也只消耗了1/3。如果我们以科学、节俭的态度,回头省视一下自己的作为就会发现,有许多消费是浪费的!
低碳。从我开始
大量的碳排放,来源于人类的奢侈和虚荣!如今,资源的急剧稀缺、环境变本加厉的恶化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在自省和检讨之后,人类掀起了“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新浪潮。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在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绿色的低碳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习惯开始改变,实践着减少碳排放,支持低碳生活的目标。
他们用废物制造生活用品:以素食为主,少喝或基本不喝碳酸饮料。在穿着方面,尽量少买衣服,即使买,也多选择棉质,拒绝皮毛和化纤制品。对一个星期用不上两次以上的物品,坚决不买,尽量减少不必要浪费。10千米以内的出门活动,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出远门尽量乘公交,少开车。居室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减少风扇、空调的使用频率;热水主要取自太阳能热水器:照明全采用节能灯,资料显示,如果每个家庭都用9瓦节能灯替换白炽灯,一年可以减少发电厂排放的9750万吨二氧化碳;工作上,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休息或下班时,及时关闭电脑显示器以及电灯等。
一切贵于坚持,如今,低碳生活已收到明显成效。
“低碳经济”就是低碳革命,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方式,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我国在不断节能减排的同时,在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上也作出了规划。我国作出的2020年减排的国际承诺,也正是建立在可靠的低碳经济基础之上。
上海世博园区的生态设计就是生动的展示,整个建筑布局可以让东南风吹到园区的每个角落,在自然风吹拂下,让每一幢建筑节省大量能量。遮阳、绿化、人工湿地等生态组合,做到了在室外2米内人工降温6℃,太阳能技术及先进的采光技术的大量应用,更使所有场馆熠熠生辉。立体的交通、餐饮的人性化布局、生活垃圾的气动传输和无害化处理、厕所的男女1:4.5的比例搭配、安保最新技术的应用,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对低碳生活的智慧思考。
城市,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7也许我们能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找寻到满意的答案。世博园的建筑与生态设计是一个样板,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具有先行和借鉴意义。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地球村想要和谐生活,就必须有所节制,发展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行低碳生活,从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在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推动与引领下,全世界人们努力践行适度消费的低碳生活。物质生产的低碳排放和零排放的目标,一定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环境更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