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腹腔镜与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曾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剖腹手术方法来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以及手术之后的情况。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来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手术创伤比较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完成手术之后的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比较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剖腹手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现代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该疾病治疗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肌瘤挖除术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和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1]。本文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对其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和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来对其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有100例,年龄在25~4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5±2.5岁。在这些患者中,有90例患者已婚,10例患者未婚,有70例患者已生育,另外30例患者未生育。在这些患者中有45例患者为单发肌瘤,其中15例为浆膜下肌瘤,其直径为5~8cm,有25例患者为肌间壁肌瘤,其直径为5~17cm,另外5例为阔韧带肌瘤,其直径为4~8cm。有55例患者围为多发性肌瘤,其直径为2~8cm,平均直径为8.2cm,其中15例患者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将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排除。对照组中患者有100例,患者年龄在25~5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在36.5±4.5岁。其中80例已婚,20例未婚,有60例患者已生育,有40例患者未生育。在这些患中,有45例患者为单发肌瘤,其中14例为浆膜下肌瘤,其直径为3~6cm之间;有25例患者为肌间壁肌瘤,其直径在5~8cm之间;有6例患者为阔韧带肌瘤,直径在5cm左右。有55例患者为多发性肌瘤,肌瘤直径在2~10cm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中患者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利用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来进行治疗。
手术麻醉。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方式,对照组中患者采用硬膜外麻方式。
手术体位。观察组中患者取头低膀胱截石体位,对照组中患者取平卧体位。
手术步骤。对患者行常规气腹穿刺,使患者气腹压力达到1.73kPa。对患者腹部行4点穿刺方法。将脐环的正上方作为第一穿刺孔或置腹腔镜,将右下腹的麦氏点作为第二穿刺孔,置助手钳,将左下腹与麦氏点相对称的位置上2cm作为第三穿刺孔,避开腹腔血管,将操作钳置入,将耻骨联合上4~5cm左旁作为第四穿刺孔,开3~4cm,将手术者的辅助操作钳置入。将举宫器由宫颈置入,摆放子宫以便于进行手术操作,对于未婚且无性生活史患者,也可以利用头低臀高体位,这样会使手术难度增加。在进行手术时,要根据不同体位来选择不同手术方式[2]。
1.3 统计学分析 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对于手术结果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来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均数±标准差来对计量数据表示,对于计数资料用t来进行检验,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比较,在本次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手术情况 在观察组中的100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得以成功实施。其中有3例患者由于盆腔粘连,术野无法清除显示并且瘤体位置与子宫血管靠近,剥离之后出血,转而进行开腹手术,另外2例由于为多发性肌瘤,转而进行开腹手术,瘤体摘除之后镜下缝合技术不够熟练。对照组中患者全部成功完成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情况 在完成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存在;比较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观察组中患者明显较少,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体温恢复时间,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中患者明显较短,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具体比较结果如下表。
2.3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 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中患者手术之后的病死率为0,患者的腹部切口全部愈合;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其中4例换药之后全部愈合。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成功,其关键因素就是,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减少,从而使镜下的视野保持清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先向子宫肌壁内注入垂体后叶素,从而使子宫壁收缩,将瘤体浆肌层电钩切开,将瘤体用抓钳钳夹住向外牵拉,助手持吸引器,一方面与瘤体接近来对其进行分离,一方面将血液吸净,使视野显示出来。利用电钩对瘤体以及肌壁血管与假包膜进行电凝,可以使出血量大大减少。
第二,在将瘤体挖除之后,将创面迅速闭合也能够使出血减少,所以要有熟练的缝合技术。在初次进行手术时,要先选择带蒂浆膜下肌瘤,因为这类肌瘤在止血之后将其剪断即可,不需要进行缝合,也可以选择浆膜下肌瘤壁间的外定型肌瘤,对于这类肌瘤可以利用单层连续缝合方法来进行止血,操作相对比较简单,能够较少出血[3]。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来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手术创伤比较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完成手术之后的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比较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严春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81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46-47.
[2]熊焰.子宫肌瘤挖除术新式缝合法36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739-740.
[3]李新娥.两种子宫肌瘤挖除术成本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1,17(10):26-27.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剖腹手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现代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该疾病治疗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肌瘤挖除术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和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1]。本文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对其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和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来对其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有100例,年龄在25~4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5±2.5岁。在这些患者中,有90例患者已婚,10例患者未婚,有70例患者已生育,另外30例患者未生育。在这些患者中有45例患者为单发肌瘤,其中15例为浆膜下肌瘤,其直径为5~8cm,有25例患者为肌间壁肌瘤,其直径为5~17cm,另外5例为阔韧带肌瘤,其直径为4~8cm。有55例患者围为多发性肌瘤,其直径为2~8cm,平均直径为8.2cm,其中15例患者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将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排除。对照组中患者有100例,患者年龄在25~5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在36.5±4.5岁。其中80例已婚,20例未婚,有60例患者已生育,有40例患者未生育。在这些患中,有45例患者为单发肌瘤,其中14例为浆膜下肌瘤,其直径为3~6cm之间;有25例患者为肌间壁肌瘤,其直径在5~8cm之间;有6例患者为阔韧带肌瘤,直径在5cm左右。有55例患者为多发性肌瘤,肌瘤直径在2~10cm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中患者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利用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来进行治疗。
手术麻醉。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方式,对照组中患者采用硬膜外麻方式。
手术体位。观察组中患者取头低膀胱截石体位,对照组中患者取平卧体位。
手术步骤。对患者行常规气腹穿刺,使患者气腹压力达到1.73kPa。对患者腹部行4点穿刺方法。将脐环的正上方作为第一穿刺孔或置腹腔镜,将右下腹的麦氏点作为第二穿刺孔,置助手钳,将左下腹与麦氏点相对称的位置上2cm作为第三穿刺孔,避开腹腔血管,将操作钳置入,将耻骨联合上4~5cm左旁作为第四穿刺孔,开3~4cm,将手术者的辅助操作钳置入。将举宫器由宫颈置入,摆放子宫以便于进行手术操作,对于未婚且无性生活史患者,也可以利用头低臀高体位,这样会使手术难度增加。在进行手术时,要根据不同体位来选择不同手术方式[2]。
1.3 统计学分析 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对于手术结果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来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均数±标准差来对计量数据表示,对于计数资料用t来进行检验,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比较,在本次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手术情况 在观察组中的100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得以成功实施。其中有3例患者由于盆腔粘连,术野无法清除显示并且瘤体位置与子宫血管靠近,剥离之后出血,转而进行开腹手术,另外2例由于为多发性肌瘤,转而进行开腹手术,瘤体摘除之后镜下缝合技术不够熟练。对照组中患者全部成功完成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情况 在完成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存在;比较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观察组中患者明显较少,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体温恢复时间,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中患者明显较短,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具体比较结果如下表。
2.3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 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中患者手术之后的病死率为0,患者的腹部切口全部愈合;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其中4例换药之后全部愈合。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成功,其关键因素就是,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减少,从而使镜下的视野保持清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先向子宫肌壁内注入垂体后叶素,从而使子宫壁收缩,将瘤体浆肌层电钩切开,将瘤体用抓钳钳夹住向外牵拉,助手持吸引器,一方面与瘤体接近来对其进行分离,一方面将血液吸净,使视野显示出来。利用电钩对瘤体以及肌壁血管与假包膜进行电凝,可以使出血量大大减少。
第二,在将瘤体挖除之后,将创面迅速闭合也能够使出血减少,所以要有熟练的缝合技术。在初次进行手术时,要先选择带蒂浆膜下肌瘤,因为这类肌瘤在止血之后将其剪断即可,不需要进行缝合,也可以选择浆膜下肌瘤壁间的外定型肌瘤,对于这类肌瘤可以利用单层连续缝合方法来进行止血,操作相对比较简单,能够较少出血[3]。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利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来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手术创伤比较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完成手术之后的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比较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严春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81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46-47.
[2]熊焰.子宫肌瘤挖除术新式缝合法36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739-740.
[3]李新娥.两种子宫肌瘤挖除术成本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1,17(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