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高兴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儿子王逸尘读高一,数学考了61分,很高兴。但班上还有不少人考80多分,学校还有一个考了100分呢。他的高兴,在别的同学看来,简直有点傻呵呵的。那么多人的分数都比你高,你还高兴个什么劲儿呀?
  原来,自从去高中之后,他的数学考试,第一次考了39分,第二次考了49分,这次一下子考了61分,这还不要高兴吗?他独自高兴。
  班上还有一个学生,考完之后,回家阴沉着脸,父母都不敢问他考了多少分。后来知道,他考了第七名。
  王逸尘的这种高兴被我称为“独立的高兴”。并且看到,这种独立的高兴,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稀少了,如同自然环境变差了,某种动物渐渐稀少了一样。现在,我们的文化环境变了,不大支持这种独立的高兴,反而会削弱它,损害它的生存。我的儿子能坚持多久,我也不知道。但常常看到周围有一些人过得很痛苦,是因为他们失掉了这种独立的高兴,就感到惋惜。人生总有一些东西,培养起来很难,失掉却容易,失掉了很难再想找回来。
  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在灌输一种条件化的高兴,并且指给每个人看,高山之巅那座塔,说,到了顶点,我们才有高兴的资格。当我们到了顶点,却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一路都不高兴,现在已经失掉了高兴的能力。
  独立的高兴,不是不上进,而是按自然的方式上进。如同一棵树,按自己的方式去成长,享受自己的成长,上承雨露,下接沃土,抽枝散叶,开花结果。
  (韩文增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其他文献
消逝的年味儿  今年的寒假作业,其中一项是“两地书”——给笔友写信,内容大致介绍家乡的过年习俗。班里28个孩子,21个分别来自安徽、贵州、广西、河南等,我想各地的过年习俗应该是五花八门,富有特色的,与笔友在书信中畅谈,不失为一件乐事。谁知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便向我抱怨此项作业难度系数太大,勉强完成的几个,笔下的“年味儿”基本都沦为稀松平常的吃饭、放鞭炮、拿压岁钱、QQ拜年……寥寥数语,毫无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