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相关论文
冯骥才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天津的地域文化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天津是一个水陆交融、历史上一度华洋杂处的城市,具有极其独特......
本文从冯骥才小说对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入手,尤其针对长篇小说《艺术家们》中总体性的美学诉求,探究其通过人物在时代分岔口中......
《西塘宣言》的发表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一枝报春花,后来至今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国家工程和社会热潮,都被它一一进行了警示、规划......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文坛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并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他将地域方言融入作品的文学叙述以及人......
摘 要:冯骥才生于天津,长于天津,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从事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所以他的作品中多数都是以天津为大的创作背景,......
現年76岁的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画家,虽然早就过了退休的年纪,他却一直是个大忙人。熟悉冯骥才的人都知道,只......
《跛脚猫》和《我是杰森》是冯骥才的两篇新小说,情节跌宕,让人深思。前者是个荒诞故事,“我”仿佛“无形”一样,看到了一个著名女主持......
2009年,我到宁波市区月湖畔贺秘监祠的《文学港》杂志当主编助理。贺秘监祠是为了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而建。记得开窗可见没入湖水的......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1976年地震后,整整一个月清理震后废墟,感到无家可归 这院里有说不来的清香。风,一紧一慢送过来,仿佛埙的声气。......
京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名家名篇。这些上好的“例子”以其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历来被读者称道,也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
摘 要:纵观冯骥才近30年来的文学与文化选择,在“世界”与“中国”、“激进”与“保守”、“精英”与“民间”,以及“雅”与“俗”之......
2006年夏天,我曾拜见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风云人物冯骥才先生,谈的依然是小小说。坐落在天津大学一隅的精致现代的“冯骥才艺术馆”,展......
【生平创作】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文学自由......
2019年2月20日,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再提笔写小说有什么感觉?我跟......
今年9月,天津有一场冯骥才国际研讨会。得知此事,我写了一段话,向他表示敬意: 冯骥才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非虚构作品,都与历史密切......
每至年关,大冯(业内对冯骥才先生的尊称)总是风尘仆仆,不仅要像平日一样忙他的事业,还要为年而忙。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是文化名人中最重......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冯骥才在非虚构作品《无路可逃》中讲了个“故事”:“文革”时期,天津一老右派,每天不说话,哪儿也不去,也不和任何人来往,只待在家里画画......
有童心的人不会老 冰心老人92岁生日的时候,冯骥才到她家去拜寿。在场有朋友对冰心说:“冯骥才总说给您磕頭拜寿,却没见过他真的磕......
已经76岁的冯骥才一直是个大忙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中国的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工作中,同时还要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但只要他人在天......
20世纪50年代,吴冠中曾创作过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当时,应要求复制了一套送给井冈山管理处作为藏品。多年以后,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对这......
冯骥才读高中时,身高1.92米,能灌篮,在校队和市学联队打中锋。高中毕业后,他顺利地成为天津篮球队的一名运动员。 一次,天津篮球队和......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下大致有以下三种状况:其一,因为各项考......
今年,全世界将迎来新一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申报机会,或者说申报热潮。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非遗名录......
“美国有一个官员,别人问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会不会感到恐惧?这位官员说不恐惧。因为中国人的软实力不行。”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
《文雄画杰》 冯骥才 著 作家出版社 ¥48.00 这是冯骥才关于中西文坛艺坛人物的散文集,作者既关心他们的艺术,更关心他们的性格......
冯骥才坐在自己位于天津大学的会客厅里,谈起他的天津情结。会客厅里摆放着他从全国各地搜罗的古董,有嘉庆年间的雕花屏风,也有天津老......
2015年3月,北京会议中心,全国政协会文艺界别的分组讨论中,一个大块头、高个子的男人受到的关注甚至超过了明星。会前会后,他身后跟着......
冯骥才最新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单筒望远镜》的封底,冯骥才写道:“在中西最初接触之时,彼此文化的......
冯骥才在2018年岁末推出了最新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在《单筒望远镜》的封底,冯骥才写道:“在中西最初接触之时,彼此文化的陌生、误......
冯骥才日前带着自己的两本新书《冯骥才艺术谈》和《意大利读画记》现身廊坊书博会,冯骥才接受了专访。冯骥才说:“作家看画,看画后边......
今年3月,冯骥才在太行山深处考察发现,原来的近百座古村已经全部消失,原居民都在“新农村建设”运动中,从原来的深山搬出,住到了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