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盐城紧紧围绕 “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强市”发展战略和“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发展路径,聚焦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当前,必须顺应新形势、因应新变化、适应新常态,努力以转型升级新突破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一、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高端化是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检验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且能够带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要围绕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的高端攀升,突出先进性和支柱性,加快做大做强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成为盐城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改造提升汽车、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实现过剩产能加快压减、违规产能全面清理、低效高效企业有序清退,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领制造业发展模式的革新,对于盐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来说已是必然的选择。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和“千企上云”专项行动,加快提升智能装备水平,推进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大力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积极开发智能产品,推进企业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提升企业智能化发展水平。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服务化。顺应制造業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促进企业从产品设备供应商转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制造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迈向价值链高端。积极实施“互联网+”计划,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和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四是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严格实施环保准入标准,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263”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化工园区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投入产出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贯彻落实《关于推进聚力创新的十条政策意见》,用好用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扶持政策,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认定服务,确保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二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大院大所是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加强“双招双引”,积极开展高校、院所系列合作对接活动,搭建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平台的信息、人才、资本和技术集聚效应。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金风科技风电检测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烟气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三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解决当前创新项目和产业需求脱节问题,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针对创新链条中存在的“肠梗塞”现象,打造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和专业化公共中试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等战略层面的有机融合,组织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使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有效地进入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和产品,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大力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程,研究制定新技术新产品首购首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政策,举办新技术新产品专题对接,在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大数据等领域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三、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
一是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制造之美,美在品质。坚持质量兴市、质量兴企,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活动,大力推进质量认证、产品鉴定、检验检测等认证认可体系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鼓励优秀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质量奖”。二是推动名品名牌创建。品牌是企业的命牌,是产品质量的外在形象和重要标志。强化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活动,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积极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收购国际品牌等方式,提升整体品牌国际竞争力。加强品牌营销,认真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注重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扎实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努力叫响盐城品牌。三是强化质量标准建设。标准决定质量,也是世界“通用语言”,抓住“标准”就拥有了行业的“话语权”、市场的主动权。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主动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抢占技术标准制高点,提高市场竞争“话语权”。同时,大力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使企业的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着力培育转型主体力量
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靠企业。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着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转型升级支撑。一是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大企业(集团)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深化企业“争星创优”活动,完善大企业(集团)发展“绿色服务通道”,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政府服务向大企业集聚,支持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治理结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内在发展动力,加快形成以千亿元级企业为龙头、50亿元级企业为主体、20亿元级企业为基础的骨干企业群。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中,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作用不容忽视,德国、日本的中小企业以其专精特新优势,同样可以拥有行业领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盐城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000余家,中小工业企业5.5万家,努力在中小企业培育这方面“大有作为”。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强化“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大力引导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找准发展定位,深耕行业细分市场,加快积累技术优势,努力成为行业领跑者,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使盐城的中小企业既长“块头”更长“肌肉”。三是推进企业重组上市。实施战略重组,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陆续出台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鼓励企业通过“靓女先嫁”、强强联合、挂大靠强等方式进行快速扩张,加快做大做强。企业上市既是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化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帮扶,“点对点”提供服务,细化明确上市挂牌路径和工作方案,实现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良性循环,确保上市挂牌工作取得新突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信委)
一、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高端化是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检验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且能够带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要围绕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的高端攀升,突出先进性和支柱性,加快做大做强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成为盐城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改造提升汽车、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实现过剩产能加快压减、违规产能全面清理、低效高效企业有序清退,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领制造业发展模式的革新,对于盐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来说已是必然的选择。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和“千企上云”专项行动,加快提升智能装备水平,推进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大力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积极开发智能产品,推进企业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提升企业智能化发展水平。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服务化。顺应制造業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促进企业从产品设备供应商转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制造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迈向价值链高端。积极实施“互联网+”计划,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和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四是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严格实施环保准入标准,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263”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化工园区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投入产出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贯彻落实《关于推进聚力创新的十条政策意见》,用好用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扶持政策,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认定服务,确保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二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大院大所是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加强“双招双引”,积极开展高校、院所系列合作对接活动,搭建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平台的信息、人才、资本和技术集聚效应。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金风科技风电检测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烟气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三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解决当前创新项目和产业需求脱节问题,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针对创新链条中存在的“肠梗塞”现象,打造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和专业化公共中试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等战略层面的有机融合,组织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使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有效地进入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和产品,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大力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程,研究制定新技术新产品首购首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政策,举办新技术新产品专题对接,在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大数据等领域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三、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
一是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制造之美,美在品质。坚持质量兴市、质量兴企,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活动,大力推进质量认证、产品鉴定、检验检测等认证认可体系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鼓励优秀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质量奖”。二是推动名品名牌创建。品牌是企业的命牌,是产品质量的外在形象和重要标志。强化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活动,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积极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收购国际品牌等方式,提升整体品牌国际竞争力。加强品牌营销,认真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注重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扎实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努力叫响盐城品牌。三是强化质量标准建设。标准决定质量,也是世界“通用语言”,抓住“标准”就拥有了行业的“话语权”、市场的主动权。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主动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抢占技术标准制高点,提高市场竞争“话语权”。同时,大力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使企业的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着力培育转型主体力量
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靠企业。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着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转型升级支撑。一是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大企业(集团)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深化企业“争星创优”活动,完善大企业(集团)发展“绿色服务通道”,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政府服务向大企业集聚,支持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治理结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内在发展动力,加快形成以千亿元级企业为龙头、50亿元级企业为主体、20亿元级企业为基础的骨干企业群。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中,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作用不容忽视,德国、日本的中小企业以其专精特新优势,同样可以拥有行业领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盐城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000余家,中小工业企业5.5万家,努力在中小企业培育这方面“大有作为”。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强化“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大力引导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找准发展定位,深耕行业细分市场,加快积累技术优势,努力成为行业领跑者,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使盐城的中小企业既长“块头”更长“肌肉”。三是推进企业重组上市。实施战略重组,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陆续出台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鼓励企业通过“靓女先嫁”、强强联合、挂大靠强等方式进行快速扩张,加快做大做强。企业上市既是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化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帮扶,“点对点”提供服务,细化明确上市挂牌路径和工作方案,实现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良性循环,确保上市挂牌工作取得新突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