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世界各行业的革命,更是为教育带来了全新活力。互联网提供了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渗透音乐文化,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思路,从而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多元化。
“构建一种体验式的音乐课堂”就是从互联网的优势出发,让学生在一种别致的音乐课堂中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的文化。虽然互联网不是音乐课堂的主阵地,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互联网开创音乐课堂的新境界。
一、知识冲浪——用互联网获得最“广”的体验
弦乐器在小学四年级《甜甜江南》这一单元有所体现。教师一般采用江南的丝竹音乐《紫竹调》,让学生对我国的一些弦乐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民族乐器的特点、著名的演奏家、名曲等。一节课40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按照我们传统的上课方式,要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们的对比,接着还要强调乐曲所表现出的气氛以及情绪,并且要对音乐本身进行标题、背景、情节方面的知识性解答。这些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中全部上完的话,学生对于大容量的枯燥信息难以接受。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互联网搜索能力,并能够独自进行操作。不妨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自主学习,去掌握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交流分享他们的所得,去建构自己的民族音乐和弦乐器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对这些原本枯燥的内容乐此不疲。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在互联网教室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教师进行示范查找了相关知识,之后便是引导学生去搜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寻找路径,去进行搜索、查阅,去交流比对,分辨得出相关知识。
短短的一节课在学生们的手指尖以及热烈的知识交流中很快过去。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给学生整整一堂课的知识,而是放开手给学生去探索,去建构自己的民族音乐体系。
教师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兴奋感与新鲜感,将这些转化成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从而对音乐课堂有一个更广的体验。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互联网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音乐人文知识的丰富和多样,并且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链接课内、课外的音乐学习架起技术的桥梁,为今后的自主探究音乐学习奠定了技术可能。
二、情境感染——用互联网创设最“美”的体验
低年级音乐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难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并且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创设一个个奇思妙想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体验音乐学习带给学生们各种不同的情感。
《动物说话》是一年级的一首歌曲,歌曲中形象地描绘了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学生们在学唱音乐的过程中,要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如果教师单纯地通过琴声来引领学生唱这首歌曲,会对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声音与动作的交融。
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制作一个专题网站,利用Cakewalk Sonar制作本歌曲的MIDI音乐,然后放入大量动物的图片,配上相关动物的声音以及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动作,并且给这些图片、声音以及动作都加入交互,学生们在点击相应的链接时都会被要求点击与之相对应的内容。
在实际课堂中操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培训,并且适当地进行引导。在教授完歌曲之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对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行视听。有的学生还能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有的学生能配上课堂所学唱的课本旋律,加上了其他动物的叫声,并能够对新歌曲进行演唱,这些都极大地加强了课堂内容的深度。
在互联网的音乐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对于创设的情境获得了更好、更美的体验。学生们对于新的情境总是充满了好奇,并且对新情境中出现的各种影像声音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有了这样的动力,低年级的音乐课堂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像以往一样总是要教师不停地维持纪律。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互联网式教学,我们需要提前关注的是学生的技术。因为课程设置问题,学生们需要到三年级才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项学习,不能及时地掌握有关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长期对他们进行培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的魅力势不可挡,学生绝对会以十二分的好奇心主动投入学习,这种状态会让低年级的音乐课堂始终生机勃勃。
三、尝试创作——用互联网感受最“帅”的体验
学生不单单有学习唱歌的渴望,还会有自己创作歌曲的需求。创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能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现在很多软件都能为学生们的这些愿望打造一个基础的音乐创作平台。其中,《作曲大师》等是非常不错的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比较容易上手的软件Encore。由于学生在此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先利用本软件对制作的过程进行非常详尽的演示,由易入难,让学生知道音乐创作的过程。
通过介绍,学生一般都会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创作中来,并通过耳麦,实时聆听到自己创作的歌曲。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节拍、音色以及速度力量等,通过这些改变,他们可以自行改编或创作出一首首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及时沟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他人的作品客观地进行形象的评价。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各样的节奏,乐器的音色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不再需要像在传统课堂中机械化地让学生听音辨别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再也不怕创作,更可以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感受到创作是一件“很帅、很酷,但我也可以的事”。进而爱音乐,自然而然学习音乐就更加轻松,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四、合作创新——用互联网探寻最“真”的体验
教育家约翰逊指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生生之间的交流是现在学校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课堂的压力,能给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软件,让学生尝试“伴奏与演唱”的合作;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软件弹奏乐器,最后尝试电子合成;我们可以利用歌唱软件,组织学生进行对唱录制;等等。线上线下的合作,不仅可以在课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成功,合适的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互联网中的一些创作系统,可以实现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语言,可以用星级,可以送鲜花,等等。这多种感性、迅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使课堂在沟通与交流的氛围中升华。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评选出“最美乐曲”“××班好歌曲”等。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融洽、民主的环境中,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让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互联网是现代音乐课堂的另一个阵地,我们可以利用开放的互联网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对于音乐的美妙体验,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充满了一种探知的渴望。开放式的环境,开放式的体验,需要更全面的教师的引导,教师在互联网课堂中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最大地发挥互联网在音乐课堂的作用,也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构建一种体验式的音乐课堂”就是从互联网的优势出发,让学生在一种别致的音乐课堂中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的文化。虽然互联网不是音乐课堂的主阵地,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互联网开创音乐课堂的新境界。
一、知识冲浪——用互联网获得最“广”的体验
弦乐器在小学四年级《甜甜江南》这一单元有所体现。教师一般采用江南的丝竹音乐《紫竹调》,让学生对我国的一些弦乐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民族乐器的特点、著名的演奏家、名曲等。一节课40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按照我们传统的上课方式,要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们的对比,接着还要强调乐曲所表现出的气氛以及情绪,并且要对音乐本身进行标题、背景、情节方面的知识性解答。这些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中全部上完的话,学生对于大容量的枯燥信息难以接受。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互联网搜索能力,并能够独自进行操作。不妨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自主学习,去掌握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交流分享他们的所得,去建构自己的民族音乐和弦乐器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对这些原本枯燥的内容乐此不疲。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在互联网教室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教师进行示范查找了相关知识,之后便是引导学生去搜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寻找路径,去进行搜索、查阅,去交流比对,分辨得出相关知识。
短短的一节课在学生们的手指尖以及热烈的知识交流中很快过去。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给学生整整一堂课的知识,而是放开手给学生去探索,去建构自己的民族音乐体系。
教师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兴奋感与新鲜感,将这些转化成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从而对音乐课堂有一个更广的体验。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互联网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音乐人文知识的丰富和多样,并且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链接课内、课外的音乐学习架起技术的桥梁,为今后的自主探究音乐学习奠定了技术可能。
二、情境感染——用互联网创设最“美”的体验
低年级音乐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难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并且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创设一个个奇思妙想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体验音乐学习带给学生们各种不同的情感。
《动物说话》是一年级的一首歌曲,歌曲中形象地描绘了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学生们在学唱音乐的过程中,要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如果教师单纯地通过琴声来引领学生唱这首歌曲,会对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声音与动作的交融。
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制作一个专题网站,利用Cakewalk Sonar制作本歌曲的MIDI音乐,然后放入大量动物的图片,配上相关动物的声音以及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动作,并且给这些图片、声音以及动作都加入交互,学生们在点击相应的链接时都会被要求点击与之相对应的内容。
在实际课堂中操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培训,并且适当地进行引导。在教授完歌曲之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对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行视听。有的学生还能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有的学生能配上课堂所学唱的课本旋律,加上了其他动物的叫声,并能够对新歌曲进行演唱,这些都极大地加强了课堂内容的深度。
在互联网的音乐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对于创设的情境获得了更好、更美的体验。学生们对于新的情境总是充满了好奇,并且对新情境中出现的各种影像声音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有了这样的动力,低年级的音乐课堂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像以往一样总是要教师不停地维持纪律。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互联网式教学,我们需要提前关注的是学生的技术。因为课程设置问题,学生们需要到三年级才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项学习,不能及时地掌握有关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长期对他们进行培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的魅力势不可挡,学生绝对会以十二分的好奇心主动投入学习,这种状态会让低年级的音乐课堂始终生机勃勃。
三、尝试创作——用互联网感受最“帅”的体验
学生不单单有学习唱歌的渴望,还会有自己创作歌曲的需求。创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能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现在很多软件都能为学生们的这些愿望打造一个基础的音乐创作平台。其中,《作曲大师》等是非常不错的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比较容易上手的软件Encore。由于学生在此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先利用本软件对制作的过程进行非常详尽的演示,由易入难,让学生知道音乐创作的过程。
通过介绍,学生一般都会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创作中来,并通过耳麦,实时聆听到自己创作的歌曲。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节拍、音色以及速度力量等,通过这些改变,他们可以自行改编或创作出一首首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及时沟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他人的作品客观地进行形象的评价。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各样的节奏,乐器的音色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不再需要像在传统课堂中机械化地让学生听音辨别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再也不怕创作,更可以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感受到创作是一件“很帅、很酷,但我也可以的事”。进而爱音乐,自然而然学习音乐就更加轻松,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四、合作创新——用互联网探寻最“真”的体验
教育家约翰逊指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生生之间的交流是现在学校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课堂的压力,能给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软件,让学生尝试“伴奏与演唱”的合作;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软件弹奏乐器,最后尝试电子合成;我们可以利用歌唱软件,组织学生进行对唱录制;等等。线上线下的合作,不仅可以在课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成功,合适的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互联网中的一些创作系统,可以实现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语言,可以用星级,可以送鲜花,等等。这多种感性、迅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使课堂在沟通与交流的氛围中升华。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评选出“最美乐曲”“××班好歌曲”等。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融洽、民主的环境中,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让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互联网是现代音乐课堂的另一个阵地,我们可以利用开放的互联网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对于音乐的美妙体验,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充满了一种探知的渴望。开放式的环境,开放式的体验,需要更全面的教师的引导,教师在互联网课堂中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最大地发挥互联网在音乐课堂的作用,也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