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地铁始建于1965年,至现今,诸多城市地铁已成为出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有不少城市的地铁仍在紧锣密鼓的修建当中。而火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 但一旦失控就酿成灾害,火灾预防和救援已成为灾害预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地下铁道 火灾 防护和救援
中图分类号:[TU248.2]
1. 概述
1.1火灾概述
大多数的地下铁道系统位于地下,相对封闭,而且内部空间较大,出入方式单一,人员流动量较大。火灾属于人为灾害中的社会生活灾害,地铁修建以来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就是火灾,火灾发生后后果严重,造成的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大。本文将初步探究地铁火灾的预防方法以及火灾发生后的救援措施。
1.2建筑火灾基本知识
火灾是一个燃烧过程,要经过发生、蔓延和充分燃烧各个阶段,火灾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时间和温度,而这两者又受建筑类型、燃烧荷载、通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控制和改善燃烧的各个因素是建筑防火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本身的热工和力学性能,在高温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的抗火性能,钢材也是如此。
1.3地铁火灾特点
1.氧气含量急剧下降:火灾发生时,由于地铁环境相对封闭,氧含量消耗快而补充少。氧含量的下降对人的身体有很大影响,当氧含量低于5%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轻者也会对人的逃生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也会导致CO等有毒气体的产生,对人体产生危害。
2.烟尘、热量难以排出:受地铁通风限制,火灾时浓烟会集聚并不易排出,造成地铁内视野不好,人员呼吸不畅,容易造成恐慌,对火灾扑救和人员逃生造成很大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后,高温烟气在“烟囱作用”作用下,迅速向多座地下或地上建筑蔓延,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后果。
3.火情控制以及扑救困难:火灾发生后热量集聚快,对通讯设备以及车站结构都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对调查火灾发生地点及原因都非常不利,对消防人员的扑救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障碍。
4.人员疏散困难:地铁内照明及指示完全是靠人工完成,火灾时,正常电源切断,应急照明时间有限,而且地下空间拥挤,浓烟缩短人的视距。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人的生理功能下降,且人员逃生方向与气体热量扩散方向一致,其扩散速度快,给人员疏散带来巨大困难。
2.火灾预防
2.1防火的综合性
防火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房之火灾发生和蔓延而采取的多种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措施。建设中应该以预防为主,救援为辅的原则为准。
2.2预防的措施
1.严格按照防火规范设计:应遵循有关的专用规范进行消防设计,而地铁要根据自身的交通运输功能和日常客流量大的特点进行综合防火设计。
2.内部建设材料的合理选用:火灾的蔓延速度、爆燃时间与所产生的烟气种类与地铁车站的装修类型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筑材料尽量应采用不燃材料,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而且要选择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在列车底部上架防火和隔热层,防止列车底部的电气设备起火对人员逃生造成影响,为救援和逃生营造条件。
3.防火防烟分区:为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使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必须在地铁隧道里设置相应的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固定灭火装置:在地铁全线全面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事故,并利用自动报警装置联动相应的灭火措施和排烟设备,控制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细水雾喷淋系统,火灾探测器等整套车载自动火灾探测消防系统。
5.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在地铁入口,站台等重要地点安排人员巡视,防止人为事故造成的灾害,同时日常要维护好各种消防设备,确定其工作状态良好。
6.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装置,保证人能源的安全疏散。
3.火灾人员疏散
一旦发生火灾,合理而迅速的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地铁这种公共建筑物尤为重要。
3.1允许时间
人与疏散并不是伴随着火灾的发生而进行的,一般来说它要经过以下三个时间段:
1.认识到有火情发生。2.火灾确认与制定行动决策。3.开始疏散直到结束。
人员安全疏散的标准即火灾发展到对人构成危险的时间大于总的疏散时间。
3.2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在设计上最重要的两项指标:一是距离,二是数量和宽度。这两个指标均应服从允许疏散时间的要求,即人员逃出安全出口和从安全出口挤出火灾建筑,必须在允许时间内完成。出入口与通道数量和宽度必须满足紧急状态下6分钟内将客流疏散完毕的要求。安全出口数目不得少于两个。
3.3为顺利疏散创造条件
起火后人员疏散都是在很紧张、很拥挤甚至很混乱的情况下进行的,必须有一系列引导保证措施,如楼梯与楼梯之间要有保护墙,楼梯不宜过窄,亦不宜过宽,过宽则中间应加设扶手栏杆,出入口及拐角处要设指示灯及疏散标志等。并且加强对司机以及车站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
4.地铁火灾的灭火
对地铁不同部位的环境条件、器材安装、设备特点等方要求,选择相应的灭火系统和器材。消防系统的配置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
在车站的公共区,要以消火栓系统为主。在车站的设备用房,由于仪器众多,相对封闭,要以气体灭火系统为主。自动喷水系统在公共区域效果不是很明显,甚至会造成地滑影响人群疏散速度。在区间隧道要沿线布设消火栓灭火系统,条件允许可加装移动式灭火器,宜采用泡沫灭火剂。
5.小结
火灾过后对伤员进行救治,对现场进行清理。组织进行重建并恢复车站通车,追查火灾起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提出事故中吸取的教训以及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崔京浩.地下工程与城市防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蒋雅君,杨其新.地下铁道防灾救援系统的初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陈韶章.地铁科技文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地下铁道 火灾 防护和救援
中图分类号:[TU248.2]
1. 概述
1.1火灾概述
大多数的地下铁道系统位于地下,相对封闭,而且内部空间较大,出入方式单一,人员流动量较大。火灾属于人为灾害中的社会生活灾害,地铁修建以来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就是火灾,火灾发生后后果严重,造成的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大。本文将初步探究地铁火灾的预防方法以及火灾发生后的救援措施。
1.2建筑火灾基本知识
火灾是一个燃烧过程,要经过发生、蔓延和充分燃烧各个阶段,火灾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时间和温度,而这两者又受建筑类型、燃烧荷载、通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控制和改善燃烧的各个因素是建筑防火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本身的热工和力学性能,在高温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的抗火性能,钢材也是如此。
1.3地铁火灾特点
1.氧气含量急剧下降:火灾发生时,由于地铁环境相对封闭,氧含量消耗快而补充少。氧含量的下降对人的身体有很大影响,当氧含量低于5%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轻者也会对人的逃生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也会导致CO等有毒气体的产生,对人体产生危害。
2.烟尘、热量难以排出:受地铁通风限制,火灾时浓烟会集聚并不易排出,造成地铁内视野不好,人员呼吸不畅,容易造成恐慌,对火灾扑救和人员逃生造成很大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后,高温烟气在“烟囱作用”作用下,迅速向多座地下或地上建筑蔓延,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后果。
3.火情控制以及扑救困难:火灾发生后热量集聚快,对通讯设备以及车站结构都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对调查火灾发生地点及原因都非常不利,对消防人员的扑救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障碍。
4.人员疏散困难:地铁内照明及指示完全是靠人工完成,火灾时,正常电源切断,应急照明时间有限,而且地下空间拥挤,浓烟缩短人的视距。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人的生理功能下降,且人员逃生方向与气体热量扩散方向一致,其扩散速度快,给人员疏散带来巨大困难。
2.火灾预防
2.1防火的综合性
防火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房之火灾发生和蔓延而采取的多种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措施。建设中应该以预防为主,救援为辅的原则为准。
2.2预防的措施
1.严格按照防火规范设计:应遵循有关的专用规范进行消防设计,而地铁要根据自身的交通运输功能和日常客流量大的特点进行综合防火设计。
2.内部建设材料的合理选用:火灾的蔓延速度、爆燃时间与所产生的烟气种类与地铁车站的装修类型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筑材料尽量应采用不燃材料,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而且要选择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在列车底部上架防火和隔热层,防止列车底部的电气设备起火对人员逃生造成影响,为救援和逃生营造条件。
3.防火防烟分区:为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使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必须在地铁隧道里设置相应的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固定灭火装置:在地铁全线全面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事故,并利用自动报警装置联动相应的灭火措施和排烟设备,控制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细水雾喷淋系统,火灾探测器等整套车载自动火灾探测消防系统。
5.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在地铁入口,站台等重要地点安排人员巡视,防止人为事故造成的灾害,同时日常要维护好各种消防设备,确定其工作状态良好。
6.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装置,保证人能源的安全疏散。
3.火灾人员疏散
一旦发生火灾,合理而迅速的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地铁这种公共建筑物尤为重要。
3.1允许时间
人与疏散并不是伴随着火灾的发生而进行的,一般来说它要经过以下三个时间段:
1.认识到有火情发生。2.火灾确认与制定行动决策。3.开始疏散直到结束。
人员安全疏散的标准即火灾发展到对人构成危险的时间大于总的疏散时间。
3.2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在设计上最重要的两项指标:一是距离,二是数量和宽度。这两个指标均应服从允许疏散时间的要求,即人员逃出安全出口和从安全出口挤出火灾建筑,必须在允许时间内完成。出入口与通道数量和宽度必须满足紧急状态下6分钟内将客流疏散完毕的要求。安全出口数目不得少于两个。
3.3为顺利疏散创造条件
起火后人员疏散都是在很紧张、很拥挤甚至很混乱的情况下进行的,必须有一系列引导保证措施,如楼梯与楼梯之间要有保护墙,楼梯不宜过窄,亦不宜过宽,过宽则中间应加设扶手栏杆,出入口及拐角处要设指示灯及疏散标志等。并且加强对司机以及车站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
4.地铁火灾的灭火
对地铁不同部位的环境条件、器材安装、设备特点等方要求,选择相应的灭火系统和器材。消防系统的配置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
在车站的公共区,要以消火栓系统为主。在车站的设备用房,由于仪器众多,相对封闭,要以气体灭火系统为主。自动喷水系统在公共区域效果不是很明显,甚至会造成地滑影响人群疏散速度。在区间隧道要沿线布设消火栓灭火系统,条件允许可加装移动式灭火器,宜采用泡沫灭火剂。
5.小结
火灾过后对伤员进行救治,对现场进行清理。组织进行重建并恢复车站通车,追查火灾起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提出事故中吸取的教训以及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崔京浩.地下工程与城市防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蒋雅君,杨其新.地下铁道防灾救援系统的初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陈韶章.地铁科技文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