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先关,在医疗、新材料以及农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实验、观察等手段极为常用,因此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对于生物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00-01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引导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兴趣,将会提升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新高考改革后,生物课程成为了高考的科目,通过这样的设置,学生将对生物知识更加关注,从而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展。初中是学生开展生物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将会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则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教师常常通过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解,并通过考试的方式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愿望得到提升,以至我国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才,缺乏独特的个性。当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为,在学习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渴望,并通过主动的教学规划,使自身得到持续的进步。同时这样的学习模式,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的教学设置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
  二、当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于生物实验的重视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发展,往往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以提升考试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逐渐得到了推广,受此影响,生物实验课程往往难以获得学生的足够重视。首先在我国多数地区,生物课程并非中考的考试科目,因此学生往往忽视了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在部分地区的初中,甚至会在初三后减少生物课程的课时。其次受到考试方式的影响,学生往往更为看重笔试的成绩,对于生物实验的作用未能很好地理解。
  (二)实验课程较为枯燥
  当下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学过程往往较为枯燥,以至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准备不足,使得教师难以运用更为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以至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其次部分教师的创新能力较为有限,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拘泥于教材中的规定,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得到满足。
  (三)片面强调标准答案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生物教学中,往往缺乏对于学生错误的包容,使学生的想象力难以得到激发。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启发式教学尚未得到普及,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突破教材的局限,以至生物教学的内容逐渐僵化。同时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考试的影响力往往较大,教学过程通常会围绕考试的要求展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于标准答案的传授较为重视。
  (四)实验的目的性不强
  在我国的初中生物课堂中,生物实验的目的性并不突出。首先部分生物教师,在预备实验课程的过程中,准备往往不够充分,使得学生难以在实验课程开始前做好理论准备,以至实验教学的有效习性受到影响。其次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课堂的纪律往往较为混乱。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极为活跃,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观摩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议论、惊叹等行为。受此影响,生物实验常常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五)教学与实践的连接不足
  在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中,教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联系并不明显。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推进,当下的城市学生已经对大自然的环境极为陌生,学生的生活环境中,生物种类并不丰富,更难形成完整的生物链,使得学生难以寻找到生物知识的应用空间。其次初中生物教材编辑的内容与实践生活的关联性较小,学生往往会对教材中的生物知识产生距离感。
  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新高考改革后,生物课程成为了高考的考试科目,这一变化使得生物课程的影响力更大。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个,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实验课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其提高自身的求知欲。再有生物课程的部分知识较为抽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可对教学内容,产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提升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率,并使生物成绩快速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首先教师可利用假期时间,邀请学生进入到大自然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开展相关的生物实验,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生物的多样性。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将活动的体会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新的认识,并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生物课程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片面强调标准答案,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打压,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获得较大的思考空间。首先教师应当在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针对实验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在实验中教师应当将可能产生问题的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展示,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思考空间。当实验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提出的问题与教材内容进行联系。
  (四)通过实验的方式解答学生的问题
  由于组织工作的问题,部分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往往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开展具体的实验课程。首先教师应当对之前课程中,学生的提问进行总结,并结合教材进度,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的主题。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仅仅围绕主题目标进行实验,以求得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兴趣点将被聚集在实验中。
  四、结语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课程设置的问题以及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变传统的观念,通过课外活动、鼓励提问以及结合实践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堃.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学周刊,2015(03):88.
  [2]張围围.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413.
  [3]王雅芬.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69.
其他文献
介绍了二草二藤汤(自拟方)的组成(鬼针草,夏枯草,钩藤,夜交藤,白蒺藜,地龙,川牛膝,槐花葛根),功效(清肝平肝,舒通脉络),适应症(高血压病,证属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脉络瘀滞者),并对观察36例的疗效进行
【摘要】在小学低段语文的各项教学内容中,看图写话是最复杂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看图写话在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生在观察直观的图画基础上进行的组织语言的训练,训练小学生将自己看到的转化成心中所想的,再用笔写出来的能力,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于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 低段语文
<正> 发汗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笔者认为,了解本法的起源及发展,发汗的含义及本质等,对于研究中医治法及指导临床治疗,或有裨益。故不揣荒陋,勉成拙文,试对发汗作一浅论,不当
期刊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利用光学技术将纸质文字资料转化为电子文字信息。这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的方式进行文字输
质量成本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和保持特定质量水平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一切损失之总和。伴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建立
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养成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人,在学生文明礼仪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多年的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经验,就学校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职业教育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体化教师是职业教育中关键的纽带,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职业教师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正> 熨法是中医外治法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清代名医陈复正在其儿科专著《幼幼集成》一书中写到:“治伤冷食及难化之物。以生姜捣烂,紫苏捣烂,炒热布包,熨胸腹,如冷,再炒再
【摘 要】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而创新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制订既有基础语文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语文教学策略,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深化到教学的每个细节当中。根据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经验,针对创新教学浅谈策略的生成和实施。  【关键词】创新教学;情境激趣;课堂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