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被邀请到2010年美国记者年会上,调侃副总统拜登,逗得他大笑
小李要移民到美国,领导问他:“你对你的工资不满意吗?”
小李说:“满意。”
“对你的住房不满意?”
“满意。”
“那是上网环境不满意?”
“也满意。”
“对医疗,孩子上学不满意?”
“都满意!”
“既然你都满意为什么还要移民?”
“因为那里允许有不满意!”
这不是黄西讲的段子,因为就算他讲了,美国观众也不会理解,他大部分段子是关于美国新移民的。
譬如:“我是新移民,当年来美国后,我开着一辆旧车,车后保险杆上贴了不少标语贴纸,我都不懂,撕也撕不下来,我开了两年之后,才知道其中一张是‘如果你不懂英语,滚回去’。”
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黄西的老家在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他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二人在“文革”后期大学毕业,分配到那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小时候,黄西家里只有一张炕。农村缺乏医疗条件,村民的孩子一旦生病就全都抱到黄西家里看病。结果长到6岁时,黄西已经得遍了水痘、腮腺炎等各种儿童流行病。
上小学时,他帮着干农活的稻田旁边是一个采石场。有时半夜干活,石场却在炸石头。他们就得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只要一有闪亮就得拔腿跑,否则石块就全飞过来了。他对美国的观众说:“我就是这样明白了光比声音的速度要快,声音的速度又跟石块的速度差不多。”这段经历最后成为了黄西段子的素材,在2010年美国记者年会上讲给了副总统拜登和台下的美国精英们。
黄西小时候拉小提琴、弹吉他,后来因为耽误学习都不准他玩。一直到高二,不管父母怎么管,他的成绩就是不好。之前黄西基本不上学,主要和朋友玩,抽烟、喝酒、看武打录像,当时他几乎不是在武打录像馆,就是在去那儿的路上。他的父亲当时早已放弃希望,因为所有老师都跟他讲他的儿子肯定考不上大学。
可是到了市里的学校,在最后一年高三的时候,黄西的成绩竟然开始突飞猛进,考试一直都是排在年级的前几名。当时他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生化系,不过高考没发挥好,去了吉林大学。
当时大学是5年制,到4年半的时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于是花了五六个月时间参加了中科院的硕士生考试。最后考取了全国第一,有机化学更是答了满分。那个时候中科院的人才都盼望出国,于是他也跟着这股出国热来到了美国。
回忆起那段往事,他说:“在国内虽然我有些个性,但从众心理还是比较强,到最后还是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那不是灾难
跟大部分中国移民一样,他到美国继续上学,并取得了德州莱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后学位,如果故事这么继续下去,那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到后面发生的事情,他要不然就是去实验室里待着,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贡献,否则就是去学校里争取当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授。
黄西两者都考虑过,但教授的梦想他在大学就放弃了,最后辗转来到了世界第三大药品公司赛诺菲—安万特做高级研发。
搞研发的日子并不好过,它一点儿也不疯狂,更说不上任何创造性,黄西记得自己当年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注射400个青蛙卵,这无疑跟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惨淡的人生幸好有闲暇的乐趣相伴,黄西平时喜欢写笑话,这点从他在中国的大学期间就开始了。他在那个时候就对人生有种荒诞的感觉,甚至有点反英雄主义,因为小时侯眼前尽是农民吃不饱肚子、求医看病找不着人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一篇伍迪
小李要移民到美国,领导问他:“你对你的工资不满意吗?”
小李说:“满意。”
“对你的住房不满意?”
“满意。”
“那是上网环境不满意?”
“也满意。”
“对医疗,孩子上学不满意?”
“都满意!”
“既然你都满意为什么还要移民?”
“因为那里允许有不满意!”
这不是黄西讲的段子,因为就算他讲了,美国观众也不会理解,他大部分段子是关于美国新移民的。
譬如:“我是新移民,当年来美国后,我开着一辆旧车,车后保险杆上贴了不少标语贴纸,我都不懂,撕也撕不下来,我开了两年之后,才知道其中一张是‘如果你不懂英语,滚回去’。”
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黄西的老家在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他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二人在“文革”后期大学毕业,分配到那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小时候,黄西家里只有一张炕。农村缺乏医疗条件,村民的孩子一旦生病就全都抱到黄西家里看病。结果长到6岁时,黄西已经得遍了水痘、腮腺炎等各种儿童流行病。
上小学时,他帮着干农活的稻田旁边是一个采石场。有时半夜干活,石场却在炸石头。他们就得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只要一有闪亮就得拔腿跑,否则石块就全飞过来了。他对美国的观众说:“我就是这样明白了光比声音的速度要快,声音的速度又跟石块的速度差不多。”这段经历最后成为了黄西段子的素材,在2010年美国记者年会上讲给了副总统拜登和台下的美国精英们。
黄西小时候拉小提琴、弹吉他,后来因为耽误学习都不准他玩。一直到高二,不管父母怎么管,他的成绩就是不好。之前黄西基本不上学,主要和朋友玩,抽烟、喝酒、看武打录像,当时他几乎不是在武打录像馆,就是在去那儿的路上。他的父亲当时早已放弃希望,因为所有老师都跟他讲他的儿子肯定考不上大学。
可是到了市里的学校,在最后一年高三的时候,黄西的成绩竟然开始突飞猛进,考试一直都是排在年级的前几名。当时他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生化系,不过高考没发挥好,去了吉林大学。
当时大学是5年制,到4年半的时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于是花了五六个月时间参加了中科院的硕士生考试。最后考取了全国第一,有机化学更是答了满分。那个时候中科院的人才都盼望出国,于是他也跟着这股出国热来到了美国。
回忆起那段往事,他说:“在国内虽然我有些个性,但从众心理还是比较强,到最后还是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那不是灾难
跟大部分中国移民一样,他到美国继续上学,并取得了德州莱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后学位,如果故事这么继续下去,那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到后面发生的事情,他要不然就是去实验室里待着,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贡献,否则就是去学校里争取当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授。
黄西两者都考虑过,但教授的梦想他在大学就放弃了,最后辗转来到了世界第三大药品公司赛诺菲—安万特做高级研发。
搞研发的日子并不好过,它一点儿也不疯狂,更说不上任何创造性,黄西记得自己当年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注射400个青蛙卵,这无疑跟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惨淡的人生幸好有闲暇的乐趣相伴,黄西平时喜欢写笑话,这点从他在中国的大学期间就开始了。他在那个时候就对人生有种荒诞的感觉,甚至有点反英雄主义,因为小时侯眼前尽是农民吃不饱肚子、求医看病找不着人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一篇伍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