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来源 :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环境政策选择的政治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民主法治机制不足和环境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决定了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作为社会计划者,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受产业利润最大化的约束。相对应,其政治均衡路径存在两种可能。将环境目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模型,分别在这两种情形下,分析环境政策工具选择的演进过程:随着环境目标的越来越严格,不管哪种情形,都存在命令一控制型政策工具向激励(市场)型政策工具转化的自然过程。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未来环境政策的取向必然是激励型的政策工具替代目前正在实行的命令一控制型的政策工具。
其他文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实用汉日词典》编写组(主编续三义)编写的《实用汉日词典》最近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16世纪以来西洋传教士和汉学家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探索,是西方语言学史上一个独特的领域,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个独特的话题。1930年罗常培先生发表《耶稣会士对音韵学的贡献》,是为现代中国学者评判传教士汉语研究之始。本次会议将发扬罗先生未竟之志,清理历史,沟通中西,以求在这一特殊的研究方面前进一步。
2002年3月23-24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和日本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本次国际研讨会。
一、外语教育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文献显示,今后五年外语教育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国有企业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既定框架下,国有企业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有企业到底应该居于何种地位?这个问题,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必须回答也必须下功夫解决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寻找答案。按照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要求,企业就是企业,不能因为所有制在其国度的重要程度而确定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只能由其在市场中的所作所为来决定,而不能由人或由人所组成的集团
在总结以往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研究的基础上,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技术外溢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渠道进行了划分,认为内外资企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是产生技术外溢的两条重要渠道。且实证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间的这种前、后向关联效应确实对国内工业企业的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外部性,但由前向关联效应所产生的技术外溢要大于由后向关联效应所产生的技术外溢。
市场需求因素与市场集中度演变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需求条件的变动是促使市场集中度发生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当制定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充分利用市场需求的潜在力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市场结构变革,促进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
国民政府时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逐渐改变了清朝末年以来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推进现代化的格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出于缓解财政危机的需要,对庞大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出售国有股的方案,该方案引起了理论界及政界的争论。由于方案本身的缺陷及当时社会政治条件的局限,国民政府的国有股出售改革以失败告终。
经济实践和经济学理论研究都表明,将储蓄转化为生产投资的资本形成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根本动力。对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随着经济金融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无论是在流动规模,还是在流动形式和流动速度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因此,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加速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