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洱海地区是云南省具有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区、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区和乡村经济发展活跃区等多重叠合特征的典型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以环洱海地区1951~2014年6个基本站点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日降水量≥0.1 mm日数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自1951年以来,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7℃/10 a、0.03℃/10 a和–0.14℃/10 a,对于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而言,三者均为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12.85 mm/10 a、–1.09mm/10 a和–1.73 d/10 a;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均没有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2010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而最大日降水量则没有检测到突变的年份;环洱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存在30 a和33 a左右的周期变化,并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而短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局域性特征突出;从未来演变趋势来看,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将维持升温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将持续降低趋势,年降水量继续减少的趋势未来将会逆转,但最大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两者将持续减少的概率更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国际争端的到来,海军作为国土防御的重要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力强盛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目前对于海
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作为二十世纪思想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迄今为止尚无一部专著问世,相关论文也屈指可数。有鉴于此,本文决定对二十世纪前期的
煤矿开发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破坏及衍生、次生灾害不断增加。人类对此的认识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全面和深入。结合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直接及间接影响,本文从根本上对半荒漠环
人类社会的历史始终是个体发展的历史。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个体发展就是从自发到自觉、从客体到主体、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最终确立起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
编者按:本刊2003年1期发表左淑珍同志<中华民族精耕细作传家宝不能丢>一文,对在中国推行免耕法的一些做法和否定精耕细作传统的言论,提出尖锐的批评.不久前收到李问盈、高焕
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湖南省的普通高等教育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只有15.67万人,到2001年在校学生就达32万人.高校扩招,
冬季,大部分花卉病虫都以各种形式进入越冬或休眠状态,基本上不活动,正是防治病虫的好季节。这时的防治效果直接关系到翌年病虫的发生状况,如果冬季防治措施得力,可大大降低来年病
本文以广西“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制度”(以下简称“体育中考”)的实施情况为例,分析了考试模式、项目设置、评分标准、免考缓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体育中考应从工具理性向价值
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发现,有机化学和我们的实际生活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物品、食品,都能够发现有机化学的身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