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趋势愈加明显。此种趋势的实质是借助课程与游戏的有效整合,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课程游戏化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其要求教育过程中将游戏与课程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融合到一起,将游戏合理的渗透到课程教育当中。为此,教师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寻求课程与游戏整合的最佳方式,以实现幼儿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1 在课程教育当中引入假想游戏
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年龄与心智发育状况,在幼儿教育当中引入假想游戏的做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采用此种方式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游戏并不仅仅是一种活动途径,其还是活动内容,与课程教育密不可分,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有着很大影响。但是,若想利用这种方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重视以活动需要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假想。一般而言,幼儿教育中的假想游戏主要有三种开展方式,其一为假想角色,比如,教师可以假想自己是动物妈妈,幼儿则是动物宝宝。其二为假想情节,通常情况下是为了实现活动环节的有效串联和吸引幼儿兴趣。比如,教师在“小鸡进城”这个社会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小鸡今天去城里找她的阿姨,但是因为她不知道路上的交通标志是什么意思,一直都找不到阿姨的家,小朋友们可以帮帮她吗?”其三为假想情境,需要结合活动需要,来假想恰当的情境。比如,如果活动中涉及到小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周围环境假想为河流或者是池塘;如果活动是围绕动物展开的,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将周围环境假想为草地。上述假想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起到提升活动过程吸引力的作用,对于学生参与兴趣的增强和活动效果的優化均有重要意义。
2 借助比赛游戏实施课程教育
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也不成熟,但他们潜意识中也与成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所以,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考虑借助比赛的形式来实施教育,利用幼儿的求胜心理,来加大教育深度、优化教育成效。比赛游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既能够满足文化知识教育的要求,也可以适应体育教学目标。举例来讲,在幼儿体育教学中需要学生主动练习动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考虑组织一些比赛游戏,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主动的回顾和练习相关动作。比如,为了使幼儿掌握“跳”的要领,教师就可以采取下述做法:首先,引导幼儿假想自己是小青蛙,需要跳到荷叶(垫子)上面去。其次,将幼儿分为三个小组,并明确比赛规则。最后,学生开始比赛,最终由师生一起选出比赛中姿势最标准的学生。这种比赛尽管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却可以起到增强学生练习兴趣和活动过程趣味性的双重作用,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比赛游戏,学生对于跳的要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标准姿势也会记得更加牢固。所以,比赛是一种兼具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其可以调动幼儿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幼儿教育效率有着显著影响。
3 将游戏语言应用于课程教育中
在幼儿教育中實现游戏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并不难,但实现的前提是教师能够以活动目的为依据合理选用游戏。这是因为:在教学活动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活动目标和涉及的内容也会存在差异,而要想保证游戏在教育中体现积极作用,首先需保证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游戏方有可能实现与课程教育的完美融合。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在与其交流和对话的时候,需要考虑其思维及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尽量使用一些游戏语言。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以幼儿语言教育为例,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教师需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教导幼儿说话,使其掌握一些礼貌用语。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的玩具企鹅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Rico,来自马达加斯加,他想和小朋友们成为朋友,你们欢迎他吗?” 很多小朋友都看过动画片,所以,教师这种做法可以在瞬间将他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而在学生纷纷表示想要成为Rico的朋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继续说:“Rico还不认识大家,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代替大家向他打个招呼?”这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就可以趁机教导幼儿:在向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应该说你好。上述方式的教育效果,远比教师单一强调“要有礼貌”的效果要好,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礼貌”,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怎么做才算是有礼貌”,对于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有着重要意义。而教师采用游戏语言的做法,则可以起到巧妙导入活动主题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更加连贯和自然,有助于幼儿的全程投入。
4 结语
结合目前幼儿教育的实施情况来讲,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大量实践也都可以证明此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所以,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明确责任,注重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借助可行策略,实现二者的巧妙融合,以推动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此提出了三项参考意见,希望可为幼儿教师改变课程教育模式、科学利用游戏带去启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双溪幼儿园)
1 在课程教育当中引入假想游戏
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年龄与心智发育状况,在幼儿教育当中引入假想游戏的做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采用此种方式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游戏并不仅仅是一种活动途径,其还是活动内容,与课程教育密不可分,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有着很大影响。但是,若想利用这种方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重视以活动需要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假想。一般而言,幼儿教育中的假想游戏主要有三种开展方式,其一为假想角色,比如,教师可以假想自己是动物妈妈,幼儿则是动物宝宝。其二为假想情节,通常情况下是为了实现活动环节的有效串联和吸引幼儿兴趣。比如,教师在“小鸡进城”这个社会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小鸡今天去城里找她的阿姨,但是因为她不知道路上的交通标志是什么意思,一直都找不到阿姨的家,小朋友们可以帮帮她吗?”其三为假想情境,需要结合活动需要,来假想恰当的情境。比如,如果活动中涉及到小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周围环境假想为河流或者是池塘;如果活动是围绕动物展开的,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将周围环境假想为草地。上述假想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起到提升活动过程吸引力的作用,对于学生参与兴趣的增强和活动效果的優化均有重要意义。
2 借助比赛游戏实施课程教育
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也不成熟,但他们潜意识中也与成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所以,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考虑借助比赛的形式来实施教育,利用幼儿的求胜心理,来加大教育深度、优化教育成效。比赛游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既能够满足文化知识教育的要求,也可以适应体育教学目标。举例来讲,在幼儿体育教学中需要学生主动练习动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考虑组织一些比赛游戏,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主动的回顾和练习相关动作。比如,为了使幼儿掌握“跳”的要领,教师就可以采取下述做法:首先,引导幼儿假想自己是小青蛙,需要跳到荷叶(垫子)上面去。其次,将幼儿分为三个小组,并明确比赛规则。最后,学生开始比赛,最终由师生一起选出比赛中姿势最标准的学生。这种比赛尽管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却可以起到增强学生练习兴趣和活动过程趣味性的双重作用,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比赛游戏,学生对于跳的要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标准姿势也会记得更加牢固。所以,比赛是一种兼具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其可以调动幼儿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幼儿教育效率有着显著影响。
3 将游戏语言应用于课程教育中
在幼儿教育中實现游戏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并不难,但实现的前提是教师能够以活动目的为依据合理选用游戏。这是因为:在教学活动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活动目标和涉及的内容也会存在差异,而要想保证游戏在教育中体现积极作用,首先需保证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游戏方有可能实现与课程教育的完美融合。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在与其交流和对话的时候,需要考虑其思维及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尽量使用一些游戏语言。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以幼儿语言教育为例,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教师需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教导幼儿说话,使其掌握一些礼貌用语。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的玩具企鹅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Rico,来自马达加斯加,他想和小朋友们成为朋友,你们欢迎他吗?” 很多小朋友都看过动画片,所以,教师这种做法可以在瞬间将他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而在学生纷纷表示想要成为Rico的朋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继续说:“Rico还不认识大家,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代替大家向他打个招呼?”这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就可以趁机教导幼儿:在向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应该说你好。上述方式的教育效果,远比教师单一强调“要有礼貌”的效果要好,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礼貌”,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怎么做才算是有礼貌”,对于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有着重要意义。而教师采用游戏语言的做法,则可以起到巧妙导入活动主题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更加连贯和自然,有助于幼儿的全程投入。
4 结语
结合目前幼儿教育的实施情况来讲,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大量实践也都可以证明此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所以,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明确责任,注重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借助可行策略,实现二者的巧妙融合,以推动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此提出了三项参考意见,希望可为幼儿教师改变课程教育模式、科学利用游戏带去启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双溪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