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承载与见证着文明,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地方和人们的重视。 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建设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陕北地域文化的展现,针对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作用,对设计原理以及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空间展示中应用地域文化元素的效果。
  关键词:陕北民歌博物馆;展示空间;地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具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追求精神娱乐活动,各地的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迎来机遇。陕北民歌博物馆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博物馆是集收藏、陈列、展演、研究、传播陕北民歌为一体的功能性音乐类博物馆。博物馆六大展区以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为主线,“纵”向反映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横”向反映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展示陕北民歌的前世与今生。
  一、陕北民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
  陕北民歌博物馆通过对各类历史文化用品及生活用品的收集与展览,达到一种文化传承的效果。而地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类组成元素,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人类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使得陕北民歌博物馆的视觉效果更强,更具有文化魅力和地方特色。相较于传统的现代风格的室内展示空间设计,对于很多参观者来说,充分融入地域文化、感受陕北地方特色,能够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整体氛围,给予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对于市民及外来游客自然更具有吸引力和较好的参观感受。
  二、陕北民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元素的方法
  (一)场景式设计展现地域文化
  在地方性博物馆中,通过对场景还原能更好的展现地域文化。把非物质文化的内容通过物化的载体进行展示。將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物质载体以及环境进行还原,对生活场景或是建筑进行相对客观的模拟,让参观者切身感受文化的生活环境特征。
  陕北民歌博物馆的设计采用很多场景式的设计方法,将展馆的展示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结合整体布局,设置不同的场景,并根据场景主题选择相应的区域文化元素,从而使博物馆有形象感较强的展示空间。陕北民歌博物馆根据不同民歌类型将展区分为不同的区域从而设置不同的场景,挖煤场景复原、传统榆林四合院、陕北窑洞、出版整理印刷场景、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崖洼洼艺术场景、生产队场景复原、唢呐艺术场景、皮影戏场景复原、陕北说书场景等多种场景式展示空间。
  挖煤场景再现了绞煤工人们在搬动轱辘把煤绞出矿井,工人们在工作时一人领唱,众人吆喝,劳动号子中有一类绞煤号子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诞生的。从工人的穿着打扮到劳动方式,一比一复原的场景和人物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让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陕北民歌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二人台”的场景复原,这组场景雕塑是丁喜才和他的学生鞠秀芳正在演奏他改编的《五哥放羊》,前景展台展示了流传下来的。
  这样的场景式设计,不仅能够通过特色的主题丰富其空间区域特色,同时也能够借助分离的场景主题,错落有致的场景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博物馆展示空间。还原场景作为载体,更好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艺术装置中应用地域文化元素
  博物馆的区域展示空间设计主要是在室内进行,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空间中艺术装置的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在这一设计方法中充分运用博物馆内部空间的结构和特色,与区域文化元素符号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得到独具特色的内部展示空间。
  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展示空间用不同的文化符号作为元素设计装置场景,图1为一组演奏唢呐的场景雕塑,唢呐是陕北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这组装置生动的复原了陕北民间艺人演奏唢呐时的场景,后面则是由唢呐作为符号所构成的装置,由很多高地前后错落的唢呐在镂空的空间中悬挂组成,在视觉上构成了透视感极强的空间。将写实场景与文化符号组成的艺术空间相结合,使艺术场景富有空间层次,很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样的设计方法还有三弦艺术场景(图2)、一组传统乐器三弦,这组装置将三弦作为符号进行空间构成,运用透视技巧打造狭长的空间,将符号从近到远、由上到下呈梯形排练,视觉上具有强烈的一点透视感。这两组展示作品打破传统的过于平面的展示设计手法,用传统乐器作为文化符号,分别用上下和前后纵深两种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空间的组合排列,给参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大胆出效果的表现手法更具有感染力。
  这些符号包括传统地域文化元素、文学符号、图腾、物件等方面的具体符号,融入博物馆内部空间,在艺术装置中应用地域文化元素,提升展示空间的传达效果,丰富了大众的参观体验。
  (三)展示空间互动式设计
  陕北民歌博物馆是功能性音乐类博物馆。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设计中则是多以听觉为主体的互动式设计,而听觉在展示和互动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干扰,会影响到参观体验和传达效果。所以,在互动式设计中应该利用不同的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传达效果。陕北民歌博物馆中设置有陕北民歌试听体验区,用互动音频媒体,全方位多方面、无干扰的体验陕北民歌,提高了互动环境。
  展览采用了戏剧化的场景复原表现手法,还原真实的榆林传统四合院,与民间演奏家现场演绎及大幅场景画、投影短篇相结合。使不同时期陕北民歌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强化了文化的复原真实性,这种互动式的参观体验使观众充分了解陕北民歌,场景复原和现场演绎的互动式展示方式使参观者欣赏陕北民歌魅力的同时,了解民歌乐器的演奏方式。从而对陕北民民歌有更深入的了解。这种场景式互动展示再现了特定历史景象和活动,使观众置身在特定的历史空间环境中,通过观众参观的活动路线来自然承接空间的变换。
  博物馆中有以视觉为核心的互动设计、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互动设计和以体验为核心的互动设计,不同形式的互动式设计帮助参观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对博物馆展览内容的了解和认识。
  结语:
  陕北民歌博物馆反应了陕北悠久悲壮的历史变迁、体现了陕北的的历史人文精神,“纵”向反映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横”向反映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展示陕北民歌的前世与今生。
  参考文献
  [1]王璇.博物馆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 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9.
  [2]孙丽.商河农耕文化博物馆环境设计与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3]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造林绿化工程取得可喜成效,并注入迈入飞速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森林覆盖面,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受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环境污染情况日渐严重,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建设,就必须要持续做好造林绿化工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造林绿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林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基础性产
期刊
苎麻纤维被称为“天然纤维之王”,具有凉爽、透气、抗抑菌等优点,由于其高结晶度,导致纤维的上染率低,着色浅,色光萎暗等染色问题,因此需通过纤维改性,降低其结晶度,改善其染色性能。碱性丝光处理是苎麻纤维改性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碱性丝光,由于烧碱浓度高,洗涤困难,使得洗碱后的大量残碱液需要进行碱回收。由于碱回收耗能较大,导致部分低浓度的丝光平洗废水排入末端印染废水中。由于液氨对纤维素纤维有着极强的渗透性,因此液氨对苎麻纤维改性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对纤维的损伤小,处理后残留在纤维上的氨液比碱液更易于去除。本课题依据
摘要:我国本土影视作品的外宣翻译,不但向西方世界传播了我国积淀深厚的文化、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中国目标,而且还为中国影视的海外市场拓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基于西方目的语受众体如何准确译出本土影视剧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是译界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本土影视剧英译的研究现状、文化外宣的重要意义和影视剧字幕翻译策略三方面探析我国本土影视作品的外宣翻译,以期为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期刊
摘要:文学和音乐具有亲和性,而散文作为文学之一种,由于作家借鉴了音乐技巧使得散文具有音乐美。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散文语言语音层面和语言情感层面,本论文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散文语言语音层面的韵律美、节奏美和语言情感层面的意象美、旋律美。  关键词:散文;语言;音乐美  曹顺庆《比较文学论》中说到:“人类各种艺术、各学科之间,曾经具有一种同源共生的关系,而在人类知识进化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拥有了
期刊
摘要: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是文化馆发展时代的大趋势,也是促进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图片均等的必然选择。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于文化生活,所以在新的媒体背景下,文化的展现形式也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发展需求,这样也才能完成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群文数字;平台搭建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更多的人开始倾向于数字化的平台建设。因为群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更
期刊
摘要:虽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增多,但是部分非遗资源仍未摆脱困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能够在保护非遗资源的同时,使非遗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上得到传播和保护。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一些特色的非遗旅游开发模式,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行优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我国具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非遗文化却面临着濒危的困境。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进行保护和发展,是需要
期刊
摘要:《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乡》是著名歌剧作品《刘胡兰》中的经典选段,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刘胡兰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也分析了该作品的演唱特点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伴奏特点,最终探索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演唱技巧;情感处理;曲式分析  一、歌曲分析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此歌曲为中国十大歌剧《刘胡兰》第七场中,刘胡兰面对危难时的不屈言行及慨然赴义的故事,又一次成功地印证了“巾帼不
期刊
摘要:“民宿”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完善与发达的旅游产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宿”是一种出行住宿的方式,在旅游行业中,以往亦有的出行住宿方式有宾馆、酒店、接待所等方式,但在大环境下更丰富的出行中,为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更接地气的住宿方式,“民宿”更能体现出实际的文化价值、简便的出行方式和传统民居的独有特点,体现出出另一类独有的出行方式所特有的优势。海南作为旅游大省,则更
期刊
摘要:隐逸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文人画以“高逸”作为绘画品评的最高标准与追求,以“元四家”倪瓒为主的隐逸画家以其独特的笔墨绘画技法和其高度的思想修养将文人画这一特别的风格推向了高逸品格的最高峰。本文主要侧重于从倪瓒作品的角度来界定文人画的高逸之风,希望借此研究能将元代文人的高逸品格以一种更具体化、通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希望能给传统绘画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  关键词:倪瓒
期刊
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个部落。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即为“炎黄子孙”。古“负夏城”,相传是华夏文明第一都城,是中华文明和谐社会的源头。后来,舜继位当了中原各部落的共主。华夏在黄河流域,留下无数文明遗址。随着华夏文明向全国各地的扩展,“华人”的概念渐由当初华族,扩展为中华文明的起始。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
期刊